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民生新闻如何创新

2018-01-15苏燕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23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创新方法广播

苏燕

摘 要:中国新闻发展历程中,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其发展不仅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民众的生活状态,也能体现出社会政策的有效落实。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广播民生新闻也在进行着创新和改革,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广播民生新闻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其发展有一些作用。

关键词:广播;民生新闻;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3-0255-02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相应的,对于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来说,媒体环境、听众收听习惯的变化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广播民生新闻节目需要及时敏锐的发现这些变化,之后正视自身的不足与问题,随之做出相对应的改革创新,在新一轮的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改革中抢占先机,受到更多人喜欢。

1 广播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

广播民生新闻,是以关乎民情、民意和民权为主要内容的广播节目。这种类型的广播节目,不仅能够让更多的人体会社会的人情冷暖,还能让更多的人关注老百姓的生活,以便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受到更多人喜爱。民生新闻最初的出现方式是在电视节目和报纸上,之后受到许多媒体的追捧,广播民生新闻几乎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里进行播放。然而,近年来各种广播新闻节目的兴起,广播民生新闻播放的时间和频率竞争激烈,而且,有些广播节目中出现一些低俗的报道,并且有些广播节目中存在严重夸张事实的现象,对新闻媒体人和众多广播听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对其造成了一些不可磨灭的伤害。目前,许多广播新闻主管的部门对广播新闻媒体的引导和监督进行了加强管理,以减少上述不良行为和不良影响。现阶段,广播民生新闻正在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不过,现在在广播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广播民生新闻的发展。所以,其管理部门需要对其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改革,以便广播民生新闻能够有效适应社会发展。

2 广播民生新闻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报道内容含金量低

大多数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对老百姓和民生问题的侧重点的把握不同,从广播节目发展至今,许多广播民生新闻的节目逐渐的只关注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而对民生问题忽略不计,这样使广播民生新闻问题失去了本身应有的应用价值和品位,同时与建设民生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更甚至,有的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只报道了片面的单个事件,而没有进行深入挖掘,也没有认真筛选报道的题材,忽略了新闻发生的背景,缺乏分析核心问题的能力,缺乏有用的信息。而且,大量播报日常的原生态生活,容易表现出社会负面现象,也有可能伤害到个人隐私,同时损害新闻传播的价值和意义。

2.2 激烈竞争,形式雷同

近期,许多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出现了雷同的现象,从事情的表面看,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发展得比较繁荣,然而,在繁荣的背后透露出一种关键的形式特征——单一,从而促使了许多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共同争夺新闻资源,同质化的竞争非常激烈,同样导致了报道题材大量重复,并且会因此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如极大浪费了其他的新闻资源;在同一个时间里,大量内容和风格相似的报道争夺收视率,容易导致新闻结构失调;报道同一个民生题材会导致新闻描述的内容狭隘,最终影响公众对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关注度,导致达不到理想的收视效果。

2.3 新闻内容偏向娱乐

当前,大多数新闻节目在采访、编辑、制作和播出的过程中,新闻存在的内容中包括着“戏说”的娱乐因素,然而,这样这样的行为往往容易造成新闻的内容比较肤浅,从而导致广播民生新闻节目逐渐的偏离正常发展的道路,从而走上庸俗化的道路。新闻娱乐化也会造成许多影响,例如:过分的夸大和渲染广播民生新闻的娱乐色彩,导致民众疾苦的生活经历变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娱乐真人秀节目”,这样的播报形式使观众的看客心态增强;在许多广播民生新闻节目中,其内容逐渐缺乏批判的主义意识,逐渐丧失了新闻理性力量,同时广大听众受到节目中的娱乐符号的影响,其关注度停留在娱乐的表面,导致新闻的内在价值丧失;广播民生新闻节目中掺杂的一些娱乐信息促进了新闻的情绪化传播,导致新闻丧失了真实记录时间的客观性。

3 广播民生新闻的创新

3.1 民生从“小”到“大”

从百姓的视角看待百姓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及生命状态,是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旨,也称为“小民生”。从百姓的视角看待,通过国家实施的相关政策,对百姓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及生命状态的影响,称为“大民生”。广播节目部门在选择题材时,对于偏向个人投诉的题材,一定要压缩和删减,腾出更多的播出时间和采访量报道一些典型的“大民生”问题。同时,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报道社会与群体的“大民生”时,一定要集中力量,这样不但能够引起社会广大群众的共鸣,而且使该新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因此,一定要抓住“大民生”,不能平均播报大要点和小事情,同时,部门也要集中全部力量,重点报道当天发生的一些重要题材,采取积极的措施,播报题材本身的声音。除此之外,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在播报中,应开阔其视野,从各个方面来关注和反映民生问题,同时结合国家民生和百姓身边的小事,有效的报道民生问题。报道“小民生”时,要渗透一定的人文关怀,强化民众的公共意识,在反映“大民生”时,也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增加广播民生新闻的内容,使新闻的内容更加饱满、具有层次,从而体现新闻的价值。

3.2 增强广播新闻的“建设性”和“理性”

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从业人员要做一个优秀的“把关人”,不能以故意迎合广大听众从而增加听众量为目标,造成新闻本身的观点与报道的内容相互失衡。因此,报道广播民生新闻时,一定要加强“建设性”和“理性”。广播民生新闻节目要以多视角与开放性的特性反映社会现实,用公平公正的客观态度来表现新闻发展的背景,对此,广播民生新闻节目不仅要从平民的角度来报道相关的新闻事件,也要合理充分体现各方的意见及事件的动态。同时,对于事件对立双方所交锋的观点也要合理充分的体现,并结合相关专家与权威人士的解析,及时呈现事件发展的相关动态。通过多方观点、信息与情感的激烈碰撞,来更好地还原事情的真相,从而达到了与广大群众的共识,与广大群众建立良好关系,以便掌握社会舆论的引导全。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具有鲜明的草根性和亲民性,“为老百姓说话”是其最大的特点。同样,广播民生新闻节目也是社会问题的观察家,不仅要呈现出新闻广播的思想内涵,还要以更深入的视角来报道新闻事件,从而更好的反映和解决民生问题。

3.3 拓宽信息的传播渠道

现在的时代为新媒体时代,广播民生新闻节目部门应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拓宽信息的传播渠道,另外,新媒体时代对广播新闻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可能导致广大广播民生新闻听众大幅度减少或者分流;全媒体新闻体系中强制插入民生新闻,这使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是,广播民生新闻节目通过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开辟了新的出路。不过由于对于新媒体资源的利用和挖掘民生节目还未完全到位,从而造成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优势没有充分的显现。因此,在大量的信息基础上,广播民生新闻工作人员应有效的挑选具有价值的线索,并及时进行具有深度的解读,使新闻具有可行性。

4 结语

伴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民生新闻通过大众传媒以及新兴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其题材上以社会化、大众化为落脚点,视角贴近民众,且多数民生新闻呈现出极强的地域性特征,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民生新闻以关注当下社会民众生存生活状态为主要职责,以人为本是其根本旨归,理性看待民生新闻娱乐化现象,深刻理解“民生”内涵,即有效处理好“民生”定位与“新闻”追求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崔哲明.打造电视民生新闻新亮点的六个思路[J].中国记者,2013,(11):128-128.

[2]史彩芳.以《民生直通车》为例探析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6,(19):109.

[3]傅知晓.民生新闻如何进行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3,(24):81-82.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创新方法广播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