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抚顺市森林休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2018-01-15张博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森林公园

张博

摘要 森林休闲文化产业发展不仅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城市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本文阐述了森林休闲文化产业的意义,探讨了抚顺市森林休闲文化产业的建设内容,旨在为抚顺市森林休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关键词 森林休闲文化;森林公园;山地自然保护区;休闲林场;古树文化;辽宁抚顺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140-02

休闲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休闲旅游以旅游为手段实现休闲的目的,追求的不仅是一种旅游过程,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森林资源为休闲旅游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宁静的休闲空间,是休闲者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身与心和谐的理想场所。森林休闲旅游既追求健康、生态的高品质,更重视物我两忘的雅境界,受到越来越多休闲者的关注[1]。

1 森林休闲文化的意义

森林是理想的休闲场所,对现代人来说,对森林的钟爱并不仅仅源于森林能提供木材和食物,更多的在于享受森林所提供的优越的、清新怡人的生态环境[2]。虽然针对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森林区域开发森林旅游相关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对于森林休闲的概念、构成要素、动机、类型等基本问题都没有得到相应探讨,对于森林休闲的规划,特别是城市森林休闲文化产业的规划理论与方法没有进行系统研究,在森林休闲文化产业发展中缺乏切实的理论指导[3]。在森林休闲文化产业建设研究中,各学科的具体应用及各相关学科交叉应用都值得关注。

森林休闲文化产业发展建设不仅要考虑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与休闲的空间行为,而且要与森林规划、城市规划、市政规划等相融合,在此方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与探索[4]。加强森林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森林休闲的发展,也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这是森林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 森林休闲文化产业建设内容

抚顺市域森林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森林景观条件和森林游憩产业发展潜力。充分發掘抚顺市森林的文化属性,展现以森林公园为载体的生态休闲文化、以自然保护区为载体的生态教育文化、以休闲林场为开发形式的森林游憩文化、以古树文化为表现形式的原朴森林文化,形成集生态、保护、教育、游憩、原生体验功能于一体的森林休闲文化产业。

2.1 森林公园建设

在整个市域范围内,东北方向以浑河为轴线,东南方向以苏子河为纽带,通过流域地区的森林公园、森林景区等自然载体展现林木参天与草木相依而生的视觉雅感、鸟鸣溪涧的听觉悦感、清新芳香的嗅觉适感、果甜泉甘的味觉美感,并融入地域人文因素,给予游览者雅致、愉悦、舒适、酣醇的生态印象与各具特色的休闲体验,以使游人在生态休闲之旅中得到身心放松,感悟自然规律,引导自觉生态行动。

2.1.1 东北森林公园组团。依托沿浑河走势方向分布的元帅林森林公园、红河谷森林公园、松山仙洞森林景区、天然石佛森林景区,利用自然生态景观,结合其历史、人文、风俗等文化背景,开展适地的游憩项目建设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以及衍生的餐饮商贸服务,发展形成元帅林人文休闲之旅,红河谷和松山仙洞生态、运动休闲、科考、探险之旅,天然石佛宗教文化之旅,以及砬子山森林观光、康体养生之旅。

2.1.2 东南森林公园组团。以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猴石国家森林公园、和睦国家森林公园、岗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依托,以和睦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美景、猴石国家森林公园地貌奇观、三块石森林公园三峰鼎立之景、钢山省级森林公园四季奇景与山峦起伏、溪谷纵横的胜境为基础,融入人文景观,平衡森林旅游对森林生态的冲击、公众游憩需求、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的利益诉求,进行游憩开发,提供适地宜人的游憩机会与森林休闲体验,打造集健康养生、森林休闲、乐活体验、旅游购物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科普、生态休闲之旅。

2.2 山地自然保护区建设

以现有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块石自然保护区、龙岗山自然保护区、浑河源自然保护区、猴石自然保护区为基础,通过具有游览者生态意识感知力与社会生态氛围影响力的项目建设,凸显自然保护区载体的生态、文化、教育功能。

2.2.1 生态文化教育园。各个自然保护区依据自身情况开展了相应的生态文化教育园建设。一是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野生动植物生态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动植物标本室、野生动物驯养示范区和科普教育基地;二是三块石自然保护区,在三块石林场万垅沟建立了珍贵保护树种(胡桃楸)植物园;三是龙岗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动植物标本室、桦木科不同种的植物园;四是浑河源自然保护区,建立了野生动物救助站;五是猴石自然保护区,建立了曲柳科植物园。

