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建议

2018-01-15查国贤高会会李俊沈晴杨平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蔬菜

查国贤 高会会 李俊 沈晴 杨平俊

摘要 近年来,苏州市以农药减量使用为目标,围绕重点基地、重点作物、重要病虫害开展病虫害调查监测和预测预报,科学制订防控策略。本文从农业防治、综合诱杀防治、农药防治3个方面介绍了苏州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苏州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江苏苏州

中图分类号 S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102-02

近年来,苏州市蔬菜生产作为高效农业的重要内容,种植面积稳步增长,从过去追求数量增长、满足基本需求,逐步向高产、优质、高附加值方向转变[1],这也对病虫害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危害,苏州市以农药减量使用为目标,围绕重点基地、重点作物、重要病虫害开展病虫害调查监测和预测预报,科学制订防控策略,因地制宜推广以生态控害为主的农业防治,应用理化诱控技术包括杀虫灯、性诱剂、色板诱杀、防虫网阻隔等方法,配套生物农药防治,结合科学合理使用新型环保药剂等技术综合开展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保障了蔬菜的安全生产和优质供应。

1 围绕重点基地、重点作物、重要病虫害开展科学测报

苏州市气候适宜,蔬菜生产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优势产业[2],常年蔬菜种植面积2.01万hm2,全市0.67 hm2以上规模蔬菜基地1 807个,占全市蔬菜面积的26.2%。依托这些蔬菜基地的产业布局优势,全市重点建立了10个百亩以上的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全程以绿色综防技术防治为主,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提高了全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

科学测报就是全面掌握重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及时预警大面积种植基地开展适期防治,以减少生产上盲目用药,这是农药减量使用和绿色防控工作的基础。基于这样的工作需求,根据全市生产特点,苏州市重点针对叶菜类、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等重点调查作物,在常熟董浜、张家港大新、昆山玉叶、吴江太湖绿洲、太仓浏河、相城望亭等主要蔬菜基地共设立性诱点11个、灯诱点9个,从3月初至10月底,重点针对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烟粉虱、蚜虫、红蜘蛛、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菌核病等13个病虫害开展田间系统调查,并结合不定期的大面积普查,同时通过性诱和灯诱数据对虫害开展逐日监测,掌握这些病虫害在田间的实际发生情况,形成第一手的基础数据,积累历史可比较数据。在发布阶段性病虫害发生动态和防治信息前,组织全市测报人员对发生情况和发生程度进行会商交流,形成相对统一的防治策略和技术[3]。

2 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2.1.1 利用农技措施控制病虫害。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合理安排茬口,适当调整播栽期,以避开病虫危害期,可有效减轻部分病虫的危害程度。如早春2—3月,当地灰霉病集中在草莓、莴苣上盛发,3—4月在早春设施栽培的茄果类上发生,5—6月向瓜类蔬菜上蔓延。根据灰霉病这一发生特点,在灰霉病早春严重发生区,生产上提倡避免与生菜、草莓、茄果类等容易发生灰霉病的作物接茬,减少病原菌持续侵染危害的机会,从而减轻或降低灰霉病的发生。

烟粉虱在本地寄主范围较广泛,但也有一定的选择嗜好性,如叶片肥大、宽厚、营养丰富的作物发生量大,忌食葱蒜类等作物。因此,烟粉虱发生严重的田块,秋冬第1茬应避免种植黄瓜、番茄、茄子等易发生烟粉虱的作物,选择葱蒜类等耐虱作物,以切断烟粉虱食物链的供给,可有效压低越冬虫口基数[4]。黃曲条跳甲食性较单一,且抗药性强,生产上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很难控制,在当地主要为害十字花科的小青菜和萝卜,严重发生田应避免这2种蔬菜接茬,或调整至冬季种植,以减少田间虫源的积累。

2.1.2 生态控害技术。生态控害技术就是充分利用蔬菜的栽培设施,对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调控,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减轻病虫发生危害的目的[5]。许多病害的发生是由于温湿度过高而引起,有效利用棚膜、遮阳网、遮雨棚、地膜以及滴灌等设施调节温湿度,可有效减缓和降低早春病害的发生。

