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损伤治疗仪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

2018-01-15张英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6期
关键词:肢体功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

张英梅

【摘要】 目的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神经损伤治疗仪, 对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损伤治疗仪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療后,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 且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36.89±21.15)、(25.16±12.25)、(56.12±

28.98)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6.99±21.87)、(20.13±9.58)、(43.96±30.1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神经损伤治疗仪,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神经损伤治疗仪;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功能;疗效;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27

在神经内科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 不仅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同时也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埋下了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康复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神经损伤治疗仪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对其疗效进行细致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 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其中, 观察组男29例, 女21例, 年龄23~78岁, 平均年龄(63.5±6.0)岁;对照组男30例, 女20例, 年龄22~77岁, 平均年龄(64.3±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包括脑水肿、脑保护、改善循环和脑代谢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神经损伤治疗仪进行治疗。在接受神经损伤治疗仪治疗前, 充分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心理状态, 告知患者及家属神经损伤治疗仪的作用及适应症, 根据病情采取合适的刺激强度, 使其效果最大化。在接受治疗后的48 h, 给予对照组普通康复健康教育训练, 给予观察组神经损伤治疗仪康复治疗, 1次/d, 30 min/次, 14 d为1个疗程[1]。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 且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36.89±21.15)、(25.16±12.25)、(56.12±28.98)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6.99±21.87)、(20.13±

9.58)、(43.96±30.1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来, 我国的脑卒中患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同时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而因为脑卒中的致残率极高, 这也就导致了患脑卒中存活的患者中致残率>75%。在众多致残病中, 偏瘫是其中最为主要的疾病[2-5]。就脑卒中的治疗方法而言, 传统方法一般是用药物对脑部的血液循环和脑代谢进行改善, 并将自由基进行清除, 挽救缺血半暗带, 进而减少对脑造成的损伤。然而, 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治疗, 虽然使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 但因为没有在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也就极大程度增大了神经损伤的几率[6-9], 同时, 在患者活动减少或患肢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下, 也就容易使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继发性残疾等情况,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 且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36.89±21.15)、(25.16±12.25)、(56.12±28.98)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6.99±21.87)、(20.13±9.58)、(43.96±30.1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在采用神经损伤治疗仪可以显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 同时也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了神经支配的肌肉, 使得肌肉的性能和质量得以保持, 进而帮助患者恢复了运动功能。另外, 肌肉在电刺激的作用下形成了节律性收缩, 而这其中产生的泵效应也可增强肌肉的血液循环[10], 促进中枢运动控制功能得以恢复和重建。

综上所述,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神经损伤治疗仪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吉聪莉. 神经损伤治疗仪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13):144-145.

[2] 王林晓. 米格列奈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南京医科大学, 2014.

[3] 赵少珩. 便携式臂丛神经损伤电刺激治疗仪的研制和临床应用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 2015.

[4] 张丽. KT-90A型神经损伤治疗仪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3, 8(3):32-34.

[5] 王雪峰, 施海涛, 吕洪梅, 等. 神经损伤治疗仪对腰间盘突出术后马尾神经损伤的影响. 中国伤残医学, 2014(4):18-19.

[6] 王金兰, 吴振梅, 梁玉珍, 等. 神经肌肉治疗仪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4):

133-135.

[7] 吴尧.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观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

[8] 姚新, 孟晴, 刘兴山. 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3(2):302-303.

[9] 金楹, 陈晓慧.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中医康复综合干预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能力改善效果分析. 新中医, 2016(5):257-259.

[10] 高元杰.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18):2569-2570.

[收稿日期:2017-09-25]endprint

猜你喜欢

肢体功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
浅析早期健康教育对促进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有效性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区综合康复的疗效观察
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