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中的应用效果

2018-01-15贺慧玲王凯李晓婷鲍立霞靳夏杨淑娟李其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6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住院急性

贺慧玲 王凯 李晓婷 鲍立霞 靳夏 杨淑娟 李其林

【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25±3.25)d, 短于对照组的(15.04±

3.85)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 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0%, 高于对照组的7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中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的心血管疾病, 且死亡率高[1-3]。行急诊PCI是临床上治疗的一种方法, 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自身痛苦, 但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高。常规护理并不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而临床护理路径能够通过术前准备、生活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方法,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4, 5], 故此本文旨在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特此选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门诊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严格符合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此实验均知情并同意;③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治疗。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45~66岁, 平均年龄(52.27±4.58)岁, 病变部位:前壁26例、后壁24例;观察组中男29例, 女21例, 年龄44~68岁, 平均年龄(53.27±4.91)岁, 病变部位:前壁26例、后壁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镇静止痛以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干预, 包括术前准备、生活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 具体为:①术前准备, 首先护理人员需耐心接待患者, 并向患者传授关于急诊PCI手术的知识以及不良反应等, 之后护理人员应细心准备手术所需的手术器材, 并指导患者术前服用阿司匹林以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利维), 指导患者建立静脉通路。②生活护理, 在住院期间除常规护理外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 首先保证患者的病房环境干净、整洁, 使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態;另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活动。③心理护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 因此一旦住院, 极易产生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并疏导患者, 使患者产生对抗病魔的信心, 从而提高治疗

效果。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临床应用效果包括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定,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差,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应用效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25±3.25)d,

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04±3.85)d,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共出现3例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6.00%, 对照组患者中共出现10例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护理满意度 经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中表示非常满意

37例(74.00%)、满意12例(24.00%)、差1例(2.00%), 护理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患者中表示非常满意22例(44.00%)、满意17例(34.00%)、差11例(22.00%), 护理满意度为78.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一种危重心血管疾病[6]。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术后需经过精心的护理, 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而常规护理方法并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8], 而临床护理路径能够通过术前准备、生活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方法[9], 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患者的自身痛苦, 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25±

3.25)d, 短于对照组的(15.04±3.85)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 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0%, 高于对照组的7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中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缩短住院时间, 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汤先萍, 周莹, 谭迎春, 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10):1124-1127.

[2] 程光文, 金秀琴.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的效果评价.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5):1070-1071.

[3] 李素姣, 刘现义, 魏科辉. 实施临床路径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 2015, 35(5):69-70.

[4] 金姣娇.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护理.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3):313.

[5] 张秀玲, 郭庆平, 申梅芳, 等. 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4(4):303-306.

[6] 袁驰, 柯永胜, 柯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11):1354-1356.

[7] 周鹤, 王效增, 王耿, 等. 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 15(2):98-101.

[8] 宁小方, 姬富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120例临床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11):1944-1945.

[9] 赵秀英. 临床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4):528-529, 576.

[10] 曾碧媚, 吴少群, 张转转. 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7):1256.

[收稿日期:2017-08-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住院急性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风,沙哑地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