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的有效应用

2018-01-15绽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营林技术应用

绽雄

摘要 随着我国林业发展的迅速推进,国家对林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目前,我国在1949年以后营造的林木由于各种原因有生态退化的趋势。因此,人工混交林的营造和建设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对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S7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147-0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因而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虽然给林业建设增加了压力,但也体现了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所营造的林木虽然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有的已经到了生态退化期,有的已经遭到砍伐,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将会给生态建设和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人工混交林的工程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1 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的作用

人工混交林,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将多个或者2个以上的优势乔木树种结合其他灌木地被类植物等,利用人工方式加以组合在一起的生态群落。

采用人工混交林,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增强对森林病虫害的抑制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防治费用,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强烈破坏作用[1]。采用人工混交林,可以形成层次多、冠层厚的林分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稳定性,对林业缺失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补充,进行林木生态的更替,提高森林资源的丰富度[2]。特别是阔叶林能够降低森林的温度,减少有毒分泌物的产生,大大减少森林火灾、风灾和雪灾造成的危害。增加人工混交林的营造数量,对于我国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长期性的战略意义,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特别是林下经济的思维模式,给人工混交林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 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分析

2.1 制订切实可行的营林计划,做好周密的营林安排

人工混交林的营林过程需要制订可行的营林计划,并作出周密的安排。具体内容包括混交林的营林时间、营林地点、营林树种(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林木种类、数量、混交比例以及相互搭配的灌木丛花类、草类、菌类植物等),实施营林中出现的问题,人员劳务支出以及后期抚育安排等[3-5]。此外,还要做好资金支持、技术服务等环节的计划安排。

2.2 本地树种与外来树种有机组合搭配

在混交林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中國南北方的不同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以及地形的差异,选择适合的混交组合。在华南地区,可以选择的混交方式为杉木与马尾松混交、杉木与台湾相思混交,其营林效果较佳;在北方地区,常见的混交方式为红松与水曲柳混交、落叶松与云杉混交[6]、油松与侧柏混交、杨树与刺槐混交。在混交时,一定要根据树种的生态要求、生长特点、根系类型,选择萌芽力强、繁殖容易的树种,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树种的优势。

2.3 做好营林后的抚育工作

营林后的抚育工作也不可轻视。目前,国家地方政府推广的营林工作,一般是重视营林工作,而轻视抚育工作,造成了“年年营林不见林,年年造树不见树”的局面。因此,应当积极做好营林后的抚育工作,抚育工作具体包括中耕除杂草,提高土壤疏松程度和空气通透性,保持根系的活力;肥水管理;通过平茬、抚育间伐等措施调节人工混交林的种间关系。此外,要将防火、防盗、防风灾等内容列入日常管理之中,根据不同的年份变化,尤其在风灾、雪灾、大干旱或者其他特殊年份,调整改变管理要点,以适应这些变化。

3 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应用重点

重点关注混交林的混交方法以及技术应用。一方面,在混交林木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混交树种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最佳组合;另一方面,技术措施要求精益求精,不可马虎,要具有长远眼光,充分发挥混交林的生态效益,实现新老林木的生态更替。在确定具体混交树种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混交类型。混交有4个层次或类型:一是植株混交;二是行间混交;三是带状混交,即每个品种栽植成3行,再与混交树种进行混交;四是块状混交,即将1个树种栽植成1个方块,与另1个栽成方块的树种依次配植。这些不同的混交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 结语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日益表现出其优越性。对于人工混交林,要多加保护,进行抚育,不可急于求成,谋取利益。这项技术对保护生态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因此,必须大力推广和发展人工混合林营林技术,促进林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苑国.浅议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J].山西林业科技,2011,40(1):45-46.

[2] 陈楚莹,汪思龙.人工混交林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廖敏生,廖东保.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分析[J].民营科技,2016(12):180.

[4] 许广明.简论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J].科学与财富,2016,8(2):81.

[5] 唐海燕.浅谈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要点[J].科学导报,2015(20):121.

[6] 李增利,孙建峰,孟晓华,等.华北山石区落叶松混交林空间结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3):101-104.

猜你喜欢

营林技术应用
提高营林技术对治理林业病虫害的探讨
营林技术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