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扶贫新闻报道实践及对策思考研究

2018-01-15赵刚

记者摇篮 2018年11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新闻报道创新

赵刚

【摘 要】精准扶贫是新时期的重点项目,围绕其开展集中、有深度的宣传报道是社会主流媒体应尽的职责。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扶贫工作的报道存在故事挖掘少、政策解读力度不足、经验总结欠缺等问题。提升扶贫新闻报道水平离不开创新。本文通过分析精准扶贫报道中涌现的新理念、新方式,概括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扶贫报道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   新闻报道   创新

创新是扶贫新闻报道不断发展的源泉。在报道实践中,要敢于设置议题,善于总结和思考精准扶贫宣传中的得失,形成具有特色的组合拳,生成良好的社会效益,激发舆论的持续关注。

一、当代新闻采制的基本要求

实践表明,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不能停留在本身,要学会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通过深度挖掘,能有效提升新闻震撼力。新闻工作者应当走进百姓、贴近生活,善于挖掘新闻故事背后人们的精神力量。扶贫新闻也不例外,采制人员需坚持从实际出发,多角度全方位挖掘新闻背后的实质,引发舆论的关注和民众的参与热情。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学习,拓宽素材收集的渠道,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工作要坚守党性原则,自觉抵制泛娱乐化的倾向,这对服务人民,推进扶贫新闻报道的开展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纪实新闻报道的特点和趋势

1.新闻性的突出。集中体现在一批具有震撼力的新闻背后全景式故事得到读者青睐。纪实新闻报道在选材上由过去写一个人的多件事转变为写一件新近发生的精彩故事。新闻的冲击力已在众多纪实特稿中显现。

2.题材新颖化。近年来,读者对题材新颖的纪实报道需求日益增多。一些老旧题材尽管写作水平高,事情感人,也难使读者感到震撼。这一趋势要求采编人员更全面地观察社会动向,才能发掘新的亮点。

3.报道对象平民化、通俗化。借助教育推进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读者的文化层次有了显著的提升,在阅读时更喜欢通俗化、平民化的故事。原汁原味的故事尽管没有华丽的语言,却能深入浅出,返璞归真,突出纪实新闻的基本要素。

三、精准扶贫电视报道创新对策

1.理念创新。①以典型為引领,彰显示范作用。理念创新的关键在保持思维的敏捷性与开放性,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不管是以“新闻大片”模式出现,还是独辟蹊径,推出“新闻连续剧”,都是扶贫新闻创新的一种体现。以湖南卫视为例,五年中每年坚持选择一个贫困村直播报道新春走基层活动。采取多角度、集束式的报道方式,能使这些贫困地区的风土民情、自然景观为人所知,带动了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电视直播后,村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村民收入增加,群众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关专家围绕村里的特色,制定了旅游规划方案。如今,农家乐、露天温泉等使国内外游客驻足,乡村环境焕然一新。集中新闻报道挖掘出了村寨的独特资源优势,激活了其发展的潜力,加速脱贫的步伐。报道抓住典型事例,深入剖析村落致贫的原因及发展的不足,引导村民探索脱贫致富的良方,消除了村民的困惑,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士气。

②讲好扶贫帮困故事。在充分了解和宣传国家扶贫政策的基础上,电视报道要深入贫困地区,采写温暖人心的故事。要用镜头记录真实的脱贫实际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深度剖析背后的故事,立体式展现精准扶贫的点滴。由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广播电台合作完成采制的《十八洞村扶贫故事》便是一例。该作品采用“新闻连续剧”的新颖方式,讲述脱贫攻坚的故事。当地干部转变了生硬说教的作风,采取交心谈心的办法,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他们思想理念。该扶贫报道不仅直面矛盾,更能详细分析造成矛盾的前因后果,在还原精准扶贫艰难性的同时,探讨解决的有效办法。

2.手段创新。①精心打造,追求高质量。扶贫对象多集中在基础设施条件差、环境恶劣的山区,这对新闻采编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排除直播的一切困难,镜头的拍摄需要认真细致。例如在《直播苏木绰》中,主持人与当地土家村民在寒冷的池塘中反复穿梭。技术人员为确保摄像机位移动精确,前期彩排时把所有镜头画下来集中讨论,对脚本进行了无数次修改,最终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台行云流水的节目。节目的成功离不开灯光、舞美等效果,但更为关键的是当地干部群众与新闻团队的协作付出。

②借大型直播助力脱贫。大型直播新闻报道能汇聚所有电视元素,体现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在《直播苏木绰》中,运用了VR、移动直播、无人机拍摄等多项现代技术,拍摄团队业务熟练,当地群众热情参与,使整个场面震撼人心。该报道采取主持人与群众共同体验的方式生动展现出当地的民情民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些背后无不体现出电视台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对创新方向的准确把握。

3.传播创新。①多维度传播,推进报道影响力。提升精准扶贫报道影响力的关键在创新传播手段。汇集广大新媒体实现多维度传播,更能充分宣传正能量。《十八洞村扶贫故事》的成功与新媒体积极供稿、传播、推送密不可分,这充分说明受众所在即是新闻传播阵地所在。

②“扫码扶贫”,确保扶贫精准性。在新闻报道中附上二维码,通过指尖连接扶贫对象,是传播创新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不少地方电台通过此举提升了帮扶效率,融入了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

四、结语

扶贫“扶到点上、根上”,这是对当地干部的要求,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殷殷期盼。精准扶贫报道讲求出新出彩,宣传内容要求有声有色。只有坚持“走转改”,坚定全面创新的步伐,才能使脱贫成效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张丽霞. 当下扶贫新闻报道实践及对策思考——以《清远新闻》报道为例[J]. 南方电视学刊, 2015(3):106-108;[2] 李刚存. 新闻扶贫的实践基础及理论依据[J]. 新闻知识, 2015(2):6-8;[3] 胡钰, 刘哲铭. 新闻理论视域下的新闻扶贫[J]. 青年记者, 2017(30):22-23;[4] 刘世树. 十八洞村头话沧桑 讲好湘西扶贫故事——团结报社以十八洞村为代表的精准扶贫新闻报道实践[J]. 中国地市报人, 2017(12):11-13.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新闻报道创新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