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15陈者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23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信息化问题

陈者

摘 要: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资金匮乏、无系统标准、应用率低等多方面问题。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给予多渠道的筹资、规范信息标准、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等措施,以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化快速发展。

关键词:区域医疗;信息化;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3-0187-02

区域性卫生信息化是在一定区域内给予卫生机构、患者及医疗支付方等信息数字化存储,并输送卫生数据和技术平台。其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及质量以及安全、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已经取得成效,被视为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1]。从2003年起我国就已经致力于建设基于社区的区域医疗信息化,通过不同模式的探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伴有资金、技术、人才、标准等问题,相关问题也将影响着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2]。本文就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如下综述。

1 国内外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现状

1.1 国外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情况

(1)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美国以社区卫生信息网络为主探索区域卫生信息共享领域,多因技术不成熟、信息化水平低、无有效的商业模式等被迫终止。在2004年提出2014年建立国家卫生信息网络,开始了新一轮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至2007年已有约20个区域卫生信息组织实现了临床数据分享[3]。(2)挪威。在2003年末已实现由公立医院、地方政府管理的超过30年的医院划分的5大卫生组织的卫生网络的互联。并提出:1)加强以网络互联为基础的信息标准化、网络安全等建设,以保证电子数据和信息的传输。2)在网络基础上开展卫生机构和社会事务部间的工作,并通过电子采集、存储、处理患者的信息,处理财务。3)开展远程医学。4)公众在网络上查询、获取相关的卫生信息。(3)英国。英国从2005年起建设了为公民给予终身的电子健康记录的交流、标准化的信息网络系统。已完成自不同医院转移电子病历、动态图像,为信息传输提供依据,实现了数字化联网。(4)澳大利亚。卫生部支持研究机构、电信共同实施的区域医疗信息化,降低了医疗费用、转换为远程诊断、治疗、虚拟化监护、电话监护系统形成。

1.2 国内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情况

2003年起致力于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化,2005年第一次提出区域协同医疗的服务模式,并优化了传统的服务模式。此后陆续实现了网上预约挂号、双向转接诊等区域医疗信息协同服务。并在2006年由北京同仁眼科医院、华西医院等负责实施“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的项目。

2 国内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资金匮乏。国家医疗机构给予的补偿机制不完善,许多医院仍需自己完善。医院管理层不明确信息化意义,不愿意对信息化投资,或只将有限的资金花费在购买硬件设施,不主动购买高质量软件,致使资金投入不当[4-5]。(2)缺少顶层设计和规范化的信息体系。从2003年起没有对全国和区域的医疗信息资源进行规划,缺少针对信息化同一平台共享或点对点的接口实现共享的整体构造。对信息化建设不重视,无支持医疗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标准。(3)法律法规欠缺,政策和医保支付不匹配。区域医疗信息化也是由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接诊等传统的医疗服务的发展而成。缺少对医疗卫生政策、医保支付的制度规范,会阻止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来制约与治疗相关的多个机构的工作完成。目前我国仍未有针对保护患者隐私、医疗信息的所有权等的法律法规。(4)商业运营欠缺。区域医疗信息化主要通过政府投资,融资渠道狭窄。专业化和规模过小、财力不足等无法实现区域信息化,缺少对信息化的投入意愿。经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需引进更多的机构支持。(5)基础薄弱、应用率低。多数医院只是使用医疗信息化于财务支出的费用管理,很少进行电子病历、医嘱的录入系统。尚无存储的诊疗信息,严重缺少数据自动采集、存储的设备,信息采集站点少等区域医疗信息化是由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转变而成,基层信息化水平低,制约着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6)缺乏技术、人才。当前的区域信息化平台、技术多是从国外引进,国内技术还需不断的改进。目前仍缺少拥有较高技术研究能力、临床知识、先进的管理理念支持的高效研发、维护的技术团队。(7)平台建设。应有高稳定性、安全性等业务连贯性保障的信息平台,需全面建设数据及异地系统备份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支撑平台建设的维护和升级。平台建设的成本效益的优化程度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的完成度。

3 发展对策

(1)创造社会投资。针对信息化建设和维护所需的大量人力物财力,政府的支持是保障。已有研究提出,对信息化投资仍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卫生部门[6]。政府需建立稳定的、资金不断的渠道,加强分析投入的成效,以确保投入有效。此外,还应依据制定的政策,积极鼓励有兴趣的电信、银行、医院集团等社会资源投入信息化的建设中来,以扩大资金来源的途径,互利互赢。(2)规范信息化标准。我国已制定了《健康档案基本构架与数据标准(试行)》等完成数据集成、交换的信息标准、规范,但仍需加快制定相关标准以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3)规范法律法规、医保支付、信息安全。患者的双向转接诊中出现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远程会诊诊断的责任划分等均涉及法律法规、政策、医疗支付等方面。法律法规、政策及制度的完善是相关职能、立法部门的重要工作,并需注重患者隐私安全的保护[7]。(4)积极建设运营模式 运营模式效果仍需进一步的验证,现无成功模式。我国的投资薄弱,仍需加强引进投资项目。寻找稳定的投资是建设运营模式的工作重点。继续积极的研究建设运营模式,政府給予有效的支持政策,鼓励区域建设可自我运营并生存的信息化运营模式。(5)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定期评价、定期对信息化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医疗信息交换有利于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掌握成本、收益,及时指明政策的制定、调整方向。目前尚无系统的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应持续研究评价方法,以完成系统的绩效的评价,为开展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8]。

4 展望

区域医疗信息化是医疗行业的发展向标,即使只有少数的医疗机构给予实施,但仍然显示出信息技术针对医疗医院调整的趋势,信息共享模式会提供更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当前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时期短暂、仍在探索试点,研究受限于对信息共享、技术等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富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因此,加强建设系统和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的完善,新的医改方案将带领区域医疗信息化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葛朋,彭梦晶.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5):70-73.

[2]陈敏,刘宁.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方向及热点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8):601-603.

[3]卢长伟,王飞,吴昊,等.国内外区域协同医疗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医院管理,2017,(2):49-51.

[4]刘亚静.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北医学,2014,(5):878-880.

[5]姜贤飞,钟彦,谢娟,等.西部地区区域医疗信息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以西部某知名三甲医院为例[J].现代预防医学,2014,(20):3721-3724.

[6]王艳军,郑建中,张爱莲,等.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政策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6,(8):47-49.

[7]何史林,王娜,张震江,等.军地医疗联合体体系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7,(3):73-75.

[8]廖生武,陈崑,陈洁,等.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区域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证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33):115-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信息化问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