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

2018-01-15潘凤洁韩丽杰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23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

潘凤洁+韩丽杰

摘 要:我国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现阶段我们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高速的发展必将带来相应的问题,水资源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城市内涝频发、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解决方式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还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海绵城市应运而生,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从根源上缓解城市内部水资源现状,提升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说这一理念对于科学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海绵城市的理论研究出发,探究了其在国内外的实践情况,表达了对海绵城市未来发展的期待与认可。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雨水控制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3-0002-02

1 海绵城市理论研究

1.1 概念

海绵城市是属于水资源管理策略和方法,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也就是指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海绵,当降雨过多时,它可以自行将这些水分储存在体内又不影响其他的功能;而当城市缺水干涸时,又可以将自己储蓄的水分释放出来以供使用。这样就成功的实现了城市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自我调节,也使资源得到了节约。同时,由于没有了雨水冲刷的这一环节,极大的减少了随着降雨流入河流的污染物,水资源得到节约的同时也得到了净化。

1.2 背景与意义

我国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现阶段我们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高速的发展必将带来相应的问题,水资源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城市内涝频发、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解决方式如调水、人工降雨等都依赖于人工干预,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还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历史的发展早已证明,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必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人类的活动需要建立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因此,海绵城市应运而生,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从根源上缓解城市内部水资源现状,提升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

1.3 现有理论研究

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处理雨水的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管道是以往的城市建设中排水的主要措施,雨水通过管道一般集中于末端排出,可能流入周围的河流甚至村庄。然而管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虽然快速却并不一定高效,这样的结果便是几乎一出现暴雨天气必然伴随着路面的积水与拥堵。另一方面,雨水需要从管道排往其他的地方,通常会进入河流,那也意味着伴随雨水而来的污染物也进入河流,由于河流的流动性又将污染带往更多区域。更有甚者,雨水无处排泄只能牺牲周围的村庄来进行转移。总的来说,这属于单向的转移方式,雨水得不到再次利用,只被当作“灾害”处理掉,水资源流失严重。而“海绵城市”则是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储蓄雨水,由于排放过程比较缓慢而多样,不像排水管一样要承担极大的瞬时排水量,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另一方面,雨水通过“绿色”渠道得到了安置,可以进行再次利用,有效的调节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另外,我们从成本上考虑。“海绵城市”虽然初始投资比较多,但相关的设施又可以同时作为城市的绿化建设和园林景观,属于一物多用,而且后续保养费用较低。传统的城市管道不仅修筑费用高昂,而且由于单位时间进水量的压力导致需要经常修理,同样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不仅如此,水污染的治理更是城市的巨额损失。

2 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

2.1 国外代表性案例

虽然海绵城市这一名词是我国发明,但其实是西方国家最初开始研究。20世纪6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就开始了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探索与追寻,现在,德国、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

2.1.1 德国

我们知道德国的地下管道系统非常发达,其无论是排水能力、排污能力还是抗压能力,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德国城市管道与我们的单一排水管道不同,它很巧妙地实施了分离地下管道系统,也就是说污水与雨水不是在一根管道而是在不同的管道进行处理。由于水质不同,处理的方式当然也就不同,分管处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效果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2.1.2 美国

美国本土位于北温带,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和降水比较适宜,降水与地下水均十分丰富。美国传统的排水系统属于一个三方循环的体系,也就是雨水会被储存在郊区,污水将通过地下的渠道排走,需要用水时就将储存的雨水运送到城市,三方各司其职又相得益彰,使整个城市的水利系统井然有序,便于管理与调控。

2.1.3 瑞士

瑞士对于排水工程的重视几乎是最早的也是最广的。与德国相似,瑞士的排水管道与污水处理系统十分完善,不同的在于,瑞士除了有强大的基础设施,还有着其他国家所比不上民众力量。瑞士的排水给水是以家为单位的,居民们将雨水通过家用水管引入到室内的蓄水池,可以用为生活用水,不仅极大的节约了水资源,还极大的降低了内涝的可能性。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群众的积极配合,加之合理的管道设计,让瑞士成功实现了环保型用水。

2.2 我国实践现状

我国2015年提出了首批海绵城市试点: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2016年又加入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北京、天津、大连、上海、宁波、福州、青岛、珠海、深圳、三亚、玉溪、庆阳、西宁和固原。目前,已经有30个试点城市,几乎包含了常见的内涝城市,我们也相信这项技术会很快在全国推行。下面我们看看海绵城市实施的具体措施。

2.2.1 城市道路规划

城市道路在降水量较大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积水与拥堵,哪怕排放也由于污染物的长时间流动与浸泡使得排水得到了污染。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传统的城市排水管道存在着消耗大、瞬时压力大、污水处理困难的问题,不是用作海绵城市的好选择,所以我们采用透水路面实行缓慢多源头的排水方式,目前的透水材料已经逐渐完善,不仅有着良好的透水率更可以达到和普通路面材料相同的抗压、耐磨、防滑能力,在有效减少雨水流量的同时,还兼顾了美观与日常使用特性。同时考虑到污水处理问题,透水材料还有一定的过滤功能,能对污水进行初步的清洁。城市道路两旁一般都设有绿化带,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一资源,地面适当下凹,将会有利于雨水流向绿化带,从而利用绿植对雨水进行二次利用和储存作用。

2.2.2 配套海绵体

海绵城市必然需要其配套的海绵体。海绵体可以理解为那些对于水资源处理循环有帮助的“绿色”设施。比如城市中的绿地、花园广场、路边植被等对于雨水都有着净化作用,那么我们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海绵体进行维护和升级,另一方面还要新修建更多的海绵体,不仅作为城市的水工厂,也作为城市的净化管家。还可以作为园林景观供人们观赏。除了这些设施,最有效的海绵体莫过于周围的河流、海洋,他们对于雨水的储存净化效果极佳,适用于大型灾害,对于这些天然净化器,城市必须对其实行定期的治理与保护,更要设定相关的法律对于破坏湿地的行为进行严惩。

3 结语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目前可能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但是海绵城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与思考角度。对于生态环境,我们最好的处理便是给予其自我调节的能力而不是过多的干预,目前我国正在向可持续发展迈进,海绵城市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让我们相信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将会慢慢得到解决,此项目拥有着美好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孫驰,李昂.探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9):222.

[2]仝贺,王建龙,车伍,李俊奇,聂爱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04):108-114.

[3]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王思思.“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39(06):26-36.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探索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