抗生素在鸡体内残留及控制技术研究*
2018-01-16陈永亮刘丹丹
陈永亮 ,刘丹丹
(1.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6;2.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3.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9)
随着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绿色、安全、健康要求的迅速提高,抗生素作为预防和治疗药物在养鸡业中广泛、大量地应用正受到了越来越多地质疑。盲目、不规范的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引发细菌耐药性和耐药菌株的不断涌现,更会导致抗生素在鸡肉、鸡蛋和鸡排泄物中的残留,直接危及到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鸡病防治而产生的在组织中残留的抗生素虽然量并不大,但人们长期食用含抗生素残留的鸡类食品必然会导致体内药物蓄积增多,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可能对机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引起易感个体出现过敏反应,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为一些抗药的致病菌提供了生存空间,引起疾病的发生等严重后果。然而,面对我国当前的养鸡业发展水平和用药实际情况,抗生素在疾病防治中的地位亦然无可取代,要全面禁用抗生素或者全部使用抗生素替代品也是暂时无法实现的目标,只有在加强管理并规范抗生素使用以逐步替换减量的基础上,加强对抗生素在动物体内残留及控制技术的研究,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或消除抗生素在鸡体组织中残留量,方能真正生产出无抗动物性食品。
1 抗生素在我国养鸡业中的使用现状
当前,部分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为了追求养鸡业效益的最大化以及疾病防治中用药的误区,往往存在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不能执行规定休药期、不按规定标准使用抗生素甚至使用违禁或淘汰抗生素等问题,这些都是可能造成动物体内抗生素残留量超标的原因。目前,蛋鸡和肉鸡生产中所使用的抗生素主要分为抗球虫和抗菌促生长两类,对它们消除规律的研究并执行科学的休药期是控制鸡体组织中抗生素残留的基本方向。
2 常用抗生素在鸡体内的残留与消除研究
2.1 抗球虫类抗生素 盐霉素、马杜霉素、磺胺氯吡嗪钠、妥曲珠利、氨丙啉等是当前常用的几种抗球虫类抗生素。王海等研究发现“AA”肉鸡42d养殖周期中按每1kg饲料添加70mg盐霉素钠混饲,停药0h后肉鸡肝脏、脂肪、胸肌中盐霉素残留最明显,但经过48h的休药之后,其在各组织中的残留量即迅速降至检出限以下[1],但若大剂量使用盐霉素后,即使停药6d以后也可能被检出。马杜霉素主要残留于肉鸡的脂肪和肝脏,在动物体内消除速度很快,肉鸡经过2~3d的停药后,其组织中药残量即已低于我国的限量规定。郝增坤[2]研究发现磺胺氯吡嗪钠在鸡的肌肉和肝脏中消除最快,在肾脏和皮脂中消除最慢,肾脏和皮脂中磺胺氯吡嗪钠的休药期分别为8.82d和8.93d。妥曲珠利溶液按25mg/L混饮连续给药2d,停药后8h后检测发现肝脏组织中妥曲珠利浓度最高,停药后5d后肝脏、肌肉无检测,停药后8d后所有组织均无检测[3]。关于氨丙啉消除规律的研究较少,一般认为其在停药3d后即检测不出残留。
2.2 抗菌促生长类抗生素
2.2.1 四环素类 土霉素、金霉素是最常用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它们在动物体内吸收率不高,两者进入动物体内直接以原型进行转运和发挥作用,它们最易在肾脏和肝脏中蓄积并残留;其次是肌肉土霉素因为较差的亲脂性故而在脂肪中无残留。两种药物在畜禽体内的残留量均很低,且消除速度很快,消除时间跟添加剂量、使用时间直接相关,基本在经过4d的休药期后均检测不出残留。
2.2.2 大环内酯类 动物胃肠道对泰乐菌素吸收率较高,但通过诸多试验发现其在肌肉、皮肤、脂肪、肝脏和肾脏等动物组织中的残留量较低,因为泰乐菌素在蛋中的残留量较高,因而其不应该在蛋鸡饲料中被添加。余军军、杨迪等研究表明,替米考星主要残留于鸡的肝脏中,停药14d后其在肝脏、肾脏与肌肉中残留量才低于最高残留限量[4-5]。汪金菊在对鸡按照20mg/kg单剂量灌服阿奇霉素的试验中发现,阿奇霉素在鸡血浆中消除快,而在肌肉和肝脏中消除较慢,到72h才检测不到[6]。
2.2.3 喹诺酮类 章敏等[7]给产蛋期蛋鸡同时使用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喹诺酮类抗生素,连续给药3d,检测结果显示鸡蛋中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浓度在停药8d时低于检出限值,恩诺沙星则在停药12d时低于检出限值。作为动物专用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恩诺沙星因其在水中极微溶解的特点,需要制成乳酸恩诺沙星、恩诺沙星钠和盐酸恩诺沙星等可溶性粉制剂,研究发现这三种药物在鸡体内的残留消除存在差异,其中恩诺沙星钠的残留量在停药5d时降至最大残留限量以下,而乳酸恩诺沙星和盐酸恩诺沙星则需要在停药8d和10d时才能达到。
