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

2018-01-15郭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6期

郭强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湿疹联合应用润燥止痒胶囊、咪唑斯汀缓释片的治疗效果。方法 76例

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 每组38例。对照组行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 联合组行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 高于对照组的78.9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副反应发生率为7.89%, 与对照组的1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咪唑斯汀缓释片基础上, 给予慢性湿疹患者润燥止痒胶囊治疗, 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增强疗效, 且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慢性湿疹;润燥止痒胶囊;咪唑斯汀缓释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89

慢性湿疹为临床常见皮肤病, 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持续性瘙痒症状, 且该病病情迁延难愈, 容易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1]。常规西药虽能在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 但停药后极容易复发。中药治疗慢性湿疹历史悠久, 本院针对此类患者在常规西药基础上给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 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 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76例知情同意的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 排除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药物过敏者。根据患者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 每组38例。对照组中, 男18例, 女20例;

年龄19~62岁, 平均年龄(41.5±16.4)岁;病程4~41个月, 平均病程(26.3±12.7)个月。联合组中, 男17例, 女21例;年龄20~63岁, 平均年龄(41.9±16.1)岁;病程5~42个月, 平均病程(26.8±13.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咪唑斯汀缓释片(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1294)口服治疗, 10 mg/次,

1次/d。联合组:给予患者咪唑斯汀缓释片联合润燥止痒胶囊口服治疗, 咪唑斯汀用药方法同对照组, 润燥止痒胶囊(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25030)4粒/次, 3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30 d, 观察疗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①参照《皮肤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2]制定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评价项目有皮损面积、皮损厚度、瘙痒程度, 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分, 总分9分。根据治疗前后积分变化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康复:患者治疗后总积分下降≥95%;缓解:患者治疗后总积分下降50%~94%;无效:患者治疗后总积分下降<50%。总有效率=(康复+缓解)/总例数×100%。②统计两组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5%,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用药后均有轻微副反应发生, 对照组副反应表现为头晕2例, 恶心1例, 口干1例,

困乏1例, 副反应发生率为13.16%;联合组副反应表现为头晕1例, 口干2例, 副反应发生率为7.89%。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9, P>0.05)。

3 讨论

慢性湿疹为皮肤科高发病, 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尚不确定, 患者发病后会出现皮肤红斑、丘疹等症状, 且伴有强烈的瘙痒感, 患者常难以耐受而抓挠病灶皮肤, 进而使皮损范围扩大、皮损厚度增加, 加剧病情[3-6]。

咪唑斯汀缓释片为H1受体拮抗剂, 其可选择性结合H1受体, 抑制组胺分泌, 发挥良好的抗炎效果, 且其可抑制多种炎症因子如白三烯等合成, 可减轻炎性反应, 缓解临床症状[7-10]。然而慢性湿疹病因复杂, 单一用药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祖国医学将慢性湿疹称为“浸淫疮”, 中医认为, 外感邪气、脾失健运, 外邪内热相搏累及肌肤, 促使皮损肥厚、皲裂角化, 而生湿疹, 故临床治疗主张疏风养血、润燥祛

湿[3]。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流传的民间验方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疗效显著, 方中苦参可清热止痒, 生地黄、桑叶具有润燥凉血、清热疏风的功效, 何首乌可解毒养血、补益精血, 红活麻可消肿除湿, 合用诸药可根除病灶, 达到润肤止痒的目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联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明联合用药更利于改善瘙痒症状, 究其原因, 总结如下: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4], 润燥止痒胶囊中中药成分具有镇静、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②联合西药咪唑斯汀缓释片可发挥协同作用, 互补优势, 强化疗效。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用药后仅有少数患者出现副反应, 且反应轻微, 停药后症状自行缓解, 不影响后续治疗, 提示联合用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管昕.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对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观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33):225-226.

[2] 王秀菊, 晓玉, 王康民.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19): 3917-3918.

[3] 黄武全.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研究. 中外医疗, 2011, 30(23):107.

[4] 宋业专, 卢润超, 卢华昌, 等.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及对外周血EOS、血清IgE水平的影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30):3390-3392.

[5] 杨柳依, 李凯, 曹煜.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 23(9):609-610.

[6] 李天杰. 润燥止痒胶囊与咪唑斯汀缓释片在慢性湿疹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3):00252.

[7] 张颖.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25):39.

[8] 孙祥业. 润肤止痒膏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型)的疗效观察. 贵阳中医学院, 2011.

[9] 秦宗碧.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研究. 光明中医, 2016, 31(11):1621-1623.

[10] 张小静.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80例. 中医研究, 2011, 24(12):29-31.

[收稿日期:2017-07-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