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合理费用要从三方面动刀
2018-01-16张毓辉
文/张毓辉
精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需要对不合理医疗费用的产生原因和医疗费用增长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简单进行“一刀切”。
分析发现,不合理医疗费用主要包括:行为性、医疗性和运行性3类。
行为性不合理医疗费用是指未能有效采取措施,改变那些可干预的个人不良健康行为,从而导致居民健康状况恶化和医疗费用的增加。居民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医疗费用较高的慢性病大部分都与行为因素有关。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必要的生活方式干预,将会出现相关慢性病人群患病率快速增加,导致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增加和大量本可避免的医疗费用的发生。
医疗因素造成的不合理医疗费用包括医疗技术因素导致的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和医疗机构的诱导需求。医疗技术因素导致的不合理费用是指服务的提供不是采用适宜技术,或者没有采取本应采取的特定治疗措施。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会带来严重的其他疾病和并发症,如果没有对此类疾病进行早期治疗和控制,可能导致医疗卫生费用的不合理增加。诱导需求则是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利用专业技术优势和信息不对称,诱导病人过度使用、滥用医疗服务所产生的费用,如大处方、大检查等。
运行性不合理医疗费用是管理或运营成本的增加,即对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没有价值的管理或运营成本增加,包括医疗服务成本和保险管理成本的不必要增加。例如,医院超过合理标准的建设和装修、超过医疗服务本身需要的昂贵设备购置会推高医疗服务成本,推动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这些因素导致的医疗费用增长是不合理的,所以这些因素也应该是控费工作今后的重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是一项长期任务,根本在于按照健康中国建设要求,坚持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化“三医联动”改革,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源头问题,建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长效机制。
遵循健康优先,加强疾病防控。坚持正确的卫生工作方针,推动从 “疾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从根源上消除由于疾病控制不力导致的费用不合理增长。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价格反映价值;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公立医院内部分配办法,切断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科室业务收入的利益联系;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患者有序就医。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激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合理收治和转诊患者的内生动力。
加强对不合理医疗费用的监测,为合理控费提供信息基础和技术支持。
在未来医药费用控制工作中,要充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科学的医疗费用增长监测体系,实时研判不合理医疗费用发展变化情况,为确定地区或机构具体控费指标提供信息基础和技术支持;针对导致费用增长的不合理因素采取精准控制措施,通过过程指标实现“精准控费”,提高卫生治理水平,避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医疗保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