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
2018-01-15刘淑琴
刘淑琴
摘 要:预习是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预习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建立科学的预习评价体系,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关键词:预习;小学数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4-010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61
预习是在课前所进行的自学,学生的预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小学数学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强化学生的预习意识
(一)在班会或讲座上强调预习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预习意识都比较弱,教师可以展开以预习为主的班会或是讲座,让学生明白预习的目的何在,体会到预习的价值所在——预习能够消除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拦路虎”,找到学习的疑难之处,提高听课效率。
(二)引导学生多读名言
很多名人以及数学研究人员都强调过预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读一些与此相关的名言,就能够有效地强化他们的预习意识。例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
(一)构建预习流程图
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五步进行预习:一是阅读课本,二是动手操作,三是尝试练习,四是提出问题,五是自我评价。
在第一步閱读课本的过程中,要先弄明白要学的那一课的重点知识是什么,这一知识是怎样来的,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去运用这一知识。动手操作是要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做一些动手的项目,如画一画,量一量,拼一拼等。尝试练习是让学生尝试着去做教材上的练习题,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去选择习题的数量与难易程度。在预习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了不理解的内容,可以标注出来,并写出自己的疑问,提出新的问题,这一步就是提出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的预习成效进行统计,看看自己理解了多少内容,还有多少不理解,这样学生预习的信心就会逐渐增加,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提高听课的效率。
(二)设计预习案
预习案的编制目标是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使用,减少学生的预习时间,使他们更为轻松地展开预习。从内容上来说,预习案一般有两点,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预习的要点。教师要在学习新知识的前一天将预习案发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反馈预习效果。
(三)预习指导策略要分层
首先,教师要对预习的目标进行分层,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在预习中应该掌握新知识的比例,其中优等生应该为70%-90%,中等生应该为40%-60%,差生则为20%-30%。
其次,教师要对预习策略进行分层。优等生要能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采用多种方式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并尝试着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指导一下其他同学的学习。中等生要打好基础,在预习中如果遇到困难,要学会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或是观看微课。差生要能够找出本课所涉及的旧知识,尝试着学习新的知识。
对预习指导策略进行分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白自己的预习目标,提高学生的预习自信心,还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使他们的预习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还可以让“兵教兵”,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学有所帮,学有所扶,学有同行”。
三、建立科学的预习评价体系
评价是学生预习能力培养的土壤。教师要不断更新评价的方式和形式,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对预习充满了热情,强化他们的预习意志。
(一)建立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
1.学生自评。为了帮助学生记录自己的预习成果,我会在每个月给他们发“预习情况记录表”,由学生来记录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所用的时间、预习的内容以及预习所得。这样,预习就实现了可视化,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实现对预习的有效调控。
2.评选优秀小组与个人。我会将学生5-6人分为一个小组,一人为组长,负责统计学生的预习情况,一人为评价员,负责监督和评价本组的预习工作。经过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我会给予最终的评价。最后由数学课代表和各小组组长组成“评价小组”,汇总每组的统计结果后,每周进行一次评选,选出优秀的预习小组与预习个人。教师会为优秀小组和个人颁发“证书”,以此来鼓励学生的预习热情。
(二)扭转学生的预习观念
很多学生认为,预习必须全部弄懂,还要独立进行,花费大量的时间。其实不然,预习是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行,只要用心学习就可以,能学懂多少算多少。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去请教其他人,了解和学习其他人的学习方法,理解他人的观点与思路。预习的时间是由自己灵活掌握的,可以先将当天的作业完成,再看剩余时间有多少,由此来决定预习时间的长短。教师要将这些预习要点告诉学生,扭转学生的错误观念。
(三)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测
预习检测的形式比较灵活,可以利用课本,也可以利用教辅,或者是由预习小组设计检测方法。可以是书面检测,也可以是口头检测,选3-5道题,让学生在5分钟之内完成。检测要在上课去3分钟完成,不能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预习,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加强预习效果监测,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伍河.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养成的策略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5).
[2] 李步良.分类设计 有效预习——例谈小学数学预习作业的几种类型[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