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区域物流创新系统研究

2018-01-15尚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区域物流互联网

尚娟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各行各业原有的生产组织模式,物流产业也面临着进行系统创新的挑战与机遇。因此主要分析了区域物流创新系统的主体、投入、产出等问题,并结合廊坊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物流创新;互联网;区域物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3.005

1 构建区域物流创新系统的必要性

1.1 提高物流产业竞争力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产业,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廊坊市物流供给仍以传统的服务项目为主,服务内容单一、无法形成完整的服务链;信息化程度低,物流管理粗放;市场集中度低,无序竞争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必须积极转变产业发展思路,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对物流系统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才能提高物流产业的竞争能力。

1.2 满足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内在需求

京津冀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时点。农业生产要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制造业逐步走向高端制造、精益生产;商贸业也在向质量提升、效益提升的方向转变。强化物流能力是农业、制造业及商贸业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努力的方向,物流产业的发展只有紧跟其他产业发展的时代特色、区域特色,在服务、管理中实现创新性改革,才能实现产业的联动发展及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1.3 顺应互联网经济的时代要求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在“互联网+”的改革创新中,发生了产品供给、服务模式等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物流业作为产品供应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移动终端等技术对物流活动进行改革创新,为物流业乃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借助互联网经济的红利及技术外溢,物流业应继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用创新为自身发展提供动力。

2 区域物流创新系统分析

区域物流创新系统是指,在区域内部及之间,多个物流产业主体利用相关投入要素,不断进行横向及纵向的网格化运作,不断创新资源的配置方式,继而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创新性物流服务的集合。

2.1 系统主体

(1)企业:不仅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还包括企业的物流部门。其在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发掘物流需求的变化,具有进行创新的基础条件。

(2)政府及行业协会:主要指与物流产业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如发改委、工信局、交通、铁道、航空、税务、商务、海关、公安等,以及物流行业协会,如中物联、各地的现代物流协会等。

(3)科研机构:指与物流相关的高等学校、实验室、科研所、研究院等,它们从工程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开展各种跟物流有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

(4)投资者:主要包括银行、政府金融部门及风险投资者,是物流创新一大重要的利益主体。

2.2 系统投入

(1)物流需求: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根源,没有需求,创新就无从谈起。研究表明,一个以维系客户关系为中心的组织往往更具有创造力。因此,物流需求是物流创新系统最根本的驱动力和投入要素,对于物流系统的创新必须从需求出发,时刻监控、分析需求的变化,寻求创新机会。

(2)物流技术:可分为软科学和工程技术两个方面,软科学即物流知识、基础理论及物流管理经验,具体表现为物流管理原理、分析方法、组织管理、标准化、协作模式等;工程技术则侧重于实践应用,具体表现为物流设施设备、信息通信技术等。

(3)政策与制度:作为一种非市场的支撑要素,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及制度是物流产业创新的必要动力,宽松的产业管制及政策可为物流系统的创新提供空间。

(4)资本:物流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物流创新需要大量的物质及资源要素予以保障,充足的资金是创新系统的保障要素。

(5)创新人才及意识:现代物流具有劳动密集、知识密集的双重特点,物流创新活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才的技能、知识、经验及创新意识,不论是从事一线操作的劳动者还是战略规划的高级技术人才,都是促进区域物流创新的第一资源要素。

2.3 系统产出

(1)产品/服务创新:是指在物流领域内,通过开发研究创造某种新的物流服务或对某原有服务的功能进行创新的系统产出。“互联网+”为物流的产品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然而,互联网的应用并不是简单的在物流产业内部应用互联网技术,而是在物流模式、物流业态及物流技术等维度上进行创新发展,自提柜、物流平台、无车承运人、云仓、供应链金融等都是物流创新系统的产出形式。

(2)管理创新:是指把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引入物流管理过程中,对企业的资源及其配置方式进行重新的思考及再构。“互联网+”打破了物流管理的传统模式,为流程与组织创新提供了物质依托。流程创新是物流企业将服务提供给顾客过程中的创新性产出,可表现为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等形式上的创新。组织创新是对物流管理的机构和管理权限进行创新性划分。物流创新系统的主体众多,创新活动呈现出网络化的特征,因此往往需要打破企业边界,组建形式灵活的协同创新组织,吸收有价值的外部知识与人才。

(3)政策创新:主要指政府与行业协会层面的创新,是根据区域物流运行的实际状况,对物流管理政策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如各级政府部门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税费减免等。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介入可以指引创新方向,提供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是区域物流创新系统保持高效运行的关键产出。

3 廊坊市构建“互联网+”物流创新体系的策略

3.1 以物流需求为导向

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及“互联网+”步伐的加快,物流产业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要根据物流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审时度势的进行改革。廊坊市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电子信息、家具制造、汽车配件等主导产业,正处于向先进制造业、高附加值产业集群转型的过程;再加上廊坊市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载区,承担着商贸物流的转移承接任务;此外,新机场的建设也对航空物流、综合保税、电子商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看到,区域物流需求已经呈现出“质”和“量”的变化来。因此,物流产业只有牢牢把握物流需求,从生产和销售环节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寻求创新机会,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3.2 加强信息化建设进程

廊坊市毗邻中关村自主创新区,以及天津高新区,创新性人才充足、智力资源丰富,在物流技术的创新上可以实现精准对接和转移落地。因此,廊坊市应加强与两地高新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引进相关技术的应用并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物流信息及数据是进行物流创新的基础,是实现物流需求与供给精准、有效匹配的必要条件,因此需在政府及行业协会的带领下,大力建设及完善地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机衔接线上、线下资源,为区域物流主体挖掘创新机会创造良好条件。

3.3 提供创新环境

在创新政策、法规方面,政府应给予真正有效的支持,做好企业/行业与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为企业等微观主体进行服务创新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亦应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提供要素保障及便利,利用科研基金、项目支持、贷款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与相关机构积极投身物流产品及服务的创新。

3.4 建设“互联网+”物流创新示范基地

对现有的物流产业园区进行升级,以产业基础较好的物流聚集区作为创新示范基地,依托产业优势,提供专业化、规模化的物流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实现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整个作业流程,完善智能生产、智能配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共同配送等服务功能,实现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高效运转,促进物流产业聚集区与产业基地、交通枢纽融合联动发展。以发挥物流创新示范区在一定范围内的资源集聚和市场效应,从而产生强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其他行业的物流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先庆,彭雷清.物流革命与物流创新的方向、路径及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7).

[2]孙福兵,王华.服务业创新发展机理与路径设计研究:杭州的实证[J].物流技术, 2016,35 (1).

[3]邓恒进.区域物流创新系统的逻辑构造与应用思路[J].商业研究,2012,(3).

猜你喜欢

区域物流互联网
区域经济环境下区域物流发展机理研究
区域农产品物流交通量分布预测系统的设计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