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战略对中国转型发展的影响

2018-01-15汪雁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5期

汪雁

[摘 要]创新驱动战略的确立,既反映了国家决策层对创新驱动重大意义的认知,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一个大国,我国还没有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创新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要提升对创新驱动战略的认识,用创新的观念看待创新,加快构建创新治理体系,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注重培养高端人才,落实相关政策。

[关键词]创新驱动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环境;创新主体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7)05-0092-04

一、创新驱动战略的内在逻辑及重大意义

“创新驱动”是由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中首先提出來的。在迈克尔·波特之前,熊彼特、德鲁克等都对创新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如熊彼特在其1912年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第一次提出创新的概念;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创新的概念[1]。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创新驱动理论对后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了创新驱动的四阶段论: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二是首次把创新驱动上升到一种战略;三是认为创新驱动是一种位阶更高的增长方式,对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乃至一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驱动理论的核心寓意是认为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很难再通过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继续保持经济增长,而是要借助创新驱动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我国在提出创新驱动战略时无疑借鉴了国外学者提出的创新驱动理论,但结合我国的国情做出了新的概括:创新驱动是指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具体来说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创新不是指单一的科技创新,而是要把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这说明创新的内在逻辑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结构;二是创新最根本的标志是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如果离开这三个核心指标的约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三是创新的使命是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分工更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进入一个良性轨道。

创新驱动的上述三个基本内涵,使我们进一步看到其本质要求,即依靠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创新驱动战略的确立,既反映了国家决策层对创新驱动重大意义的认知,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国家决策层的战略认知来看,党的十八大后,中央主要领导对创新驱动战略有一系列新的认识。习近平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长远发展的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是重大战略,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科技创新是“牛鼻子”,要推动全面创新;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等。李克强在政府报告等多个场合也不断论述创新驱动的重要性:不靠改革创新没有出路;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互联网+”战略,强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创新驱动中的重大意义等。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来看,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创新驱动战略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是从中国改革发展实际出发的。中国经济从1978年改革起步到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经历32年的时间。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后到2016年经济总量达到74.4万亿人民币,折合11.4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4.8% ;而2016年排名世界总量第三名的日本,只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91%[2]。这说明,即使从十八大后我国的经济增长由过去的高增长调整为中高增长,但从全球看,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然,在充分肯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即调整战略和策略,改变拼资源、拼环境、重数量轻质量的粗犷增长方式迫在眉睫。

从我国的资源禀赋看,也必须把创新驱动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资料显示,我国天然气、石油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和8%,水资源、土地、耕地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33%和40%[3]。在此国情下,如果我们再不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对子孙后代而言就可能是一种犯罪。从过去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来看, 我国7大水系1/5水质为劣V类,每年因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代价已接近1万亿元。长时间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了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达6亿[3]。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这些严重问题,直接威胁着可持续发展。可见,如何用创新驱动战略替代过去的要素驱动战略,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理念引领我们的发展,加快经济社会转型,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难点和障碍

为了实现发展动能的转换,我国已经制定出一个宏伟的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从这一战略的目标看,可以概括为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围绕这个大目标,我国还确立了创新驱动的整体思路及其重点,即“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和八项战略任务”。在此大布局下,未来要重点培育发展十大产业,包括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基础;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发展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海洋和空间先进适用技术,培育海洋经济和空间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先进有效、安全便捷的健康技术,应对重大疾病和人口老龄化挑战;发展支撑商业模式创新的现代服务技术,驱动经济形态高级化;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创造新就业[4]。endprint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出了宏伟的创新驱动战略,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第一,作为一个大国,我国还没有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目前,国际社会把世界所有国家分为三大类型:资源型国家、跟随型国家和创新型国家。我国属于第二梯队即跟随型国家范畴。而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创新型国家主要有四大标准:一是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本国GDP的比例一般要保持在2%以上;二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一般要达到70%以上;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四是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那些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达国家,仍在不遗余力地继续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来提升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比如2015年美国出台了《创新战略》,从国家发展战略上重视创新,从国家发展路径上强化创新;欧盟通过《欧洲2020战略》,致力于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国家联合体; 日本2009年就出台了《数字日本创新计划》,进入科学技术立国与战略调整阶段; 韩国在2000年制定科技发展长远规划《2025年构想》,提出2015年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研究中心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据国家科技部信息,2016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达到15440亿元,占GDP比重2.1%,其中企业占比为78%。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达到56.25%[5]。

