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

2018-01-15田肖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6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田肖芳

【摘要】 目的 分析规范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0例进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 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试验组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3/55), 低于对照组的18.2%(10/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4, P<0.05)。结论 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应用规范化护理流程可有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普及推广。

【关键词】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规范化护理流程;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98

根据最新调查资料显示,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正随着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而逐年升高, 其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1]。以往临床对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是手术、放疗、化疗等。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与发展为临床治疗肿瘤带来了福音。其主要将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分子作为靶点, 实施选择性阻断, 通过对这些标志性分子进行干预和调控, 同时对肿瘤关系密切的信号予以转导通路, 以对肿瘤生长、进展和转移进行抑制。但是, 靶向治疗所选择的药物并非全部安全可靠, 毒副作用依然存在, 且治疗费用高昂, 患者精神、经济压力都比较大, 加之其对肿瘤本身的紧张恐惧心理, 临床疗效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 制定和实施系统、规范的护理非常有必要[2-4]。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进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进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9例, 女51例;年龄22~82岁, 平均年龄(56.3±8.6)岁;其中食管癌35例, 乳腺癌36例, 肝癌9例, 结直肠癌15例, 恶性淋巴瘤6例, 胃癌9例;尼妥珠单抗80次, 曲妥珠单抗75次, 西妥昔单抗20次, 贝伐单抗10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55例。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相关护理操作严格遵照医生指示进行即可。试验组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 内容包括:①加强人员培训工作:科室要将全体护士定期组织到一起, 就各类分子靶向药的具体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主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药物配置、保管、输送方法等进行集中学习, 授课者为药物公司专业人员或科室资历丰富的临床医生。每使用一种新药, 科室的科务医生都必须及时向医护人员发出通知, 并与之共同学习, 帮助其充分掌握新知识, 使护士知识水平得以提高,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可靠。科室治疗护士负责对靶向药物使用注意事项表进行制作, 以便其他学员可以随时进行查看和学习[5]。②药物规范管理:a.科室必须为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记录, 药物公司人员在用药当天将药品送至病房, 责任医护人员、送药员、患者及其家属对药品相关信息进行共同核对, 并在登记本上做好记录, 方便后期查寻。确认无误后在科室冰箱中暂存药物, 并将患者姓名、床号等标注在包装上, 等待处理医嘱, 随时备用。b.药物配置过程中, 当医嘱下达以后, 责任护士要立即着手处理, 将药物、溶剂取出并在常温下放置, 以快速复温。开始配置前由责任护士、护士及患者三方确认。责任护士必须严格按照无菌要求, 在准备齐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对药液进行配置, 在患者家属视线内完成配置过程[6, 7]。配置后由患者家属对药瓶和液体进行查看。废弃物必须在封闭环境下于医院医疗垃圾箱中处理。③输液规范管理:使用药物前需对患者过敏史进行详细询问并签署用药同意协议书。配备齐全科室抢救器械, 并放在容易取到的固定位置。输液前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组胺类药物预防过敏。套管针需符合统一标准, 于上肢直静脉上进行穿刺, 选择微孔输液器。首次给药时采取心电监护, 以患者反应情况对药液输注速度进行调整。由专一责任护士负责整个输液过程, 确保患者输液顺利完成, 密切监测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④患者规范管理:a.心理护理:患者初次使用分子靶向药时易出现紧张不安等心理, 加之药品价格昂贵、担心疗效等, 多数患者心理状态较差。责任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 尽可能减轻其心理压力, 将药理作用、优势、不良反应应对技巧等详细介绍给患者, 邀请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教, 提高其对抗病魔的决心和治疗依从性。b.维持用药安全:对科室护士定期进行教育考核, 促使其知识和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增强患者信任感。将药物查对制度教会患者, 三查七对流程要求护士全程参与, 以使护理差错事件降到最低[8]。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

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3/55),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2%(10/5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4, P<0.05)。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肿瘤治疗水平和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在肿瘤治疗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愈发突出。然而, 就目前而言,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用药剂量等尚未达到准确无误的标准, 应用过程中可能会损伤部分正常组织和细胞, 加之患者自身机能和免疫力较差, 用药后易出现药物不良反endprint

应[3, 9]。因此, 必须结合临床需求和患者病情建立健全科学完善、规范全面的护理流程, 其可对肿瘤靶向分子治疗中的恶心呕吐、皮疹、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进行有效改善,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保持友善、和谐的医患关系,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使其积极配合完成临床治疗工作, 保证用药安全, 提高患者耐受性, 为临床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顺利开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10]。

本次研究中, 試验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3/55), 低于对照组的18.2%(10/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4, P<0.05)。

综上所述, 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应用规范化护理流程可有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素红, 刘杏仙, 马蕊, 等. 规范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30): 4678-4679.

[2] 汤士芳, 郝瑾袆, 余利, 等.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0):1-2.

[3] 邢长莉.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护理配合.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26):343-344.

[4] 唐代茸. 临床常用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及毒副反应的护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74):185, 187.

[5] 杨剑霞. 37例晚期肿瘤患者苹果酸舒尼替尼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护理. 护理学报, 2013, 26(17):29-31.

[6] 王佳宏. 37例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护理配合.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24(4):2088-2089.

[7] 徐锐. 规范化护理流程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生物技术世界, 2014(11):130.

[8] 王莉, 李彩艳.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护理配合. 大家健康旬刊, 2012, 6(5):40-41.

[9] 罗帅.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毒副作用的护理. 中国临床护理, 2013, 5(4):308-309.

[10] 隗合棉. 探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的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方法.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1):146, 149.

[收稿日期:2017-05-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