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程何:国内唯一的职业音乐剧译配

2018-01-15王玉琴

风流一代·青春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文版音乐剧音乐

王玉琴

今年夏天,在央视《朗读者》舞台上出现的一位90后清华美女突然“蹿红”。她是理科学霸,却在2l岁时放弃清华推研直博的机会,选择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成为全国14亿人中唯一一位职业音乐剧译配。《我,堂吉诃德》《音乐之声》《狮子王》《妈妈咪呀!》,这几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各大剧院演出的经典音乐剧中文版,几乎全部都是经由这个27岁女生之手翻译而来!

美女学霸迷上音乐剧翻译

程何1990年出生在浙江湖州市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艺术氛围熏陶,酷爱音乐。读初三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音乐剧。

那是2005年3月,《剧院魅影》英文版在上海大剧院连演100场后落幕,全场座无虚席。这是音乐剧大师韦伯1986年创作的作品,第一次来到中国,创下原版音乐剧在中国驻演场次和时长的新纪录。程何看了这部经典名剧后,心一下就被戳到了,觉得剧中的歌太好听了,然后就去买了一套CD,一套磁带,躲在房间里一边翻字典一边反复听,越听越喜欢,她还一边听一边记笔记。

程何的高中生活是在竞赛中度过的,高二时拿到全国信息学奥赛一等奖,竞赛名次带来高考加分的保障,这为她规避了许多常规的学习压力。竞赛之外,程何喜欢泡在爱音客论坛上,那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的音乐剧论坛。程何第一次试着翻译的音乐剧歌曲,是《Another suitcase in an-other hall》(《走廊里的手提箱》),来自《艾薇塔》。这首歌被一个朋友翻唱了,并上传到网上。程何惊喜地意识到自己写的歌词居然可以唱,而且唱出来还蛮好听。

此后,她越来越喜欢把英文歌词翻译成中文,她称之为“玩”。高三时,她得到了保送清华大学的资格考试机会。对于程何来说,到北京的最大意义是,终于有机会可以和在音乐剧论坛上相熟的朋友们相聚!

就这样,心态的放松让程何超常发挥,又一次幸运地通过考试,被清华大学生物学系提前录取。在同学们不得不为高考焦头烂额时,这位美女学霸却干脆课都不去上了,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无休止地听音乐剧、台湾民谣,学吉他,真是快乐极了。

23岁当上公司剧本总监

上了大学,音乐剧再也不只是耳机里的旋律,拥有了更多变成现实的可能。2009年,程何认识了自己的搭档——同为音乐剧爱好者的山西姑娘贾懿,程何想做中国最好的译词人,贾懿想做中国最好的音乐剧制作人,于是两个女孩共同翻译了音乐剧《吉屋出租》。

排演《吉屋出租》的演员,大部分来自爱音客论坛,原本只是业余爱好者的他们,和程何一样渴望接近音乐剧。

《吉屋出租》的上演时间定在了2010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在朝阳九剧场,那是当时全北京能租到的最便宜的场地。由于剧场不愿春节加班,只同意租给她们两天,一天装台加走台,一天演出,这对业余剧团而言,是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没有工人,程何便请在北京的同学朋友帮忙;舞台灯光自己设计,只有频闪和亮暗的简单变化;舞美没法太复杂,便借用剧场的灯架,在上面缠满彩灯串。

正式演出的那天,刚刚唱到第二幕,台上台下哭成一片,连原本对他们没什么好脸色的管理人员也红了眼眶,主动提出免掉一部分场租费用。这场演出引起轰动,2010年2月26日的《中国日报》头版导读这样写道:“他们是业余的,但跟专业音乐剧演员相比却更出色。”

牛刀小试后,2011年春季的一天,程何接到大型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歌词的翻译邀约。原来,制作方最初在尋找这部音乐剧中文歌词的译者时,曾邀请了六个中方翻译团队,分别译出六个不同的中文样本,再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一位资深教授根据这些中文样本“倒译”成六个英语版,最终由《妈妈咪呀!》音乐剧版权方决定最逼近标准含义、最适合舞台演出的一个版本。可是两个多月过去了,该剧导演和音乐总监却发现,歌曲的翻译不尽如人意,主要是有一种“译制腔”,而且未能表达出剧情的原意。只得重新找人做,后来就有人向他们推荐了程何。

