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方电视台工业新闻的采编技巧

2018-01-15姜帅

记者摇篮 2018年11期
关键词:承包经营鞍钢可视化

姜帅

【摘 要】工业新闻是指跟工业相关的新闻报道。工业新闻在地方电视台新闻中所占比重很大,做好工业新闻尤为重要。本文从“专业性”“通俗性”和“可视性”三个角度入手,对地方电视台工业新闻如何做深做活展开论述。“专业性”要求记者打好经济理论功底,及时掌握国家经济政策;“通俗性”强调贴近受众,讲好工业新闻中“人”的故事,将“硬邦邦”的工业新闻“软化”,通俗易懂。“可视性”要求记者发挥电视动态可视化优势,利用后期编辑包装,提高工业新闻的观赏性。

【关键词】工业新闻   地方电视台   可视化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工业新闻报道在地方电视台尤其是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电视台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工业新闻不像民生新闻那样与受众具有天然的接近性,因此工业新闻的采写,对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工业新闻做深做活、做得好看,必须得打好经济理论功底,及时掌握国家经济政策,掌握一些必要的采编技巧,在“专业性”“通俗性”“可视性”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做出精彩的电视工业新闻。

一、熟悉相关政策,把工业新闻做得“专业”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出现深刻变化。工业新闻记者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完善自身经济知识储备,及时掌握国家政策,这样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新闻素材,抓住新闻重点,使工业新闻报道更专业、更准确。作为一名跑工业战线的记者,必须弄清楚国家政策对本地企业的影响。鞍山的工业以钢铁及精深加工为主导,记者的日常报道自然以鞍钢等钢铁企业为主。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钢材市场需求回落,钢铁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其中产能过剩问题尤為突出,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了解政策后,记者及时采访了工信委以及鞍钢和地方钢铁企业,采制了《压减落后产能   加速建设世界级精特钢及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顺时应势   鞍钢提质增效出重拳》等多篇报道,向观众展示了鞍山贯彻国家政策的坚定决心和行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消除了人们对于钢铁产业发展前景黯淡的顾虑。

政策好不好,要用效果来说话。2017年,鞍钢全集团结束连续5年亏损历史,实现扭亏为盈。这样的成绩和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密不可分。记者以国家相关政策为背景,采制了《鞍钢集团交出新常态下扭亏为盈的新答卷》《鞍钢凭什么扭亏为盈》等系列报道,揭示了鞍钢扭亏为盈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全国钢铁产能减少,钢材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鞍钢积极贯彻国务院政策,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这些有深度的报道都是吃透行业政策才能完成的。

二、贴近受众,让工业新闻更“通俗”

工业新闻难写,难就难在要把专业的内容“转码”,变成受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工业新闻的采写一般包括“开工、投产、研发新产品、填补空白、占领市场”等内容,线条偏硬,枯燥无趣。如何贴近受众、将硬的工业新闻“软化”、变得通俗易懂尤为重要。

1.用比喻解码“专家语言”。既然数字、专业术语、产品名称不可避免,就要转变视角,变“专家式”语言为“老百姓聊天式”的大白话。例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把“投资”比喻为“西药”,把“消费”比喻成“中药”。这样老百姓都能明白:“西药”虽然见效快,但存在较大副作用;“中药”虽然见效慢,却能治本。要想经济健康发展,把重点放在“投资”还是“消费”上观众一目了然。工业新闻最常见的一个词就是“精度”。辽宁激光产业园内某企业研发出新产品——激光陀螺仪,这个产品加工精度的误差在15微米以内。很显然,普通观众对于微米是没有直观印象的。记者在采访同期声时,要求采访对象把“15微米”变成老百姓能听懂的话。最后“15微米”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这样的解释:“15微米这个误差有多小呢,就是一根头发丝的五分之一粗”。这样把“微米”一“转码”,老百姓自然就对这个产品的生产难度有了直观印象。

2.讲好工业新闻“人”的故事。人物是工业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投产,还是新产品研发成功、企业改革取得新成果,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在工业新闻的采编过程中,应突出“人”,把“人”作为叙事主体。要善于用“人”讲故事,把故事当成新闻切入点,通过讲述有趣、有悬念的故事,这样就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达到深刻剖析新闻事件的目的。这种将受众代入新闻情境的形式,让本来干瘪无味的工业新闻充满人情味,容易让受众形成强烈的认同感。2016年2月,鞍钢无缝钢管厂实施承包经营,这是鞍钢国企改革的一个大事件。半年过去了,承包经营让这座诞生于“一五”时期的鞍钢老厂重现生机。这个新闻素材如果只是简单罗列承包经营的模式,把改革成果用一个个枯燥的数字写出来,显然分量不够,也无法引起受众的兴趣。为了深入挖掘承包经营带给无缝钢管厂的变化,记者将新闻视角对准了对承包经营感受最深的基层职工。通过讲述承包经营前后发生在基层职工身上的故事,真切反映了承包经营带给职工的巨大好处,也证明了承包经营在鞍钢国企改革试水的成功。

三、充分发挥动态可视化优势,让工业新闻更“好看”

电视是一门声画艺术。与传统的报纸和电台相比,电视具有不可比拟的新闻动态可视化优势。电视工业新闻的采制,要更加重视发挥动态可视化优势。除了前期拍摄要抓住有代表性的关键镜头外,还可以利用后期编辑包装,给工业新闻好好“梳妆打扮”一番,提高新闻的观赏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后期包装系统越来越先进,新闻中可以加入文字、动画、声音等元素。工业新闻中经常涉及到概念和数字,这些很难用镜头和文字去表现,这时候就需要运用动画、字幕、图表等电视新闻后期包装手段,变抽象语言为形象语言,让新闻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比如某厂研发出世界领先的新产品,如果把新产品的先进原理,用三维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会让信息传递更加准确,降低受众对新闻的理解难度。再如:工业新闻报道经常会用到数据,证明新闻的准确性。这些数据加以电视后期包装,以动态的柱状图、饼状图、同比增减图等动画形式呈现,将分散的内容整体化,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发挥动态可视化的魅力,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新闻传播效果不言而喻。

猜你喜欢

承包经营鞍钢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强化承包经营合同管理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四荒”土地承包经营权能抵押吗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
对如何减少和有效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矛盾纠纷的探讨
鞍钢成功试制高等级双面汽车O5板
国内首个亿吨级铁矿山企业在鞍钢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