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8-01-15陈仁菊
陈仁菊
摘 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4-01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66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正在逐步融合,教学目标由纯粹的知识技能转向“三维”目标;师生关系平等;课堂更加开放;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时的讨论着、探索着、合作着。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一、认真反复研读教材
课前,教师要反复认真地钻研教材,进行严密的备课,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教学《成吉思汗和鹰》时,课前我反复阅读课文,站在一般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角度去钻研解读教材。课文故事情节围绕鹰四次打落成吉思汗水杯展开,而矛盾冲突成吉思汗的固执与鹰的忠诚把文章推向高潮,最后成吉思汗面对错误懊悔不已。 道理来的深入浅出,水到渠成。故事性与哲理性兼备,有益于学生思想的启迪和行为的指导。
又如课文《狮子和兔子》,讲的是兔子提醒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得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大,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二、明确教学目标,大胆取舍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牛和鹅》时,我认真分析了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四年的语文教学后,我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表达的愿望也比较强烈;而且,五年级的学生情感丰富,具有一定的情感表达能力,这样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把《牛和鹅》的第一课时目标确定为:
(一)读通课文
1.通过课文学习,学生会认生字8个,其中掌握多音字“臂”“挣”,会写“鹅、触、跪”等11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词语:“扳牛角、吁哩哩哩、吭吭、啪嗒啪嗒、衣襟”等。
(二)读懂课文
知道作者对待鹅由怕到不怕态度的改变以及原因,知道怕鹅与不怕鹅的结果不同。
(三)读顺课文
1.知道课文有13个自然段,正确标记自然段序号。
2.知道文章的结构是:第1-4段写小时候不怕牛而怕鹅;第5-11段写吓得被鹅追着跑,得到金奎叔帮助的事情;第12-13段写不再怕鹅,也不再欺负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作者对待鹅由怕到不怕态度的改变以及原因,知道怕鹅与不怕鹅的结果不同。
2.知道文章的结构。
又如,课文《把掌声分给她一半》中,凡是学生一读就懂的内容,可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就进行简单处理。而本文中围绕孙晋芳怎样组织材料,为什么要把掌声分给她一半?以及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在遣词造句和篇章结构上的特点,可以作为本文教学的重点。老师要找到学生可以学习借鉴的写作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展开,充分说,充分理解。教学时,我重点抓住第3、6、10、14自然段,引导学生去体会本文在写法和遣词造句上的特点,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精心设计教学思路
一个好的导入就可以先声夺人,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起其求知愿望,为整节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心理年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体裁等不同,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牛和鹅》时,可以这样提问:生活中,牛和鹅这两种动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激发孩子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主动联系生活进行理解学习。如《狮子和兔子》一文中,理解“又痒又疼”时,教师可以问:“你有过‘又疼又痒的感觉吗?什么时候?”“谁能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读这个词?”
教学中,教师还要以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教学《成吉思汗和鹰》时,围绕成吉思汗四次接水和鹰四次打翻杯子,引领学生展开品读、研究。我在教学第一次接水和打翻水的部分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中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在旁边做上批注。引导学生体会到鹰的动作一次比一次猛,救主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着急。鹰,其实想用这种方式告诉成吉思汗什么呢?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赋予鹰人类的语言。可以这样预设:
当第一次,成吉思汗把那杯毒水举到了唇边,鹰看到了,说:_________(生回答)
成吉思汗再一次把那杯毒水举到了唇边,鹰有点着急,大声地说:_________(生回答)
成吉思汗又把那杯毒水举到了唇边,鹰焦急万分,喊道:_________(生回答)
成吉思汗已经把那杯毒水举到了唇边,鹰心急如焚,大声喊道:_________(生回答)
让学生融入文章的情境,深入体会人物的心情。这样,学生会紧紧把握文本所表达的情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将批注的内容落于表达
在低中段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指导孩子们对重点字词的圈点勾画、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理解感悟等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进行批注。高段的语文课批注除了上述内容外,我们还应配合阅读指导,在表达上做批注,将批注的内容落于表达。
在《把掌聲分给她一半》教学中,我既指导学生对重点字词进行了圈点勾画,也有对“船”的理解后批注;更多的是指导学生在表达上做批注,有对过渡段、过渡句的批注,有“点面结合”写作方法的批注,还有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后的对写作方法的批注等。例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设计的巧妙,我做了以下教学设计:
师引:7-9自然段在写她和郎平之间的误会,5自然段在写朝夕苦练,6自然段在这儿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学生批注:过渡段、承上启下
师:文中有一个句子也起到了和6自然段一样的作用, 找一找。
学生反馈:10自然段第一句 (学生批注:过渡句)
当然,这些仅仅是我结合自己实际教学的粗浅之见。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性提高,还需要不断在教学中去实践。
参考文献:
[1] 袁春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0(12).
[2] 陆晓莉,史培安.浅议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J].新课程(教师),20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