不同于《吉屋出租》的小打小闹,《妈妈咪呀!》是一部大规模商业演出的音乐剧。得到认可自然是好事,但对方要求必须在10天内完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由于时间太紧,从接受任务那一刻起,程何和搭档贾懿都来不及谈个人署名和报酬的事,就飞速投入到工作中。当时读大三的程何,一边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里解剖小白鼠,一边争分夺秒地进行翻译。查资料、对曲谱,英、德、日、汉多种语言版本互相参照,写了改,改了写,一个通宵接着一个通宵。此后,还要跟随制作团队的排练进程,在音乐节奏、歌词押韵等方面修改,最终,任务按时圆满完成,《妈妈咪呀!》的22首歌曲中有17首署上了程何的名字。

2011年6月14日,《妈妈咪呀!》中文版在上海大宁剧院预演九场。观众的反应热烈,特别是对剧中中文版歌词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四那年,程何拒绝了清华的推研名额,没有和家人商量,就加入了一家叫“七幕人生”的音乐剧公司。在公司,程何主导了《0大道》《一步登天》《我,堂吉诃德》《音乐之声》的翻译工作。2013年当上公司剧本总监的时候,她才刚刚23岁!

14亿人中唯一的职业音乐剧译配

和一般翻译不同,音乐剧有曲谱,它是要在舞台上唱出来的。翻译唱词的时候不仅要保证译文与原文意思一致,还要注意押韵和音节,让翻译后的唱词重新填到曲谱中能顺畅地演唱出来。这个工作在中文语境中尤其困难,“因为相比于其他语言,中文有声调,所以每个句子读出来都自带旋律,一旦语言本身的旋律和音乐的旋律冲突,就会使得音乐听起来没有那么舒服。”程何解释说。

除此之外,她还得为演员考虑,翻译成歌词后不能让演员唱得太累,所以就不能放“z、c、s”这种嘴型很紧的音,或是像“yang”这种有韵头、韵腹、韵尾的音在高音部分。一般音乐剧创作的流程都是先词后曲,但是程何接到的任务都是先有曲子,然后配合作曲家出词,所以每次译配都是一个特别磨人的过程。

《我,堂吉诃德》是“七幕人生”引进的第一部音乐剧,英文版在北京演出了50场。那时候,程何什么工作都做,卖票、宣传、设计海报、管理微博……然而最牵动她的心的,还是这部音乐剧的译配工作。

《我,堂吉诃德》的剧本译配前后耗时三年。因为压力太大,2015年年初,程何到纽约旅行,那是她抑郁症最严重的一段时间,便跑到百老汇看戏充电。在纽约戏剧人最爱的书店里,许多演员窝在沙发里读剧本,一坐就是一整天,心里也许在默念那些他们一辈子可能都无法演出的台词。程何觉得这个画面特别动人,于是马上就振作起来。

2015年底,这部戏在上海迎来了中文版首演。演出格外顺利,一炮而红,甚至在第二年把年轻的团队带进了大名鼎鼎的北京保利剧院。

如果说《我,堂吉诃德》还只是在爱好者中有名,那“七幕人生”公司的另一部音乐剧《音乐之声》就可谓是家喻户晓了。电影版、王刚成方圆版音乐剧珠玉在前,程何对《音乐之声》的译配可谓是慎之又慎。她不仅对比了之前的各种译本,甚至还专门买来原著《第三帝国的兴亡》进行研究。

2016年7月,《音乐之声》中文版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四场,场场爆满。演出结束后,全场起立鼓掌。新版《音乐之声》的歌词获得了一致认可,其中的一首《哆来咪》甚至还登上了央视《我要上春晚》的舞台。直到这时,程何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如今,程何已成为全国14亿人中唯一一位职业音乐剧译配。2017年4月2日,程何和“微博女王”姚晨、影视演员李立群、著名作家王蒙等一起登上了《朗读者》舞台。

程何说:“我希望通过这份工作,让大家更加熟悉这些来自西方的经典音乐剧,让这些经典音乐剧以最接近它本来的面目,展现在中国的舞台上。”

(编辑 郑儒凤zrf911@sina.com)

猜你喜欢

中文版音乐剧音乐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Treasure in the Field
East Side Story
中文版癌末照顾负荷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看音乐剧
音乐
互联网时代对华传播的策略研究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