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洪泽地区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2018-01-15唐鹏王明珠陆苗汤如茂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赤霉病田块冬小麦

唐鹏 王明珠 陆苗 汤如茂

摘要 对2018年洪泽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前期水稻腾茬推迟和2017年10月连阴雨天气影响,小麦播期偏晚,播期拉长,导致苗情差异不一。越冬期遇低温天气,叶龄进程悬殊较大。返青拔节期,随着气温回升,加之科学施肥,迟播弱小苗小田块生育进程加快,分蘖两级分化快。但高温少雨使成穗不足,穗分化时间短,导致穗型小。科学防控,赤霉病病情较轻。灌浆乳熟期,灌浆速度加快,降水和高温使小麦根系早衰,导致后期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为此,小麦减产严重。

关键词 小麦;气候条件;影响;洪泽地区;2018年

中图分类号 S512;S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053-01

冬小麦是洪泽地区主要夏熟作物,2018年冬小麦播种面积27 966 hm2,占全年夏熟作物播种面积的94%。受前期水稻腾茬推迟和2017年10月连阴雨天气影响,小麦播期偏晚,比常年迟播7~10 d;播期跨度长,2017年11月初开始播种,到12月上旬末全区才播种完毕,播种期达40 d。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又遇低温天气,导致全区苗情差异不一,叶龄进程悬殊较大。进入返青拔节期,随着气温回升,加之科学施肥,迟播苗弱田块生育进程加快,分蘖两级分化快[1-3]。但成穗不足,穗分化时间短,导致穗型小。4月进入小麦抽穗扬花期,全区小麦总体进程差异有所缩小。短期早播田块始花集中在4月20—25日,而小面积晚播田块始花期推迟到5月1—5日。抽穗扬花期,尽管小麦赤霉病有中等偏重流行趋势,但因全区科学防控,使小麦赤霉病病情较轻。进入灌浆乳熟期,5月中下旬气温偏高,灌浆速度加快,但因5月上旬到中旬前期连续较强降水,使麦田积水严重,5月14—16日气温陡升,高温蒸腾,使大量小麦根系早衰,导致后期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5月16日10级大风使小麦大面积倒伏。为此,小麦减产严重,全区平均小麦产量仅5 250 kg/hm2,较常年减产750 kg/hm2,较上年减产1 125 kg/hm2。

1 播种出苗期(2017年11月至12月上旬)

2017年10月降水11 d,雨量169.5 mm,比常年同期(48.9 mm)异常偏多120.6 mm,加之气温低,光照不足,水稻收割腾茬推迟,小麦播种也相应推迟,11月初才开始播种,比往年推迟7~10 d,播种期延长,直到12月上旬末全区小麦才播种完毕。越冬前,全区苗情差,普遍苗小苗弱。全区70%的小麦叶龄小于3叶,只有个别早播田块达到4~5叶。

2 越冬期(2017年12月中旬至2018年2月中旬)

进入12月中旬,冷空气不断,月平均气温仅2.2 ℃,比常年同期(4.0 ℃)异常偏低1.8 ℃,全月有19 d日最低气温 <0 ℃,低温伴随阴雨寡照。1月上、下旬连续强降雪(10 d),积雪深度达16 cm。持续降雪使气温偏低,光照不足。月平均气温仅0.6 ℃,比常年同期偏低0.9 ℃;月日照时数152.1 h,比常年同期偏少42.3 h。降雪多、光照少使田间渍害严重,不利于小麦根系生长发育,苗情素质下降,叶龄偏小、茎蘖数偏少,弱小苗比例增加。但降雪偏多,土壤墒情充足,对秸秆还田腐熟和沉实有利,另外积雪冻死了大量害虫,减轻了冬小麦病虫害[4-5]。2月初调查时,未发现田块有明显冻害。

3 返青拔节期(2018年2月下旬至4月上旬)

进入2月下旬,气温开始上升,小麦返青。3月气温快速上升,无强冷空气影响,雨水偏多,且都是过程性降水,光照正常。3月月平均气温10.5 ℃,比常年同期异常偏高2.1 ℃;月降水量97.7 mm,比常年同期异常偏多46.3 mm,雨日10 d;月日照时数161.3 h,接近常年同期。气温高,雨水多,光照足,加之3月上旬雨前全区及时施足拔节肥,小麦迅速返青生长,生育进程加快,不同播期小麦进程差异缩小。

4 抽穗扬花期(2018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

4月月平均气温16.4 ℃,比常年同期明显偏高1.6 ℃;月降水量26.6 mm,比常年同期异常偏少24.8 mm;日照正常。气温高,使小麦生育繼续加快。4月中旬以后,小麦开始抽穗。早播的田块始花期集中在4月20—25日,而小面积晚播田块始花期推迟到5月1—5日。但降水不足,使分蘖两级分化,成穗不足,穗分化时间短,导致穗型偏小。

气象条件使小麦赤霉病有中等偏重流行趋势,但是全区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原则,小麦扬花初期首次用药,5~7 d后再用药1次[6]。防控效果明显,全区小麦没有发生大面积赤霉病。总体上,小麦赤霉病病情较轻。

5 灌浆成熟期(2018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

5月雨日11 d,雨量181.3 mm,是常年同期的2.5倍;5月中、下旬气温较常年偏高近2.0 ℃,小麦灌浆速度加快,灌浆不充分。由于降水多,田间长时间积水,渍害严重。5月15—16日温度陡升,最高温度升到34.6 ℃,高温蒸腾使大量小麦根系早衰,有的田块小麦根系早衰比例达到20%。高温也导致后期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平均千粒重仅42 g,比常年少近2 g;5月16日10级大风使小麦大面积倒伏,有的田块甚至有近50%的小麦倒伏。为此,小麦减产严重。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区小麦平均产量仅5 250 kg/hm2,比常年减产750 kg/hm2,比上年减产1 125 kg/hm2。

6 参考文献

[1] 陈翔,禹继华,王兆伦,等.洪泽气象与农业生产[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15:31-33.

[2] 段若溪,姜会飞.农业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156-178.

[3] 王正科,陈翔,刘成,等.2010年洪泽县冬小麦生育期不利气象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9):333.

[4] 商兆堂,蒋名淑,夏英,等.小麦冬前生长期气象条件对冻害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0):13077-13079.

[5] 顾冬玫,张永胜,孙学文,等.2013年洪泽县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3(20):237.

[6] 巫丽君,陈翔,魏爱民,等.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预报[J].江苏农业科学,213,41(9):113-114.

猜你喜欢

赤霉病田块冬小麦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麦的秘密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啤酒大麦科学施肥保品质
如冬小麦般耐心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1月粮油作物农事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