为有效减轻设施蔬菜灰霉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苏州常熟董浜和碧溪新区蔬菜基地85%以上的蔬菜大棚推广了膜下滴灌技术,避免大水浇灌导致棚内湿度升高、土壤黏重而引发病害的流行。苏州对早春茄果类灰霉病预防最关键的措施是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棚内灰霉病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28 ℃、相对湿度90%以上,早春棚室控温、控湿措施不当,棚膜形成结露滴水,会引起灰霉病快速流行。为此,加强大棚通风换气,避开发病的适宜温湿度,可以达到生态调控防治病害的目的。实践证明,在早上坚持开棚通风换气后及时关棚保温,加强肥水管理,避免大水浇灌引起棚内湿度过高,早春棚栽番茄灰霉病发病率大大降低;而土壤湿度高、薄膜结露滴水的大棚,灰霉病发病率一般在5%以上。

2.2 综合诱杀防治

2.2.1 杀虫灯诱杀。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诱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杀虫灯诱杀对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能起到良好的作用[6]。实践表明,灯诱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金龟子、地老虎等蔬菜害虫诱杀效果明显,诱杀量可占诱杀总虫量的70%左右,尤其在地老虎发生严重的4—5月,平均每天单灯诱杀虫量在50头以上。苏州地区主要应用频振式杀虫灯,20:00开灯,次日6:00关灯,每盏灯控制面积0.5~1.0 hm2。为减少杀虫灯对天敌的影响,苏州市积极引进示范风吸式杀虫灯,它采用风吸负压收集害虫,对天敌更友好,同时能达到有效的控虫效果。

2.2.2 性诱剂诱杀。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原理是通过释放专一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吸引同种寻求交配的雄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虫失去交配的机会,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减低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的目的。性诱剂诱杀对靶标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对天敌干扰少[7],在害虫测报和防治中应用广泛,是本地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是性诱剂的测报应用。主要从每年3月开始,在全市各性诱点设立性诱盆,根据逐日诱到的虫量来预测害虫的发生期,以指导大面积防治工作。以斜纹夜蛾为例,近几年逐月性诱虫量(图1)表明,每年7月下旬蛾量显著上升,8—9月是斜纹夜蛾发生盛期,2个月累计诱蛾量占全年总诱蛾量的50%~70%,是指导大面积防治斜纹夜蛾的关键期。

二是性诱剂的防治应用。生产中主要将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性诱剂用于防治,防治小菜蛾一般用船型诱捕器,防治夜蛾类一般用性诱瓶+诱捕袋。以中捷四方性诱剂在蔬菜上的应用为例,设施栽培一般在每个大棚口设置1 个夜蛾专用诱捕器,每个诱捕器内放置1个诱芯;露地蔬菜每 0.067~0.133 hm2设置1个夜蛾专用诱捕器,每个诱捕器内放置1个诱芯。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体型较大的害虫专用诱捕器底部距离作物顶部20~30 cm;防治小菜蛾时,设置性诱剂45~75粒/hm2,可用纸质黏胶或水盆作诱捕器(保持水面高度,使其距离诱芯1 cm),小菜蛾诱捕器底部应靠近作物顶部,距离顶部10 cm即可。

2.2.3 色板诱杀。利用小微害虫趋黄、趋蓝特性,在色板上涂抹黏胶,悬挂于棚室中进行引诱粘杀,对于蚜虫、烟粉虱、蓟马和斑潜蝇等小微害虫防治效果明显,目前已成为苏州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8]。在张家港锦丰南港蔬菜基地开展色板诱杀试验表明,整个甜椒生长期,色板处理区百叶虫量控制在100头以内,明显低于无色板处理区,体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色板诱杀烟粉虱可显著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根据试验结果测算,甜椒全生育期用吡虫啉3次,平均每次用药300 g/hm2,则农药使用总量达到900 g/hm2,而使用色板可减少农药用量。为減少废弃黄板对环境的污染,目前正在开展可降解黄板的试验示范,以解决大面积普通黏胶板难以降解的问题。每年苏州市推广应用的色板数达到10万张左右,实践中悬挂300~450张/hm2,针对不同作物悬挂高度有所不同,一般高出植株20~30 cm。

