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对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讨
2018-01-15朱宁
朱宁
【摘 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现状的不断显现,隔代教养已经变得十分常见,同时因此而引发的幼儿心理问题也日益严峻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可以说隔代教养对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专家与学者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阐述了隔代教养以及社会性的基本含义,并基于此分析了隔代教养对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有助于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关键词】隔代教养;幼儿早期;社会性;影响;措施
一、含义
(一)隔代教养的含义
从字面意思上我们不难看出隔代教养是一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且该方式主要是由祖辈来承担。但是隔代教养又可以细分为完全隔代教养与不完全隔代教养,所谓完全隔代教养是指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祖辈对孩子进行完全的单独抚养的方式,而后者则是指孩子的教养由父母和祖辈共同完成的方式,但是祖辈占主要部分。
就当前的社会现状而言,隔代教养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我国的所有城市中隔代教养都占有半数以上的比例,呈现这样的现状其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快,人们生活竞争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父母们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或者是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无暇照顾孩子,因而隔代教养就成为了这些父母的无奈之选;第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和改变,作为年轻一代的父母他们不再像老一辈父母那样将生活的唯一追求视为为了自己的孩子,他们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观念,而祖辈出于本能来对孩子进行教育与抚养。
(二)社会性的含义
什么叫社会性?社会性指的是人们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而采取的行为方式。具体的将社会性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如下:从广义上来讲,社会性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全部活动方式和心理特征;從狭义上来讲,社会性是指建立在人身体性质基础之上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幼儿其早期社会性发展和他们在成长发育阶段所接受的教育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幼儿在该时期接受到了良好的教养,那么将有利于他们自身的早期社会性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未来规范化社会行为的形成。对于幼儿而言其社会性发展要求随着年龄段的不同而不同,具体的在三岁以下主要是立规矩的阶段,而三到四岁则是幼儿养成依赖社会关系的阶段,四到六岁是进行社会认知的学习阶段,所以综合以上可以看出三到六岁对于幼儿而言是发展幼儿早期社会性的关键阶段。
二、隔代教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对幼儿早期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
幼儿朋友圈的覆盖范围、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等是幼儿早期社会交往能力的几个重要内容。一般而言,隔代教养下的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因而对安全感的要求也更高,但是作为祖辈由于思想教育观念的相对落后,很难对幼儿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所以,幼儿的社会交往活动也会变得被动,这将不利于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在隔代教养的家庭中幼儿往往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虽然内心很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但是却很难跟父母尽孝面对面的沟通。而祖辈作为幼儿教养的主要负责人却因为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限制而导致他们的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他们普遍认为教养孩子主要是喂饱、穿暖,很少关心到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现状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导致幼儿无法健康成长。
(二)对幼儿早期家庭观念的影响
幼儿早期的家庭观念是指幼儿对社会环境中家庭关系、家庭组成结构的认识,家庭观会跟随幼儿的成长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这里我们将幼儿早期的家庭观念分为家庭成员组成与家庭规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隔代教养下的幼儿家庭观念,可以通过诸如“希望自己家庭中有哪些人”、“你想和哪些人住在一起”以及“你希不希望父母外出工作”等问题来了解幼儿的家庭观念。通过调查我们也能明显的发现隔代教养下的幼儿更渴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而一般幼儿则可以接受与父母或者是祖辈任何一方居住。所以说很大程度上隔代教养对幼儿早期家庭观念产生深厚的影响,在这样的家庭中也应当使得幼儿的家庭观念得到更有效的关注。
(三)对幼儿早期社会认知的影响
根据相关幼儿早期社会认知调查显示,隔代教养方式下尤其是父母离异对幼儿的社会认知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情感方面十分脆弱,心理承受与情绪控制能力都很差,存在严重的社会认知偏差,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幼儿正确的社会认知的培养与建立,从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了长足的影响。
三、相关建议
(一)父母要明确自己的责任
首先,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如果没有完整的父爱和母爱会给他们的一生都留下不少的遗憾。因此,作为父母应当充分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这份责任意识,尽可能的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学会关心和照顾孩子。同时,父母应当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正确关爱,多与孩子互动,及时消除和孩子间的沟通障碍,即使身在外地也可以通过定期的电话、视频等方式来保持对孩子的关爱和沟通。
(二)祖辈、父母更新教养观念和方法
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是隔代教养方式对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两个关键性原因,通常情况下祖辈在孩子的教养上大多是“重养轻教”,这种传统的落后思想制约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所以祖辈应当在思想观念上不断学习、更新和改变,学习并运用一些适合时代发展的科学教养方式,不被陈旧的思想束缚,多关心孩子在健康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加强父母与祖辈间的交流,在教养上互补长短,真正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引入社会工作环节,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社会工作环节的引入将通过一些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工作者来帮助相应方面有困难的人或者群体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个人、家庭乃至于国家都是十分有利的。通过该环节的引入,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及时有效的更正幼儿的不良社会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阙攀.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22~124.
[2]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王玲凤.隔代教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0):672-674.
[4]郑日金,郑晓燕.家庭隔代教育的正负效应与良性联动机制的建构[J].新余高专学报,2006(4):66~68.
[5]薛静华,欧阳文珍.隔代养育利弊的心理学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2):62-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