2.2.2 生态文化科普宣传。以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动植物园、动植物标本室为带动点,在全社会营造科普生态文化的氛围,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通过媒体途径加强宣传力度,组织开展相关的摄影、论坛、音乐会、主题陈设展览、“野生动物救助日”“植物科普周”等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此外,与学校、青少年团体建立长期的参观学习合作关系,在各个自然保护区建立青少年生态文化教育基地。

2.2.3 生态文化标示解说系统。考量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的保护与开放需求,从涉足到离步,建立内容完整、风格统一、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标示解说系统。对自然保护区主旨、地质、地貌、植被等基本生态情况,保护区森林、水域、植物、动物等的生态功能及文化属性进行描述,以系统的方式对应实物主体和实际场景清晰呈现给游览者,增加游客认识,在其头脑中随保护区可开放区域展示主题的始末、起伏、高潮、过渡留下完整的印象。

2.3 休闲林场建设

以抚顺40多个国有林场与矿山林场为背景,以有较高游憩价值的景观为依托,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和乡土特色产品,融森林文化与民居民俗于一体,打造体验自然风情、感悟人文风情的生态休闲林场。

2.3.1 自然风情体验。科学规划林区健行步道、徒步路径、自行车步道、观光车道,建设森林观光运动区域;合理开发森林理疗、林林氧吧、森林浴场,建设康体保健区域;同时,以林区为范围,以科普为目的,以路径和游憩点为依托,设计连贯而整体的标示解说系统,共同建设科普与文化传播载体。

2.3.2 人文风情体验。充分发掘东北林野农家民居文化与以满清文化为代表的抚顺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在林场中保留或拟建原著土坯房,打造具有满清特色的东北民居院落,保留林野农家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为基础提供蕴含人文风情的林场休闲体验,体现居所生态文化、林野农家文化、地域民俗文化(表1),解读当地居民在与其土地长期相适应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生存艺术[5]。

2.4 古树文化建设

古树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足迹源远流长,承载了人类对于自然朴质的认识,凝聚了这片土地居民的寄托、崇敬,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协调的生活方式,是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结合抚顺市的具体情况,依托现存古树名木丰富森林休闲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形式,重点打造启运树(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木奇镇双龙堡村)—御道古榆(抚顺市新宾县木奇镇东侧)文化休闲线路。

2.4.1 挖掘古树文化内涵。以古树留存地为基址,以保护为前提,充分挖掘启运树与御道古榆的文化属性,建设启运树文化园、古榆树文化园,进行古树的科普、古树文化的诠释、市域古树名木现状的介绍与保护的倡议。

2.4.2 开展古树文化旅游。规划合理的游览路径并在沿线适宜场所建设相关设施。一是生态文化小游园的建设,二是根雕等特色生态文化衍生产品商贸园的建设,三是沿线御道古驿站的还原重建。总体上,以启运树文化园、古榆树文化园为点,游览路径为线,点线结合,配合相对应的标识解说系统,聚文化、科普、商贸、休闲功能于一体,同时适时开展古树祈福、御道祭祖等相關传统民俗仪式,形成完整的古树文化线路。给予公众可及可感的古树文化体验,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生态文化,也将古树的福祉传递给每一个游客,启迪万物生灵和谐的心灵领悟。

3 结语

森林休闲文化是森林文化与休闲文化的交叉与综合,它是森林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森林休闲体验得以诞生的源泉,也是森林休闲文化产业建设的基础。通过森林公园建设,形成抚顺市东北、东南2个走向的森林公园生态休闲文化组团,凸显生态休闲的特色主题;通过山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结合定期开展具有公众影响的活动,成为社会生态文化普及的重要教育基地;通过休闲林场的建设,融森林自然景观与人文民俗文化为一体;通过以启运树—御道古榆为重点文化线路的古树文化建设,带动周边商贸、民俗活动的发展。本文对森林休闲文化基本理论的研究处于探索性阶段,还有很多方法需要改进和深入,森林休闲文化产业建设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结合市场分析,提出更为全面和更可行的森林休闲文化产业规划方法。

4 参考文献

[1] 苏孝同.追寻远去的家园:森林休闲文化探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11):34-39.

[2] 廖佰翠.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6):64-67.

[3] 李梅.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导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4] 姚元东.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35-37.

[5]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3):93-96.

猜你喜欢

森林公园
昌平滨河森林公园健身绿道系统建设
A Photo of Sweet Memory
在天台山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游记
凶器哪儿去了
不采野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