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告诉当代

2018-01-15罗文东

博览群书 2017年1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

罗文东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网络文明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李艳艳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可以说是一部全面系统地分析和阐述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科学内涵、发展历程、逻辑体系、实践路径和指导作用等重大问题的专著,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自从人类告别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追求文明进步就成为世界人民不懈奋斗的总体目标和强大动力。然而,受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旧式分工、等级秩序、阶级对立、民族矛盾、国际冲突等影响,人类在取得不同程度的文明进步的同时,也遭受着各式各样的苦难折磨。正如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所说:“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可以说是文明时代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所遵循的规律”。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长达5000年。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民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始终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所创造的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到15世纪以后,西方主要国家先后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逐步崛起,并向世界扩张。从此以后,古老的神州大地在新旧思潮和中西文明的交流和冲撞下,开始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嬗变;中国人民也主动或被动地投入痛苦而漫长的现代化浪潮。尤其是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遇到落后挨打、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在鸦片战争以后那个风雨如晦的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引和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一次次抗争都失败了。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资本主义文明的致命缺陷。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人民“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

1921年7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人民有了科学的理论武器和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社会有了正确的前进道路,中华民族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96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时代特征和人民意志結合起来,完成和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这三件大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历史和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为人类解放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创新局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更深层次意义上,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更深层次意义上,就是中华文明当代复兴的历史征程。对于“文明”这一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了诸多重要判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我们,对内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他倡议,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这些宏伟目标的提出既具有推动中华文明当代复兴的深层思考,又体现出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战略维度,标志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起迎来了文明进步事业的崭新历史机遇期。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文明理论历史演变的准确把握,作者在该书中提出了诸多创新性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上,作者提出: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既是经济发展水平的竞争,更是文明进步模式的较量;文明是唯物史观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和基本范畴,文明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面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不仅对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精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对我们积极争取界定文明标准的国际话语权、探求当代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实现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文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问题上,作者从劳动与文明的关系出发,揭示文明是劳动阶级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矛盾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在物质发展、制度完善和文化进步等方面所形成的积极成果;如果说广义上的文化表征着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的话,那么文明无疑彰显了文化的正价值取向。在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伟大变革作用问题上,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作为人类先进文明理论的思想结晶,在文明进步源泉的定位方面实现了从抽象理性到劳动实践的转变,在文明进步方式的理解方面实现了从理性自觉到阶级斗争与交流互鉴的转变,在文明基本特征的阐述方面实现了从一维性到多样性的转变,由此为我们解读文明发展规律提供了最为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逻辑体系和实践路径问题上,该书提出: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把文明的历史与进步规律作为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把基本问题准确定位于文明的进步路径之上,并且以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着重揭示了文明本质论、动力论和评价标准论所具有的理论基石意义,阐述了践行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依靠力量和实施系统,形成了对于文明发展的本质规律的创新观点和见解,以彰显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持续至今的巨大生命力和感召力。在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当代价值问题上,作者着重指出: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目标、动力、主体和领导力量,并且成为我们回应当代西方文明理论扩张的有力话语。该书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论证翔实、观点鲜明,可以说是一部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力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对不文明说“不”
盛满理论
文明歌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