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叙事

2018-01-15韩震

人民论坛 2017年36期
关键词:民族复兴文化自信

韩震

【摘要】民族文化和文化叙事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中国人民以崭新的精神状态重拾了民族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以崭新的思想面貌连接了中华民族的文脉,开启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进程;以崭新的国际视野参与文明的交流互鉴,在世界范围内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理念、传播中国价值;以崭新的奋斗姿态进行文化创新活动,走上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建设文化强国,就是民族复兴的文化叙事过程。

【关键词】文化自信 民族复兴 文化叙事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历史上,支撑国家兴衰更替的往往是经济的繁荣、财富的聚集、人口的增长和军力的强盛,但留给后人惊叹、沉思和崇敬的,却更多的是那些包含着当时人民的进取意识、器物和观念的创新、思想广度的拓展和深度的挖掘以及民族奋进与崛起的文化叙事。

中国曾经有三皇五帝的文化奠基,秦皇汉武的武威远播,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元明时期的陆海扩展,直到清朝,仍然以泱泱大国之态立于世界的东方。然而到了晚清,中国的荣耀已经是“落日的辉煌”。由于错过了“现代性”的头班车,中国落伍了,成为被列强觊觎、欺侮和瓜分的对象。不过,对于大历史而言,中国在近代的相对落伍只是一个短暂的历史“瞬间”,我们的民族精神从来没有湮灭,中国人民民族复兴的意识早在1840年就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所唤起。从林则徐到康有为,从严复到谭嗣同,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中国的仁人志士从未失去民族复兴的信心;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前赴后继,从未丧失民族振兴的意志。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重新站了起来,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进程,标志着中国开始走上富强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世界格局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中国参与世界治理的前进脚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开始谱写民族振兴的文化叙事新篇章。

中国人民以崭新的精神状态重拾了民族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回溯历史,中国人有理由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中国的历史就是华夏文化不断吸引、召唤各个族群的人民卷入并参与中华文化创造的过程,由此才有了自古至今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就有了作为大国且有独特文明范式的当代中国。

当一种文化强盛时,容易出现文化自满的倾向;当一种文化发展遇到挫折和困境时,容易出现文化自卑的心态。在古代,中华文化独步东亚,誉满四周,因而就容易产生文化自满的心态。这种心态开始侵蚀我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使中国逐渐成为一头“睡狮”。当西方人携先进科技文明来袭时,我们才懵懵懂懂地睁开睡眼,不得不寻求“自强保种”“救亡图存”的可能路径。洋务运动曾经幻想仅仅利用西方的器物,即所谓“中体西用”来回应西方的挑战,试图在不进行根本改革的情况下,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制度为根基,引进并应用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甲午战争的失败粉碎了洋务运动的迷梦。

纵观历史,唯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华民族重新站了起来。我们梦想凤凰涅槃般的民族复兴,上世纪50年代,我们曾说过“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也曾经提出“赶美超英”的口号,但这依然是以别人的文化作为标杆,以他人的标准作为尺度。当邓小平同志坐在日本的新干线上,思考的是如何让中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然而,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解决了文化自卑的心理症结。一些人把西方的观念看作是普世的,把洋货看成是高品质的,把“原装的”看作是正宗的……,这都是自卑心理在作祟。中国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在改变着这一切。美国学者格奥尔格·伊格尔斯说:“过去,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西方。如今,世界各地,尤其是东亚更为全球化注入了不可估量的新鲜活力。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蕴含着高度的西方化。西方化决不会导致各种文化趋向同一,它只是在不同国家,以本土文化为根源,对西方影响做出的不同的回应。”①可是,这仍然是西方人的观点。虽然这种观点在几年前还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在今天却已经过时了。因為我们已经从“跟跑者”变身为“并跑者”,在某些方面还成为了“领跑者”:量子卫星、高铁、共享单车、支付宝等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改变的不仅是中国人的生活,甚至对世界产生了影响。我们不能再跟着别人的方式进行叙事,我们必须以自己独立的方式叙述我们的创新时代、我们的文明引领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而且我们也开始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我们的发展不再是对西方发展的反映,而是按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不仅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还要坚持最根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此我们开始彻底走出文化自卑的阴影,以文化自主创造者的自觉来面对中国发展和全球问题,以自主叙事者的姿态叙述中国的发展、世界的治理、人类的进步。

