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浅析明星真人秀节目
2018-01-15黄蕊
黄蕊
【摘 要】明星真人秀节目数量繁多,但同质化现象明显,缺少本土化重构的现象突出,因此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对于这类综艺节目的观看需求和心理预期。《跨界歌王》打破了真人秀的固有模式,全面从观众需求出发,无论是节目形式、内容还是营销传播手段,均满足了观众对真人秀节目的求新求变、视听享受、猎奇心的需求,因此从众多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理论 补偿心理 猎奇心 求新心理
《跨界歌王》在北京卫视强势推出,口碑和收视率一路高开高举。在收视率方面,取得CSM35城最高收视率达1.89%,在省级卫视同时段多次排名第一;在新媒体表现方面,这档节目连续13周蝉联百度指数榜和微博综艺榜榜首,节目相关主话题与子话题阅读总量突破100亿人次。截至目前,《跨界歌王》已经播出三季,节目打破了综N代必遭滑铁卢的命运。
《跨界歌王》之所以能够从良莠不齐的综艺市场中脱颖而出,与其坚持以观众为核心的创作理念密不可分,这种以满足观众需求为创作目的的职业精神是当前电视综艺行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一、国内明星真人秀节目现状
1.数量繁多,但内容同质化现象明显
国内明星真人秀节目相较于国外起步比较晚。2006年,湖南卫视推出《名声大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档明星真人秀。同年,东方卫视播出的《舞林大会》,云集国内外当红一线明星,在当时名声大噪。随后,我国明星真人秀节目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衍生。《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亲爱的,客栈》《中餐厅》《幸福三重奏》《妻子的浪漫旅行》等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纷纷入主各大电视台,明星真人秀节目在数量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时期。尽管真人秀节目数量繁多,但内容同质化现象十分明显。节目形式无外乎是舞台内和户外体验型,节目题材无非是竞技、亲子和明星情感观察三大类,甚至连节目的名字都十分相似。但这丝毫不影响国内明星真人秀节目成为综艺节目的香饽饽,各大卫视争相哄抢明星资源,试图利用明星效应打造不同的明星真人秀节目。然而在明星真人秀不断涌现、竞争不断激烈的环境下,打造一档能够真正满足观众需求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并不简单。
2.“舶来品”众多,缺少本土化创新
无论是红极一时的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还是曾经万人空巷的《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实际上都是“舶来品”。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均是从国外购买版权,甚至连游戏的设置都照搬原版。由于缺乏原创和创新,致使这几档王牌真人秀节目均没能逃脱收视滑铁卢的命运,第二季之后的收视和口碑每况愈下,这也成为我国明星真人秀节目发展的瓶颈。这些“舶来”的真人秀节目背后纵使有强大的资本支撑,其资本收益和经济效应或许并不缺失,但缺少真诚的创作自然是不为观众所买单的。所以综N代在历经时间的洗礼之后,真正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并不多了,观众对这些缺乏创新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早已出现审美疲劳。
二、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研究曾经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此前的研究效果主要是从传播者或传媒的角度出发,考察传媒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或者对受众产生了什么影响,而“使用与满足”研究则是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同传统的信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突出受众的地位,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有特定需求和动机并得到“满足”的过程。 “使用与满足”理论对于我国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有许多的指导意义。
三、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浅析《跨界歌王》为何备受追捧
1.音乐跨界类题材新颖,满足受众求新心理
目前国内的真人秀节目题材多样,诸如《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户外竞技类型,《亲爱的,客栈》《中餐厅》等经营体验类型,《幸福三重奏》《妻子的浪漫旅行》等亲密关系实景观察类型,这些类型只是当前真人秀市场上的凤毛麟角。即便是仅音乐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就有诸如《我是歌手》《中國有嘻哈》《中国好声音》等优质专业的内容涌现。但是从《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这三档现象级综艺节目第二季之后收视下滑情况就可以明显看出观众对于市场上同质的真人秀节目已经产生审美疲劳。即便是新兴的明星情感体验类的节目也并没有带来新鲜感,从这些节目中看到的要么是专业的殿堂级的表演,比如《我是歌手》;要么就是明星的日常生活,比如《幸福三重奏》;要么就是娱乐性极强的节目,比如《极限挑战》,让人笑过之后并无过多思考。因此在真人秀的市场上急需一档可以让观众立马提起精神的节目,《跨界歌王》正是抓住了市场和观众痛点,在这样的环境下横空出世。它既不是专业级的音乐类节目,又在以上类型之外,这档节目既存在一定的专业性,又具有娱乐性,在题材上独树一帜,满足了受众求新的心理。
2.舞台剧的设计风格满足受众视听享受的心理