2.2.4 其他 杆菌肽锌、粘杆菌素等多肽类抗生素几乎不能被动物胃肠道吸收,因而一般在停药当天即无药物残留检测或低于检出限值。家禽对氨基甙类吸收也很低,部分被吸收进入机体的药物主要蓄积于肾脏,肝脏、肌肉、心脏和脂肪中一般无残留。在氯霉素替代品方面,氟苯尼考是养鸡业常用的抗生素,试验研究发现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在肉鸡方面,肌肉中的总残留量需至休药第11d才低于检测限。在蛋鸡方面,蛋黄中两者残留比蛋清中残留消除慢,停药第10d两者残留量均分别低于检测限[8-9]。
3 鸡体内抗生素残留控制技术研究
3.1 抗生素替代品的使用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进化与变异,探索研发安全、高效、经济且有推广价值的抗生素替代品是控制抗生素使用的一种重要途径,目前的研究集中于微生态制剂、抗菌肽、酶制剂、中草药及植物提取物等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运用这些抗生素替代品不仅可以在鸡病防治中替代抗生素,还可以促进鸡体内先前残留抗生素的代谢,从而起到促排的作用[10]。而为了弥补单一抗生素替代品抗菌抑菌方面存在的不足,可以选择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微生态制剂+抗菌肽、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等组合方案,大量试验研究发现如此可以更加有效增强鸡的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环境、减轻炎症反应[11-12]。
3.2 药物的联合应用
3.2.1 饲用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在当前鸡病混合感染较为普遍的情况下,合理地联合应用抗生素不仅可以增强药物疗效、扩大抗菌范围,更能减少不良反应和用药剂量。综合有关资料发现,金霉素与泰妙菌素、土霉素与泰乐菌素、大观霉素与林可霉素、替米考星与新霉素、安普霉素与阿莫西林钠/氨苄西林、多黏菌素与磺胺药/甲氧苄啶/氧氟沙星/氟苯尼考/黄霉素、红霉素与磺胺嘧啶及甲氧苄啶等的联合用药都有抗菌协同作用[13]。
3.2.2 抗生素及其替代品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在有效防治疾病的同时又破坏了体内微生态平衡,而微生态制剂可以增加有益菌群数量、改善肠道微生态,所以抗生素合理配伍微生态制剂的抑菌效果通常优于抗生素或者微生态制剂的单独使用[14]。另外,很多的试验研究都发现,在防治鸡球虫病时盐霉素、地克珠利等抗生素与复方中药、植物提取物(如青蒿素)的联合应用,不仅能提高药物疗效、延长药物有效期,而且是减少抗生素残留的有效方法[15]。
3.3 合理用药程序的制定 抗生素的残留量和消除时间与抗生素的添加剂量多少、使用时间长短有关。添加剂量越大则残留量越大,使用时间越长也越易残留,日龄小、体重轻的鸡单位体重采食量较高,相应地其单位体重摄入体内的抗生素量也高,也越易残留。因而有必要根据鸡品种、日龄等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抗生素用药程序。另外,Yoshimura等通过比较强力霉素和土霉素在蛋鸡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指出亲脂性、消化道吸收率和组织渗透性是决定饲用抗生素残留量的主要因素,因而在养鸡实际中使用合适的抗生素品种也是控制抗生素残留的可选之法。
3.4 休药期的执行 鸡生产及其产品加工、检测等环节中要以国家农业部最新修订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16]、《兽药停药期规定》[17]、《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18]等文件为纲,不使用禁用抗生素,知晓并遵照动物食品中抗生素最高残留限量规定,坚决执行抗生素停药期的规定,为消费者真正提高安全、健康的无抗食品。
3.5 生物安全防护体系的管理 从品种选择、鸡场建设开始,直到营养饲料饲喂、环境条件控制、防疫消毒、废弃物处理等,养鸡行业要彻底减停抗生素,就必须从以上各个环节中加以严格管控,建立一套完善、严密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从管理细节上降低疫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养鸡业也应该积极探索疾病净化、工程防疫、生态养殖、福利养殖等新技术、新模式,如此也是减少鸡病发生和抗生素使用及残留的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