这说明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还需下很大的功夫。而一个国家是否拥有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区分创新型国家与非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

第二,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首先,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整个科研投入的比重太低。资料显示,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研究开发经费的比重只有4.8%,为瑞士的17%、美国的25%,日本的37%。其次,三方专利(美日欧授权专利)中 ,我国占比只有2.4%,是美国的7.84%,日本的7.58%,这显然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相适应[3]。最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量2016年已位居世界第一,但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80%以上是外资企业的产品,其中72%是加工贸易产品,自主创新能力难以支撑经济高速发展。

第三,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科技人才队伍大而不强、激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仍需进一步培育和优化。例如,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网络规模,有世界上最多的手机用户,目前智能手机用户接近7亿,有世界上最多的网购群体,也有世界上最多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移动支付数量,但还没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手机操作系统。这说明在信息化的关键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路径

加快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无疑是我们的不二选择,也被各级党政机关放在了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到2020年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通过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加快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步伐,就必须找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难点和关键点,围绕这些关键性问题下气力。

第一,提升对创新驱动战略的认识,用创新的观念看待创新。观念问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对创新有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从以往的实践可以看到,在社会普遍比较浮躁的情况下,一些官员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传统的要素驱动往往轻车熟路,要资金、上项目几乎成了发展的代名词。而创新驱动相对要难得多,甚至可能费事费力也未必能够马上见效。如果这样的心态不改变,要想把创新驱动真正作为第一动力,实际上还是很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全社会特别是拥有决策权的各级党政领导人对创新驱动的价值认同,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前提。

第二,加快构建创新治理体系,培育良好的創新环境。一个国家能否成为创新型国家,除一些外在条件外,很大程度还取决于能否建立起促进创新驱动的保障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前者是结果,后者则是条件。如果一个国家缺乏基本的创新环境和氛围,缺乏最基本的保障条件,即使投入再大,也未必有好的产出。这方面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是很多的。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创新治理体系至少包括四大要素:创新的体制机制保障、创新的评价机制、促进创新的法律规范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显然,我国目前在这四个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改革的空间很大,任务也很重。如果我们不能抓住这些关键问题大胆探索和改革,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开辟道路,就很难真正发挥创新驱动的巨大作用。比如,在互联网时代,催生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但法律滞后似乎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这几年围绕网络约车引发的种种争论,在一定意义上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谁是创新的主体,政府还是企业?答案当然是后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摆正这个关系也非易事。因为在创新实践中,尽管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最大程度发挥民间创新的力量,发挥市场在创新中的作用,但政府在创新中的引导,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同样也十分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处理好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和政府引导的关系,处理好民间创新与政府有组织创新的关系,都至关重要。比如,华为公司近年来的创新实践以及取得的骄人成就,可以说是中国民营企业创新的一个成功案例。目前华为在全球的员工约有17万,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服务人群已经超过30亿。华为的研发人员已经超过9万。

资料显示,近年来华为在全球IT行业的专利排名中一直位居第一,许多独创性的技术也被广泛使用。

正因为华为在参与全球竞争中一直把创新放在第一位,所以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目前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中国IT企业正在为改变中国的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第四,注重培养高端人才,落实相关政策。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能否真正取得成功,中国能否早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最终取决于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培养。我们要从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高度,认识高端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战略意义。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之所以能够长期处于世界经济科技的顶端,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有吸引高端创新性人才的良好机制。近年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在消费互联网方面实现了弯道超车,甚至能引领世界,也是因为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目前全球有十大IT企业,中国占了4席,全球有20个大门户网站,中国占了5席。因此,如何加快高端人才的培养使用,制定落实拔尖人才使用的政策,创新高端人才使用的机制,为他们更好地发挥创造力提供更大的平台,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是增强我国创新驱动能力,提升国家国际竞争水平的基础性工程,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利珍,秦志龙.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2]全球GDP总量达74万亿美元中国占比14.84%[DB/OL].[2017-02-25].http:∥www.360webcache.com/c?m=541ba30efd9e03187e9359bc3c8d0736&q.

[3]魏忠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J].企业与法,2015,(5).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DB/OL].[2016-05-19]http:∥www.gov.cn/zhengce/2016-05/19/content_5074812.htm.

[5]2017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DB/OL].[2017-01-10].http:∥www.most.gov.cn.

责任编辑:陈文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