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研究
2018-01-15王开峰朱慧范美娟
王开峰++朱慧++范美娟
摘要 为探明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张家港市植保植检站在杨舍镇南新村开展9种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2017年赤霉病大发生的情况下,小麦适期2次用药后,48%丙硫菌唑悬浮剂和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防效最佳,病穗率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均在91%以上,可在大面积进行推广。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防效;产量;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3-0090-02
赤霉病是张家港市小麦生产过程中的重大灾害性病害,不仅直接影响小麦产量,而且还严重影响品质。迄今为止,全世界尚无完全免疫赤霉病的小麦抗病品种,因而化学防治依然是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1]。随着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问题日益严峻,储备及推广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新型高效药剂刻不容缓,2017年张家港市植保植检站针对丙硫菌唑和丙硫·戊唑醇与其他7种不同药剂进行试验,探明其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和明确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张家港市杨舍镇南新村某大户的小麦田,具体地理位置东经120°31′12″,北纬31°55′48″,试验田面积为1 291.68 m2,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16号,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共有9种,分别为48%丙硫菌唑悬浮剂(江苏邦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50%叶菌唑水分散粒剂(江苏邦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600 g/L戊唑·百菌清悬浮剂(江苏邦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48%戊唑·多菌灵悬浮剂(高邮市丰田农药有限公司)和60%多酮可湿性粉剂(江苏三迪化学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3个处理,分别为48%丙硫菌唑悬浮剂525 g/hm2、48%丙硫菌唑悬浮剂600 g/hm2、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600 g/hm2、50%叶菌唑水分散粒剂180 g/hm2、50%叶菌唑水分散粒剂225 g/hm2、600 g/L戊唑·百菌清悬浮剂450 mL/hm2、600 g/L戊唑·百菌清懸浮剂525 mL/hm2、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450 mL/hm2、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48%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 275 g/hm2、60%多酮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和清水空白处理(CK)。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39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12 m2,共计试验面积为1 291.68 m2。
1.4 施药方法
试验于4月19日上午小麦扬花初期第1次用药,兑水600 L/hm2,用静电喷雾机均匀喷雾。第1次用药时,田间尚未见赤霉病病穗。在第1次用药间隔5 d后,于4月24日上午第2次用药,施药方法同第1次。
1.5 调查统计
1.5.1 赤霉病调查。试验共调查4次,时间分别是第2次药后7 d(5月1日)、14 d(5月8日)、21 d(5月15日)及赤霉病发病稳定期(5月19日)。具体调查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邻100穗,共计500穗,以感病小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调查记载各处理赤霉病病穗数和严重度,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及防效[2-3]。
小麦赤霉病严重度采用4级法分级标准:1级—感病小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以下;2级—感病小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1/2;3级—感病小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2~3/4;4级—感病小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3/4以上。以后每隔7 d调查1次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直至赤霉病发病情况稳定[4-5]。
1.5.2 产量调查。小麦收割前4 d,将小区内长势均衡的6 m2人工收割、机器脱粒,扬净颖壳及杂质后晒成标准水分(13.5%)左右分别称重计产,并对小麦千粒重、含水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对数据进行差异性显著分析。
1.5.3 计算方法。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药效计算方法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病级数值)÷(调查总穗数×4)×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穗率(病情指数)-处理区病穗率(病情指数)]÷对照区病穗率(病情指数)×100。
1.6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4月16—17日为阴雨天气,最高温度达到28.1 ℃。18日天气转好,多云到晴的天气,4月19日上午第1次用药时为晴天,温度为12.6~26.4 ℃,东南风4~5级,用药后至第2次用药期间一直是无雨的天气;4月24日上午进行第2次用药,天气为晴到多云,温度为14.4~27.6 ℃,药后2 d雷阵雨。由表1可知,4月日均温度为18.0 ℃,雨量和天数主要集中在上中旬;5月日均温度为22.4 ℃,天气对于赤霉病防治十分有利。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的安全性
药后目测各试验小区小麦生长未见异常,生长状态正常,表明试验药剂对小麦安全。
2.2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由表2、3可知,9种供试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都有较好的防效。从5月19日调查结果看,防效从高到低的处理依次为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600 g/hm2、48%丙硫菌唑悬浮剂600 g/hm2、48%丙硫菌唑悬浮剂525 g/hm2、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450 mL/hm2、50%叶菌唑水分散粒剂225 g/hm2、600 g/L戊唑·百菌清悬浮剂525 mL/hm2、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48%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 275 g/hm2、600 g/L戊唑·百菌清悬浮剂450 mL/hm2、60%多酮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和50%叶菌唑水分散粒剂180 g/hm2,病穗率防效分别为91.1%、89.9%、84.8%、81.7%、79.0%、77.8%、76.6%、75.1%、73.9%、73.3%、70.8%和68.5%;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1.8%、92.4%、89.6%、83.6%、79.7%、79.4%、78.0%、76.6%、74.0%、73.7%、63.3%和67.8%。endprint
赤霉病发病情况稳定后(5月19日),从病穗率防效来看,48%丙硫菌唑悬浮剂525 g/hm2、48%丙硫菌唑悬浮剂600 g/hm2、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600 g/hm2这4个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这与病情指数防效结果是一致的。
2.3 对小麦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所有药剂处理的产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所有药剂处理的千粒重与CK之間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1)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600 g/L戊唑·百菌清悬浮剂、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和48%戊唑·多菌灵悬浮剂都是含有戊唑醇的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其中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的病情指数防效在91%左右,而600 g/L戊唑·百菌清悬浮剂525 mL/hm2、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和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450 mL/hm2的病情指数防效在80%左右。
(2)48%丙硫菌唑悬浮剂525、60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好,病情指数防效均在90%左右,可以作为新型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进行推广使用。而用量增加到600 g/hm2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比525 g/hm2分别高6.96%和3.12%,建议大面积推广使用600 g/hm2防治小麦赤霉病。
(3)综合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48%丙硫菌唑悬浮剂525、600 g/hm2、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600 g/hm2和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可以与目前大面积推广使用的药剂交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卢斌,李祥,杨呈芹.小麦赤霉病药剂筛选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6(18):97.
[2] 韩青梅,康振生,段双科.戊唑醇与叶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03,30(4):439-440.
[3] 周学荣.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浙江农业科技,2011,1(6):1352-1353.
[4] 马勇,张如标,潘勇,等.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评价[J].上海农业学报,2016,32(4):105-109.
[5] 李昌华,程建华,冯成玉.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14):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