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金融深化改革思考

2018-01-15葛洋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深化改革产业发展金融

葛洋

[提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纷纷推出经济刺激方案,同时通力协作共同对抗这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同时,也在积极地推动国内经济政治改革化解危机。就中国而言,虽然这场经济危机打乱了我们保增长调结构的步伐,但也对我们金融改革带来巨大影响,必将对经济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關键词:金融;产业发展;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1月3日

一、相关理论阐述

一般而言所说的金融深化主要是指金融资产在总国民财富中所占比例的增大,也可以说是非金融资产累积的速度要远远快于金融资产累积的速度,这一概念与理论是由E·S肖在1973年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出的。而在这种理论中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状况分为两种,其中就包括“金融浅化”和“金融深化”,那么什么是金融浅化?我们简单地理解所谓“金融浅化”是指:整个经济中非货币经济比重的比例将变得非常大,各种金融关联的比率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小,从而导致货币机制和货币的数量、法定准备率、信贷等货币政策的作用变得非常小,金融中介活动的职能难以得到加大,进而就使得金融业资金的使用率大大降低,所以经济增加也同样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整个金融行业都把非价格信贷配给普及下去的话,也有可能会导致金融业的实际利率偏低甚至出现赤字状态,边际消费倾向提高这种结果也是必然会出现的。

如果储蓄中非金融资产比重不断增大增强的话,毫无疑问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生产总值,所以金融比值也会大打折扣,再严重的话也会造成金融体系实际上的增长收缩,甚至使得增长出现下滑的状态,导致储蓄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基于部分储蓄用于购买外国金融资产,所以就难免会出现一定量的资金外流金肖这样认为,为了克服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就会实施“金融深化”这样一种弥补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快速地让金融资产累积起来,提升与金融有关的各种比重的比率和货币经济的比重,以此来充分发挥利率等货币机制对于经济的调节方式。这就是提倡经济自由主义,同时这也是这种理论的实质。调节经济的手段有好多种,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反对国家干预,其次就是主动充分地去利用市场机制调节价格,尤其是价格和利率。使实际的利率保持到正值也是当中重要的一部分,用这种手段的目的就是提升国内的储蓄能力的比率,使得国家投资按利率水平公平地取得贷款,改进投资结构的合理化,增加货币资金利用率与投资效益,提升金融活动在资金筹措当中的使用并减少对财政手段和外资的依赖性等目标。20世纪70年代后实行过这一战略的国家的经验表明:金融深化是一把双刃剑,对某些国家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也带来了负面作用,最为重要的是这种金融深化的手段的效力不是全能的,因而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参见“金融自由化”)

二、当前国际经济产业金融深化状况分析

国际的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秩序不一定非常完美,因为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金融危机的发生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因为金融危机有着更加深刻、更加复杂的原因。国际中心货币的全球储备量和货币的投放与高机能国家的管控中间毫无疑问的存在一些矛盾,所以这些也是全球金融大危机的最为基本原因。传统的一种金本位制货币体系最终宣告被终结的最根本的原因是1971年的美国宣告了放弃美元和中国黄金的挂钩,这一转变就为之变为纯粹的信用货币投放的一种特殊的体系,主权国家自己控制货币影响着货币的投放总量。其一是美国宣称要确立货币政策目标,美国一贯的只是关注本国货币的通货膨胀,同时美国也只是掌控自己国家的通货膨胀指数,从来都不去关注全球货币的通货膨胀。因为美国在确立目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其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他们的这一疏忽就变为美元大量投放出来以后就慢慢变成货币在全球流动的过程中产生资金的过剩与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其二是美元变为国际中心货币,全国所拥有大量的货币,但是其保留在美国国内的就是真正的美元头寸。这也就是为什么会产生超额的垄断利润。随着这一系列都会慢慢变为诱惑美国连续加大美元信用投放的一种手段,所以也就慢慢加大了对外负债的内在的一种自我鼓舞的动力;其三是美元过度的信用投放,全球经济的过热、过虚不断增长也就在这种氛围中兴起,造成全球流动性严重过量也会发展成一种必然的趋势。如果偏离了实体,那么毫无疑问,经济就会越来越远,刺激了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昌盛,泡沫与危机由此发生并在不断聚集,最后必会爆发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因此,要想创立一个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与有关的国际金融秩序,长远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全球流通,但是又不会受制于单一的国家或者地区的“世界货币”,并且必要时要创立一些负责世界货币的发行银行和管理的中央银行,还有就是也要建立起一个世界货币清算体系或者货币组织。

原来,创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必定要面临非常巨大的又非常多的挑战,有关的国际金融秩序就是较为复杂与艰巨的任务,我们国家为应对已有或者以后将会出现的金融危机也渐渐开始了我们国家金融深化的脚步,这些艰巨的任务也可能会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去完成得更加完美。

