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01-15曾令平
曾令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培养自学兴趣,提升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个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a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并感到快乐,就会在学习时愿意更主动、更深入地去学。例如,在教学《海上日出》时,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自学任务:“自学课文,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你所看到的海上日出,比较一下海上的日出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日出有什么不同?”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一下就上来了,自然,上课的效果也就好了很多。
二、授之以渔,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先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一读,二看,三记,四思,五查”这样一套自学方法,一读就是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什么;二看就是看一看“预习提示”;三记就是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四思就是思考,思考课后习题,尝试解决;五查就是使用工具书,查一查不理解的字词,迁移旧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五步,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三、小组交流、展示,搭建自学成果展示平台
学生的内心都有着希望获得成功的欲望,是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不断肯定与鼓励他们的展示行为。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组展示这个环节,提高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上台汇报时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一是检验自己自学的情况,二是提高自学的内在驱动力。同时,在小组展示时,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展示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收获自学的喜悦。
四、注重评价,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自学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进行学习的一个过程,自学的成果是否正确,还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检验,需要教师及时评价。在学生自学成果展示时,怎么处理错误的地方――是鼓励、引导,还是训斥、否定,甚至体罚?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后进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生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不是看我们的教师教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能学到多少,学会了多少,真正获得学习后的愉快体验。”因此我們教师在工作中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