无论是舞台的布置设计还是选手的造型选择,都倾注了《跨界歌王》团队的心血。因为“跨界”二字,这档节目注定不能像《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一般让观众只关注音乐本身,因为节目的定位不同,这档节目所传达的内核也不同。参加节目的明星无一不是在圈内各个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大家在不擅长的领域挑战自我,音乐只是一方面,节目组通过对舞美的设计布置和对演员造型的精心装扮,让观众在欣赏音乐以外,能够看到更多更精彩的表演。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被代入和吸引,视觉与听觉达到空前冲击,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现场歌曲和故事中去。如文松在演绎《悟空传》这首歌曲时,孙悟空的造型,舞台上花果山、水帘洞、群演猴子形象的出现只能用震撼来形容。如江珊在演绎《爱的代价》歌曲时,舞美设计出现一张张江珊与女儿的照片以及江珊年轻时候作品的图片资料,在此处虽然舞美设计并不震撼,但是简单却直击人心,很多观众当场落泪。
3.赛制的创新和以情动人的内容设置满足受众的猎奇心
《跨界歌王》从第一季播出开始,就不断突破创新,最直接体现就是在补位歌手和帮唱嘉宾环节的增设上。每淘汰一位歌手就会有一位补位歌手出现,在最终进入决赛环节还会邀请重量级的专业帮唱歌手来给跨界歌手助阵,这种悬念的设置极大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
《跨界歌王》在内容设置上还存在一个特点,即每位跨界歌手都会有一个故事融入到歌曲里,有关爱情、事业、家庭的私生活的故事在《跨界歌王》的舞台上常会出现。比如关于宁静发型的话题曾经在社会上引起一阵骚动,网友和娱乐圈人士对此议论纷纷,通过《跨界歌王》宁静自己讲述了这个故事,她也透露了自己对待生活的观念,是很直接和爽快的。比如毛晓彤的前卫造型,希望能通过这种演绎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毛晓彤。比如孙杨作为世界冠军参加《跨界歌王》更是现场道出自己职业生涯的诸多往事,通过这些故事也让观众更加敬佩运动员。这些明星私事极大满足了观众猎奇心理,这也是《跨界歌王》能抓住眼球、收视看涨的重要原因所在。
4.兼容娱乐属性和传递音乐正能量的双重导向满足受众的精神家园建设
明星嘉宾是真人秀节目的灵魂所在,喜剧明星的加盟更是给节目带来了欢声笑语。补位嘉宾郭涛的一曲《怎么办》串烧,点燃了全场的热情,民歌、说唱、摇滚、方言等元素集合在一起,塑造了不一样的情景感受,爆笑全场。王祖蓝初来乍到时更是奉献了殿堂级的喜剧表演。当他了解赛制后得知如果一次演唱过后直接进入半决赛就不能继续唱了,王祖蓝就大求黄灯,结果黄灯占了80%多,成为节目开播以来的一大奇观,创造了极大的喜剧效应。文松在和小宋佳演唱时,不断制造浪漫,以滑稽的形式为小宋佳献花,引发台下阵阵笑声。除了具有极强娱乐性以外,《跨界歌王》传达的音乐正能量是节目的最大核心。尽管这些明星的本职行业不是唱歌,但是都有一个唱歌的梦想,都想通过这个舞台来实现,也想把自己的经历唱进歌曲里,或励志或感人,不断向观众传递正能量。谭维维、张宇、黄子佼、王佩瑜等专业的歌手都曾担任过《跨界歌王》的评委,他们对歌手的评价中肯专业,对音乐有态度而且很认真和虔诚。兼顾多种导向的《跨界歌王》满足了受众精神领域的需求,让受众在观看节目之后能够得到感染和鼓励。
5.众多领域跨界明星为主角的另类舞台满足受众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通过接纳外物审美特性和自我调节以弥补心理的空缺,使生理、心理由失衡趋于平衡与和谐的一种心理。参加《跨界歌王》的选手的本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专业的影视剧演员、知名的相声小品演员、国家冠军级运动员。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里都非常优秀,当看到他们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里表演的时候,或紧张或出错,观众的补偿心理便得到了满足。
比如徐静蕾,拥有演员、导演、制片人三重身份,在影视剧创作领域成绩斐然。但作为歌手来到《跨界歌王》的舞台,从一开始徐静蕾就直言紧张,并且通过她台前幕后的表现可以看出她对唱歌确实没有把握,很怕自己出丑,非常紧张。正是这种紧张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接地气的徐静蕾,没有了女王的气场和导演的威严,这样的徐静蕾,她的光环和神秘感消失了,在这个过程中受众的补偿心理也得到了满足。
四、结语
受众是媒介传播的对象,也是影响媒介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受众的需求,才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明星真人秀节目同样不例外。无数的事实证明,单纯引进国外的节目而不进行本土化重构,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对于这类综艺节目的观看需求和心理预期,长久下去,明星真人秀节目将走向衰弱。在明星真人秀泛滥的时代,唯有抓住受众,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方是长久发展之计。
总之,《跨界歌王》打破了真人秀的固有模式,全面从观众需求出发,无论是节目形式、内容还是营销传播手段,均满足了观众对真人秀节目的求新求变、视听享受、猎奇心的需求,因此从众多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观众和市场的青睐。
【参考文献】
[1] 蘆笛.用“匠心”打造“走心”的节目[M].光明日报,2016-08-27.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2.
[3] 李康燕.《跨界歌王》的节目特色分析[J].个案评析,2017-06:103.
[4] 王艳.明星真人秀节目的传播特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3-08:90-91.
[5] 高姝玥.从使用与满足角度看明星真人秀节目——以《旋风小子》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05:第7卷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