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

2018-01-15张强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张强

摘要:根据体育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目标必须重新构建。为了实现课程内容的系统化、綜合化和开放化,实现学生整体素质与全面能力的提高,实现科学的课程内容与先进教学方法的统一,实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的同步发展,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要建立多样纷呈的立体结构,组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创造吐纳有序的开放结构,形成详略得当的召唤结构。

关键词:体育教育类专业;课程改革;课程结构设计

前言:

体育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从事体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及体育行政管理人员的任务。要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必须根据培养目标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培养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核心与关键因素。因此,体育专业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

1.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建构目标

1.1 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

为培养适应21世纪的大体育,特别是面向基础教育的体育管理、体育科研、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体育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吸收国外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体育系本科各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改造、更新,建立一种新的有特色的课程结构和体系。

1.1.1 根据培养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个体发展需要和体育教育专业特点,体育专业新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学科教师、中小学教改实验科研人员、体育管理人员以及攻读高一级学位的预备人员。使他们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热爱体育事业,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能为人师表;系统掌握体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体育调查、实验、管理能力,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教育等其他教育工作能力;能掌握一门外语并熟练运用计算机。因此,在设计课程体系和结构时,要考虑新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实现课程体系结构与培养目标的一致。

1.1.2 根据教学规律追求教学内容、课程形势与课程管理的内在一致

在课程内容上,保证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保证学生的基本体育理论、基础文化素养、基本能力得到提高,并具备现代社会继续学习、生产、生活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各种体育实践和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课程形式上,新课程体系和结构要打破传统的单一学科课程体系,提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不同形式的课程在结构上的一致,如必修课和选修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形成多种课程结合和交叉的课程体系。

1.2.体育课程体系的建构目标

1.2.1.实现课程内容的系统化、综合化和开放化

在建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对体育系各专业所教知识进行精选,在加强传统课程中基础性、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体现体育教学规律和体育专业大学生成长规律的主干课群的汲取和研究的同时,大力充实现代国内外体育科学研究成果,扩大理论知识的比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陈旧、过时、庞杂的内容进行删除,对重复、繁琐、单调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

1.2.2.实现学生整体素质与全面能力的提高

学生整体素质与全面能力的提高是课程结构改革的最终目标。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注意通过教材培养学生的探索和追求精神、自学能力,并尽量让学生参与多种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掌握科学的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加强现代体育教育技术课程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采掘、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现代体育教育技术的能力。这是课程改革预期达到的目标。

2.体育课程体系的结构类型

2.1 建立多样分层的立体结构

这种结构以“通用课程”和“专业课程”为核心内容,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灵活的进行多种课程的立体组合,实行新课程体系的多元性、层次性和多功能性。这种多样分层立体结构的课程体系在保证学生掌握扎实、广博的基础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同时,也保证了学生了解世界体育发展的新理论和新趋势;既保证各学年的分段和各学年的重点,也保证各学年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既注意课程社会化的要求,也注意组合个性化课程;既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适应能力,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发展潜能,从而形成多种课程、灵活分段、弹性结构、科学内容的立体模式。

2.2 组合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

新课程体系追求多种课程的组合和交叉,按照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的要求,扩充传统课程概念,创建形式多样的课程类型,形成多种课程形式相结合的系统。以单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结合实现多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改变以往分科过细的专业课程体系,突破传统的学科分类;以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交叉促进知识与能力、知识与态度的转换,除在课程体系中优化学科课程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之外,增加体育表演和体育的艺术欣赏等不同内容的课型,保证学生忠诚人民体育事业的态度形成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