2.2.4 防虫网阻隔。防虫网阻隔技术是以人工构建的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夏秋季节覆盖防虫网栽培叶菜类蔬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保障蔬菜安全上市。防虫网覆盖可防止烟粉虱、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危害。苏州市近年来广泛利用防虫网覆盖技术降低叶菜类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危害,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底统计,全市防虫网覆盖面积达到2 000 hm2以上。在望亭新埂村蔬菜基地对黄瓜烟粉虱进行防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防虫网覆盖区烟粉虱平均虫口减退率在90%以上(表1)。

2.3 农药防治

2.3.1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防治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同时对蔬菜残留影响较小。为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的目标,近几年苏州市积极利用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在蔬菜中后期虫害以及太湖一级保护区防治上首选生物农药,推广应用苏云金杆菌、乙基多杀菌素、核型多角体病毒、印楝素、苦参碱、短稳杆菌等财政补贴生物农药,根据害虫发生种类不同选用不同的生物农药,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治工作。如苏云金杆菌对低龄菜青虫和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效,印楝素和苦参碱可用于防治菜青虫、夜蛾类害虫,短稳杆菌对菜青虫和小菜蛾药后5 d的平均防效可以达到80%以上,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甜菜夜蛾卵孵高峰期用药,药后3~7 d内防效可稳定在90%以上。

2.3.2 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在应用好各种农业、物理、生物技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应用好新型环保的化学农药,是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内容。苏州市每年选用新型农药进行多点药效试验,筛选出来的目标药种,成为制订农药推荐品种名录的基础,多年来累计推荐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100个,其中低毒、微毒农药比例高达99.5%。近年来推广应用的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显著的防效;硝苯菌酯针对黄瓜白粉病的多点试验中,表现出了对白粉病的专效性;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是防治烟粉虱的低用量药剂。这些低毒、微毒药剂,具有低用量、剂型环保、残留少、防效显著等特点,这对实现农药减量使用,指导大面积科学准确选用高效、低毒、优质农药,提高病虫草害防控效果,延缓农药抗性产生,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有积极作用。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做到科学防治,应注意做到适时适量用药,避免打保险药,注意农药交替使用和安全间隔期的问题[9]。

3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建议

3.1 加强蔬菜绿色防控宣传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植物保护措施。当前,农业部门力推绿色防控技术,消费者也认可绿色产品,但是广大农户和蔬菜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却不高,主要原因是成本高、见效慢、操作复杂等。为此,要通过加大宣传、积极示范、现场观摩等途径,提高农户对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的认可度,探索引导蔬菜生产企业在基地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提高产品附加值,创建绿色食品品牌,提升企业效益[10]。

3.2 加强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攻关

受气候条件、蔬菜栽培制度、种植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需要因地、因时制宜做出调整。例如黄板、杀虫灯的放置时间及地点,病虫害精准预测预报等问题,都是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临的新难题。苏州市通过申报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优质蔬菜重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推广》进行专题攻关,旨在从保护田间生物多样性出发,组装和集成以生态控害、物理阻隔、综合诱杀、生物农药及多种新型药剂应用等绿色防控技术为核心的绿防技术体系,并进行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同时,针对绿色防控产品的购买渠道、补贴政策以及后续使用处理等问题积极开展调研工作。

3.3 拓宽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渠道

绿色防控技术是一项公共化、公益化的事业,任务非常艰巨,目前主要靠政府的财政投入,由技术推广部门推广。接下来要积极拓宽渠道,争取科研部门的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参与,在各级政府的积极主导下,多部门分工合作,依靠行政推动确保绿色防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杨普云.农作物有害生物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集成与推广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8(4):21-25.

[2] 陈金林.苏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上海蔬菜,2008(3):5-10.

[3] 查国贤,孙振军.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4(5):144-145.

[4] 龚伟荣,刁春友,杜予州,等.江苏省烟粉虱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6(6):169-171.

[5] 马雪侠,刘巧云,安曙光,等.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2):16-18.

[6] 周雷,王玲,雷小涛,等.江汉平原蔬菜地频振灯下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3(22):127-129.

[7] 丁惠华.浦东地区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初探[J].上海蔬菜,2011(4):15-16.

[8] 王成云.棚室蔬菜小型害虫发生严重的原因及绿色防控技术[J].长江蔬菜,2016(21):49-51.

[9] 唐卫平.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3):148-149.

[10] 赵克勤.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实践与思考[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34(10):15-18.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蔬菜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蔬菜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套袋梨常见病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也“疯狂”
蔬菜的哀诉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