中国人民以崭新的思想面貌连接了中华民族的文脉,开启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进程endprint

当今世界,每个国家至少在形式上都是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与其他民族相互区别的文化。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家,而且是有着悠久传统和文明范式的国家;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民族,而且是体现中华文明范式的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根”和精神之“魂”,有了“根”和“魂”,中国才有了自己的文化叙事。

根据美籍匈牙利学者赫勒的说法,在欧洲和伟大的东方文明中,“历史回忆和对往昔记忆的珍视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历史记忆保存在故事、传说和符号中,在这里,英勇的事件、伟大的竞赛和特别的磨难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历史记忆讲述行动的故事,讲述各种制度的起源和它们的消亡。过去制度的内在结构不是保存在历史意识的深处,而是通过男人和女人的行为保存下来”。③如果不去记忆,我们就有可能失去文化上的“根”和“魂”,我们就会失去自主叙事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批判性继承、扬弃式发展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但是,由于受文化自卑心理的影响,我们对继承往往过于挑剔,不仅失去了对传统的尊重,而且“去其糟粕”往往用力过猛,使优秀传统文化被割裂成碎片,难以形成文化的生命之脉。

现在,我们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而且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国能够在危难困厄中奋起,在百舸争流中领先,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绵绵不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是中国得以重新崛起的精神根基。只有立足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应该以更加严肃的态度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我们色彩斑斓的文化叙事。我们必须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更有表现力的形式;创新性发展,就是依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加以拓展、补充、完善。由此,我们将会走向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新高潮,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叙事。

中国人民以崭新的国际视野参与文明的交流互鉴,在世界范围内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理念、传播中国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在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文化内涵得以不断充实,文化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近代以来,文化自卑心理使我们开始部分地失去自主叙事的能力。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在走向世界之时,从未抛弃独立自主的意识。只有立足本来,才能更加有效地借鉴外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以更加自觉、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文明因交流而多姿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多元。经济全球化既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背景和前提,也为中国提供了越来越丰赡的文化资源。我们可以从世界范围内吸收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逐步提高我们的叙事能力。同时,我们也绝不能忘记自己是独立的叙事者,别人的叙事方式无法叙述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态和精神世界。

过去,我们在世界上发声不多,那是出于自信心不足,长此以往,便失去了讲话的能力。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必须在世界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我们深知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创新自己的叙事方式和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人民以崭新的奋斗姿态进行文化创新活动,走上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和起点,要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基于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首先要求我们激活自身文化创造力,提升文化叙事能力。

文化要充满活力,必须有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生产者、创造者及文化生产要素组织者的活动平台,是文化生产力得以发展的载体。进行文化的时代转化和创新,还要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理念作为价值引导,文化叙事必须有灵魂和价值取向。过去,我们在世界各处销售的标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大多还是一些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现在,我们逐渐走向产业链的高端并逐渐认识到:高端的就是文化产品,或是产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逐步提高产品的文化价值,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

伟大的民族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且这种传统应该是引领人类历史和文明进步的先进价值理念。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价值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就要“把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只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反映社会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才具有超越时空、跨越国度的世界历史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中国道路和中国实践,必定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主流意识形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践遵循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因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定具有普遍性的世界历史意义。正因如此,我们应该把文化叙事的重点放在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反映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先进性上,放在这种价值观超越时空、跨越国度的永恒魅力上。

民族文化和文化叙事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关乎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没有独立自主的文化叙事,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中国人民正在以前所未有自信姿态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建设文化强国,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叙事过程。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传播与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5ZDB003)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撰,范丽军、丛修凡译:《全球化与历史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第11页。

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6年7月1日。

③[匈]阿格尼丝·赫勒著、李瑞华译:《现代性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45页。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复兴文化自信
浅析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人文信仰的建构是民族复兴的关键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