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018-01-15代多高
代多高
摘 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使教师教学效益最大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又是为学生减负的根本性措施。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提高;效率;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4-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75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效率,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发展个性。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常抓不懈。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的这句话突出说明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唤起并利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将兴趣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从而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学习,去钻研,去探究。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与刺激物和刺激的手段以及办法是密切相关的。凡是新异的、变化的、对比的、强烈的刺激物、刺激手段和方法,都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使之产生兴趣。教师应有效地唤起、维持并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情绪,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实际,采取一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新课引入要引人入胜
上新课,如果简单交代课题,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发芽率”时先提出:“农民种田,既要保证苗的数量,又要不浪费种子,怎样确定种子的数量?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对学习新知识产生的兴趣。
(二)引入新课采取设疑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则须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促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则顺势引导,步入新课。正是因为人的这种好奇心理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设疑导入法来激活他们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给学生探索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安排这样的练习:
教师提出问题:以上两個算式中,你发现它们的加数、被减数、减数有什么特点(分母是互质数,分子是1)?它们的和、差呢?(分母是互质数的积,分子是互质数的和或差)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验证,从而让学生发现规律、概括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也使学生产生了探求知识的兴趣。
(四)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中几何知识的教学就可以用这个方法。例如认识长方体,让学生带上苹果,用刀切成长方体、正方体。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就会从实践中感知长方体面、棱等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深厚。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知识的迁移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说,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认知结构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过程。具体地说,设计教学内容应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从已有的知识导入未知,尽量使用直观教具。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就可以从整数和加减法迁移。教学中经常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离开教师也能自己学习新知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增加课堂反馈的密度和容量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堂主要时间由教师讲,学生听,最后几分钟做题,往往来不及校正课堂上遗留下的问题就仓促下课,批阅作业的时候发现问题成堆,于是下节课不得不进行复习检查,纠正错题,弥补缺漏,往往占去了过多的时间,影响了新的授课任务,形成“堂堂补”“课课补”的恶性循环。
针对这种情况,我的体会是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三次反馈:第一次是新课导入过程中,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时反馈,看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是否熟悉,根据反馈时出现的问题及时采用补救措施;第二次反馈是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也就是认识新知识时的自学过程、归纳过程和整理过程时的反馈,看看学生的理解程度,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三次反馈是在学生运用知识、智力活动的过程,要根据反馈情况,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进行个别辅导。
四、以“多”取胜,还是以“少”胜多
学习数学少不了要做练习题,但是练习题怎么样去做,却有两种态度。第一种是“以多”取胜,在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练习的目的是通过多次的重复,在学生的头脑里留下一个模式印象,以便在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再出现时能够对号入座。这是一种机械练习,它所形成的模式时间越长,其刻板性越牢固,是发展学生各种智力活动的障碍,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极为不利的。
另一种是从应试教育转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的以“少”胜多的态度。这种练习就需要教师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多动脑筋,在“精”“巧”上下功夫。练习的目的在于弄清楚原理,“举一反三”,以少胜多。教师对练习的设计要有目的性,习题要经过筛选,以题组出现,要求对比辨析、概括分类、联想迁移,让学生在少而精的练习中掌握所学新知识,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习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启迪每个学生的智慧,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禀赋和潜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自学教材中的选学内容或其他适合的学习材料,也可以指导他们自行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索,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孙圆圆.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1(4).
[2] 王健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