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

2018-01-15张佳敏朱政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绩效评估政府

张佳敏+朱政

【摘 要】本文以探究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为研究目的,为更好的理解研究主题,以高密市政府绩效评为切入路径,铺开研究路线。将定量分析方法与实证分析法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就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的基础,考虑到研究成本和调研条件有限,本文选择了笔者较为熟悉的高密市政府为研究对象,以此确保调研对象、数据源以及调研过程的准确性和切实性。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

一、样本选择与样本分配

(一)样本选择

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目标人群是高密市的公职人员,因此首选高密市党校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为最佳问卷发放地点。问卷共发放350份,回收286份,有效问卷247,回收有效率约为70%。此次调查虽以乡科级干部为主要考察对象,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绝不是凭借一部门或者一人之力完成的,所以调查要涉及各个层次领导干部的主观感受,因此,此次调查中乡科级约占59.8%,县处级约占27.9%,厅局级约占2.3%,其他约占9.4%(其中缺失数据为0.6%)。

(二)样本分配

在有效回收的247份问卷中,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46人,约占18.6%;35-40岁的128人,约占51.8%;41-45岁的7人,约占2.8%;46岁以上66人,约占26.8%。从学历上看,大专学历36人,约占14.6%;本科学历176人,约占71.2%;硕士学历人35,约占14.2%。从职级上看,乡科级149人,约占60.3%;县处级69人,约占27.9%;厅局级5人,约占2.0%;其他23人,约占9.4%;缺失1人,约占0.4%。从事机关工作年限上看,5-10年的35人,约占14.1%;11-15年的55人,约占22.3%;15-20年的120人,约占48.6%;20年以上的32人,约占13.0%;缺失5人,约占2.0%。从月收入上看,2500元以下的47人,约占19.0%;2500-3000元的77人,约占31.2%;3500-4000元的71人,约占28.7%;4000元以上的52人,约占21.1%(由于表述需要,以上数据计算结果均采取了四舍五入法,故总和存在误差,但误差控制在0.1%内)。

二、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收集指标15个,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政策执行过程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主成分)及其影响权重(方差贡献率)。然后,结合每个样本的因子得分,计算综合得分为最终得分,接着用此综合得分对变量展开聚类分析,聚类过程中将所有调查对象分成三类,探究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政策的执行过程有效性是否不足。

(一)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即可靠性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应用途径主要是检验可靠性和稳定性,可靠性系数(Reliability Coefficient)显示了信度的高低,系统默认的Cranach'alpha模型用项内平均相关系数评价表格内数据的内部一致性,克伦巴赫a信度系数被研究者广泛認可[1]。当α<0.35时,表示数据可靠性较低;当0.35≤α<0时,表示数据可靠性一般;当α≥0.7使,表示数据可靠性较高。本次问卷调查通过SPSS计算分析得知,α=0.798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数据是高度可靠的(见表1)。

(二)发挥作用有效性及原因分析

1.发挥作用有效性的因子分析

方法与执行过程有效性分析类似,KMO值的检验结果是0.752,大于0.5,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的Sig.值为0.000,小于0.05。由此说明,原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见表2)

由主成分列表(见表9)得知,有5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为了更大的反映原始材料,我们提取前6个因子作为主成份,使累计贡献率达到61.835%,从而利用SPSS计算每个调查对象关于各个主成分的因子得分,分别记为:F11、F22、F33、F44、F55、F66。并计算最终数据G。

2.发挥作用有效性的聚类分析

为了解不同被调查对象的倾向性差异,我们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聚类分析。设将由被调查者的因子得分(F1、F2、F3、F4、F5、F6)和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加权后求和得到的数据记为G,G就是发挥作用有效性分析中被调查者的综合得分(见表11),以G为变量,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所有被调查者分为三类,并得到综合得分表(见表10)和类别分布表。在247个有效调查对象中,一共分为三类,第一类68人,约占27.7%,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的有效性偏向肯定;第二类98人,约占39.9%,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的有效性偏于中性态度;第三类81人,约占32.4%,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的有效性偏于否定。由此说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的有效性也是不足的。

3.发挥作用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1)从因子分析层面。对因子的载荷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以确定4个公共因子分别由哪些指标构成(见表12)。第一主成份,由Q16、Q19、Q22、Q25决定,由此第一主成份可以定义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的有效性的全面反映工作业绩、改善政府绩效、增进公众信任、改正工作方法因子;第二主成份,由Q17、Q20、Q23决定,由此第二主成份可以定义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有效性的全面反映工作业绩、改善政府绩效、增进公众信任因子;第三主成份,由Q21、Q28决定,由此第三主成份可以定义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有效性的改善政府绩效和改善工作态度因子;第四主成份,由Q24、Q26、Q29、Q30决定,由此第四主成份可以定义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有效性的增进公众信任、改正工作方法和改善工作态度因子,第五主成份,由Q18决定,由此第五主成份可以定义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有效性的全面反映工作业绩因子。

由此分析,此次调查问卷的结论是:反映工作业绩、改善政府绩效、增进公众信任因子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有效性影响最大,其次是改善工作态度因子,最后改正工作方法因子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有效性影响最小。

(2)从聚类分析层面。64.6%的受访者,即大部分(27.7%+36.9%)受访者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有效性持消极态度。影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业绩反映不全面,政府绩效改善效率低,公众信任增进程度小。

三、结论与研究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有64.6%的有效调查对象认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的有效性不足。目标责任制是一种在我国推行极为广泛的绩效评估方式,因此,对高密市绩效评估发挥作用有效性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映射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挥作用的现状。

(二)仍需研究的问题

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下,本次研究工作虽然基本上达到研究预期。但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是非常复杂的,鉴于本人自身学识和研究能力尚低,研究过程仍旧存在许多不足。

参考文献:

[1]冯中正.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D].吉林大学,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绩效评估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评估依据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