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程应用模块化情境教学探析
2018-01-15叶强
叶强
【摘 要】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经济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即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描述和解释经济现象,预测未来,并提出行动建议。本文通过对经济学基础课程情境式教学方法的设计,确立课程改革的目标,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扩展,期望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 情境式 模块化 改革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026
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组织,实现高效地生产财富即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一门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怎样做决策的学问。它所研究的对象,既包括政策制定者如何“经国济世”的大谋略,也包括一家一户、摊贩厂商怎样“打醋买盐”的小计划。经济学对人类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对经济学人才的培养是新时期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经济学教学在学院专业中有着重要地位。经济学基础课程是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的基础。经济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在经济学教学中,对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是基础性任务,还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经济能力,进而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提高经济学教学效果,对经济学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许多学生对经济学不感兴趣,一些学生主要是依靠死记硬背来获得较高的考试成绩,并未真正学会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课程改革的目标定位为激发兴趣,与生活、工作无缝对接。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目前,大部分教材内容缺乏内在逻辑一致性、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够紧密。因此,应当以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为核心,压缩、精讲理论,增加、落实好实践教学。保证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坚决剔除那些陈旧和过时的内容,增强针对性、超前性知识,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以实用为导向,增加“经济学家视角”与“生活中的经济学”两大模块,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的兴趣与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同时,嵌入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增加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環节,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生活中的经济学”模块中可分为:消费中的经济学、投资中的经济学、交际中的经济学、婚恋中的经济学、职场中的经济学、管理中的经济学、经商中的经济学、热点中的经济学。切实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三、情境教学法的设计
(一)现场模拟情境
现场模拟情境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以及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课堂上模拟现场拍卖一些东西,让学生参与到拍卖中来,这样对于消费者剩余概念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再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扮演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以及乘客,重现学生从学校到市区的情境,看学生平时是如何选择交通工具的。在这过程中,就能归纳出个人在作出决策时的一般原理。
(二)亲历实境
亲历实境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相关的情境。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收集学校周围的经营种类,并对其加以整理和分类。让学生对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这四种市场结构有所了解。通过这样的实地调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该处的分类不同于传统的分类方法,如餐饮、理发、服装等。而是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与分析,能够按照产品的差别和厂商的数量来分类。进而需要学生从中选择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加以分析,对于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厂商会出现不同的行为,学生便能深刻理解。
(三)日常生活情境教学
创设相关的日常生活情境,运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生活经验,讨论各种相关的经济话题,可以拉近学生与经济理论的距离,化严肃为通俗,将经验有效提升。校园中的日常经验。如我校学生人手一张“校园卡”、“银行卡”,寄宿生自己支配的生活开支、走读生的零花钱、班费的收入与支出、学生人情往来费用等等,都涉及到消费现象和价值规律、经济观念等,有关信用卡和储蓄存款、商业银行的知识,物价和收入、消费观和金钱观等等知识可与日常经验嫁接。
(四)主题活动情境教学
在校园内创设精彩的主题活动情境,将严肃的经济理论探讨与通俗活泼的活动经验嫁接,将学生尚未思考过的系统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是教学收到实效的重要路径。比如经济学专业教师指导开展模拟营销活动。这种活动要事先分组,做好资金筹集,写好活动报告并作成绩记载。还可以开设相关经济讲座活动,这类讲座一定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储备等特点。还可以举办以班级为代表参加的财富故事会,也可以开展经济话题讨论会等,比如“猪肉还会涨价吗?”“人民币升值好还是贬值好?”话题紧扣教材,富有争议,启发思维。全校性的或年级性的活动往往能营造一种集体的富于感染力的情境。
(五)媒体文化情境教学
借助媒体手段营造经济教学中的文化情境,使得学生的身心濡染其中,获得体验、感悟,学习经济伦理文明。
1.课件情境。课堂精心设计课件,将信息资源整合,提供电子化形象场景,帮助学生观察时代经济风云,感知经济冷暖变化。各种经济热点话题可以整合到教学资源中:从大头娃娃到三聚氢胺奶粉污染事件,从房价飞涨到金融危机,股票、油价、粮价,成人世界的经济话题学生们未必不关心,但简单地搬来学生们不一定理解。
2.网络情境。在计算机房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将创设情境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搜索: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发生,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危机究竟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中国究竟靠什么在拉动GDP?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博客文章:如中美物价的比较、中日日常生活的经济学比较、新加坡的年终红包等等。借助于虚拟工具,让学生体会虚拟经济生活,比如了解网上购物、网上开店的流程,讨论虚拟货币,让学生们徜徉在网络情境中,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endprint
(六)思维对话情境教学
建立一种相对宽松的对话情境,自由思维,让思想激发思想。1.问题对话。“个人收入的投资理财方式有哪些?”每次问这样的问题,总有学生脱口而出:“去创业。”经常有学生争论,认为教科书没有把创业理财写进去,要么鼓励人保守地存钱、买保险,要么鼓励人冒高风险,去投资股票债券,为什么不鼓励人们踏踏实实地创业赚钱呢?有的学生甚至问我:我可不可以边上学边开小吃店?以后边做一份工边创业?还有学生问:“如果国家没有很好地管好财政收入,那我们要不要规规矩矩地给它交税?”这一问题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思维,问题接踵而至:“如果人人都不想纳税,那我们的国家资金从何而来?”“我们能不能监督政府?”学生的思维虽然跳跃,不乏偏激幼稚和理想化,但其中已经闪烁着思维的智慧火花。在整门课的讲述中,教师需要经常回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2.事件对话。校园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学生集体关注的事件。比如,在我校食堂未进行改造之前,有的学生提出,食堂饭菜价高质次,出去買东西吃又不安全。这件事究竟怎么处理?师生可以展开对话。再比如,全校集体购买班服事件。要不要买、款式、价格等等都是学生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课上我们可以根据相关教材知识来讨论,如果购买,怎么挑选,怎么谈价,出现问题怎么处理。在这些事件中,学生迅速地掌握了一些基本经济生活技能。
3.文本对话。经典文本,目前是最简便有效的教学工具。恰当地运用文本,通过阅读得到人文的濡染,通过对话获得心灵的启迪,通过思考确立进步的经济价值观,这是经济学课堂上较常用的方法之一。选用经典经济学读物,选用时尚经济名人的创业经验文本,选用世界名企的成长传记等作为教学辅助材料。课上选用如马云、潘石屹、史玉柱、张瑞敏等名人书籍中的精彩段落,既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更能迅速传播一种创业价值观。围绕这些文本的对话,学生们总是很感兴趣:为什么李嘉诚能成为香港首富,人人都想发财吗,如果有钱了,那用钱来做什么,有限的资源如何能发挥最大的效用,等等。
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经济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即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描述和解释经济现象,预测未来,并提出行动建议。希望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经济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经济学的眼光和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参考文献
[1]夏超.关于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纵横,2012,(12).
[2]杨新会.对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