三、推进金融深化促进我国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降低政府对于金融领域的有关行政干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就是必经之路的原因其实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其实际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直接的融资发展有非常严重的滞后性,但是总的来说,靠市场来进行调控是对融资方式选择的一种直接的帮助;变革是我们国家金融制度与进一步推动金融深化的过程,最后主要的就是改革现行政府对企业融资行政干预情况。政府的干预也要适度的调配,假如政府的干预太过于繁杂,不一定就会带来好的效益,有时候也会适得其反。目前,我们国家政府对企业直接融资所实施的审批管理办法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行政控管相比有一样的问题。在间接的融资领域,政府也会对商业银行和国有工商企业间的“软约束”问题与巨额的金融呆坏账负责。政企不分和政银不分,加上政府对金融市场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金融资源难以依照市场的价格进行合理配置,这种状况是当今最需要进行变革的。如果不进行变革和实现充分利用,降低融资体系的效率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金融深化与防范金融风险相合。从众多国家推动金融深化的成败得失中领悟出的一些经验,以下五个方面金融深化改革的先决条件是由金融学家弗赖伊概括的:(1)适度和慎重的银行监管制度;(2)市场价格的稳定性;(3)严肃的行政纪律;(4)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和利润最大化目标;(5)对金融中介机构不构成显性或隐性歧视的税收制度。那么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也提出自己的观点,放弃管制不是其中的主要问题最主要的是尽可能地去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运作的金融监管体系。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推进金融深化对我们国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举措,要在推进金融深化改革的时候能够非常严格地掌控金融风险,最为主要和关键的就是急需要加大建设有关的制度环境,在降低行政干预的时候要加强法律和经济手段金融的监管,从而就会把金融深化与金融风险的防范融合起来。

(三)逐步推行金融深化举措。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过快地实施资本自由流动和完全浮动利率这两种政策在金融市场还没有充分发育完整的条件下将是非常不合时宜的。本币的稳定与否与利率的频繁变动和居高不下直接成正比关系,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再者金融深化过程本身就充满着形形色色的风险,各种经济机能体制还不是非常成熟,经济体系的风险承受能力仍然还是不强,经济发达程度也是非常低,这就非常忌讳发展速度的迅速和突变,我国的金融深化进程应当是审慎的、循序渐进的。

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实践过程来研究和观察总结出,这都处处反映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这一特殊的标志。然而,在推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的过程中,金融改革的目的并不是本身的“自由化”,促进增长和保持稳定的最终目标的服务主要是通过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来实现完成的,都应当服务于金融。金融改革的手段主要有两大部分,其中就包含了服务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和防范加以充分的重视,从而较好地结合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开放与监管两个方面,它們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金融改革的内容。确保了金融改革的稳健性。实践证明,金融体系的两大目标——增长和稳定同等重要,离开了稳定,经济将不可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增长。

(四)多项制度的配套改革同时进行。继续不断地推动金融深化将面临一些约束,这也是主要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来决定和决策的。这些约束条件的存在也就决定了金融改革必须与包括财政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制度变迁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效。首先,财政的连年赤字使得宏观经济的稳定存在一定隐患。有关研究结论表明,只有在保持良好财政收支状况的前提下,才能够使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顺利实施。尽管现在在我国,财政的隐患还没有导致经济的剧烈变化,但是如果在长期或者中期之内不能有所改善的话,就会对金融改革的推进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次,国企的管理体系没有很大的改变,经营成绩不能让人满意。金融系统改革需要国有企业的产权体系得到革新与经营系统在市场上的根本性变化。不然的话,就算金融系统的市场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国有企业的投资利率弹性很低,对于市场的各方面信号反应较慢,也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后,政府管理系统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的要求。金融系统的市场化也需要政府对市场较好的效率调控力。政府的管理方式如果落后的话,就会对金融改革造成不良的影响。总的来说,制度和制度之间的借鉴可以决定对于体制的革新是各个方面的。政府、国有企业和相关管理体系的变化和改革成效会给金融带来很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加快了金融深化改革的步伐,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此,应该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现状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的特殊问题,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以便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文夏.金融发展理论脉络和现实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0.2.

[2]苏立峰,黄太洋.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与中国实证[J].经济经纬,2008.5.

[3]易文斐,丁丹.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的设计和分析[J].经济科学,2007.3.

[4]陈晓枫,叶李伟.金融发展理论的变迁与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5]熊红轶,张先峰.中国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J].工业技术经济,2006.8.

[6]朱瑾华,桂宏.论金融约束向金融自由化的渐次过渡[J].商业时代,2006.7.

[7]楚尔鸣,赵明勋.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经验检验[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

猜你喜欢

深化改革产业发展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