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制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标准需要“专业角度”

2018-01-15赵刚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理实角度标准

赵刚

在众多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中,“理实一体化”以良好的教学效能,吸引了教育专家、职业院校教师,甚至企业培训团队的广泛关注、参与和研究。其中,经历了从“认识与学习”到“推广与判别”,直至目前“体系构建与评价标准编制”的发展历程。教育部颁布的43个专业教学(试行)标准中的“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以及9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实施”和“考核与评价”,都从不同角度有“理实一体化”要求的描述,足以体现其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标准的研制,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特别是专业课程内容的规划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有着直接的引导价值。本文所说的“专业角度”是:符合行业企业的专业标准,满足职业教育对应层次的培养目标,达成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专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一、 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定义和作用

理实一体化的良好教学效能,得益于以行业企业的专业标准,选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岗位实践活动为核心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一体化设计;得益于以各层次职业教育不同培养目标,将教学过程与相关典型岗位工作过程相衔接的教学过程一体化设计;得益于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专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将基本的教学资源:实训设备与场地、师资等的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得益于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将讲授和操作、空间和时间融合,实现的教学手段一体化实施。即通过将教、学、做集于一体,形成融知识传授、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养成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的的效能。

二、 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的作用

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标准是公认度较高,衡量是否达成良好教学效能的课程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企业专家评价、教师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和互评等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考核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 研制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标准的原则和指标体系构建角度

(一)研制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标准的原则

研制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标准要以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全面提升为目标,除要符合常规的教学评价原则外,还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目标导向的精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动态化特色。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标准指标体系构建角度

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应注重教学方案评价、教学实施过程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

1.教学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角度

教学方案是教学设计过程各要素分析和设计的呈现形式。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评价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资源选用、教学过程设计和训练项目设置。教学目标设定,是专业培养目标的阶段性和具体化体现,对应典型岗位的基本要求,融入了职业教育学业评价的三个维度(即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学资源选用,要为达成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专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服务。教学过程设计和训练项目设置,要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满足实现教、学、做相结合的基本教学资源和典型岗位的技能学习要求。因此,“专业角度”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的依据。

2.教学实施过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角度

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评价,应当包括教师主导性和示范指导、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主体性和素养训练,涵盖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教师主导性和示范指导,以及学生主体性和素养训练,要对应典型岗位的专业标准和职业教育相应层次的培养目标,按逐步达成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专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通过规范的教、学互动来展开。教学手段和方法,要以符合对应典型岗位的专业标准和职业教育对应层次的培养目标为前提,选合理的教法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择恰当的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已有的先进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效掌控教学过程和进度。所以,“专业角度”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的主轴。

3.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角度

高效能的教学过程,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而是职业能力构建的主体,需要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应当包括教学任务完成度、学习目标达成度和学习参与度三个方面。教学任务完成度,以达成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专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为准绳。学习目标达成度是学业评价的构成单元,学生成就学业的实质是:对理论知识,在范围上从少到多、在难易度上从简单到复杂,不断积累的过程;对专业技能,在技术上从易到难、在技艺上从模仿到熟练再到精准,逐步精进的历程;对职业素养,在意识上从被动到主动、在行动上从规范到专业,日渐成长的路程;这种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要求在教学项目构建、专业课程设置、课堂内容设计和教学活动策划时,必须从“专业角度”遴选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的典型岗位,厘清工作任务中学业评价三个维度的构成和要求,明确学业评价三个维度不同的层次构架、资源、空间和时间要求与不同评价主体的对应关系,清晰对应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评价过程。學习参与度,体现了教学任务对应于典型岗位环境和要求的真实性或仿真程度,以及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程度;也体现了学生面对学习目标的责任担当和团队的角色转换能力;还特别体现了教师教学工作在课外的延展度,同样是职业能力提升的显现。所以,“专业角度”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标尺。

四、 结束语

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标准的研究,已经引起职业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已有大量高质量的成果,但由于专业类型、教学资源和施教方法的差异化,仍然缺乏普适性;由于当前职业教育资源缺乏,大部分学校的学业考核评价仍然没法多元化;同时,由于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专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短板。研制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标准需要“专业角度”,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责任编辑 魏家坚

猜你喜欢

理实角度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农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困惑及探讨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永远幸福
角度不同
人啊
计算机网络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党员标准是什么?
《车工工艺学》课程教学的体会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