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与男女貌美的通用词

2018-01-15刘怀荣

博览群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审美观相貌异性

刘怀荣

两性之爱,是人类源于生命本能的、最炽热的情感之一。虽然吸引异性关注和爱恋的因素有很多,但相貌恐怕是最基础、最直接的,所以才会有一见钟情。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为我们保留了大量有关两性情爱的诗意记录,其中有不少诗篇写到了男女各自眼中理想的异性相貌,“硕”与“颀”则是男女貌美的通用词。这一审美观,源于早期文化“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观念下对生命力的崇尚,故与我国后世择偶审美观不尽相同。

在《诗经》中,以“美”称誉男、女相貌的诗句并不少见。如“美孟姜矣”(《鄘风·桑中》)、“彼美孟姜,洵美且都”(《郑风·有女同车》)、“彼美淑姬,可与晤歌”(《陈风·东门之池》),赞女子之美;“洵美且仁”(《郑风·叔于田》)、“其人美且仁”(《齐风·卢令》)、“彼其之子,美无度”(《魏风·汾沮洳》),夸男子之美。至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郑风·野有蔓草》),以“美”颂人外,并有对美貌的局部特写。也有诗歌直接用“美人”指称自己心仪的异性: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三章)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简兮》四章)

从诗意及历代注家解释来看,前首之“美人”,即“静女”。清人马瑞辰说:“此诗‘静女亦当读为靖,谓善女也。犹云淑女、硕女也。”(《毛诗传笺通释》卷四)《简兮》中“美人”两见,为女子对男性恋人的称呼,对此古今注家无异议。

可见,在《诗经》中,“美”为男女貌美的通用词,男女均可以把自己心仪的异性称为“美人”。

那么,在《诗经》中,异性心仪的“美人”,其状貌到底如何?《诗经》对男女理想相貌的描写,虽写到了身材、皮肤、眼睛、眉毛、额头、牙齿、力量等多方面,但异性眼中理想恋人基本的通用美貌特征,则非“硕、颀”莫属。这在《邶风·简兮》和《卫风·硕人》中,有集中的体现。《简兮》以女子口吻,写一位青年舞师,前两章说: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毛传》说:“简,大也。”“硕人,大德也。俣俣,容貌大也。”“俣俣”,唐人陆德明指出:“《韩诗》作‘扈扈,云美貌。”(《经典释文》卷五)孔颖达说:“硕者,美大之称”,今人余冠英先生也有“‘简和‘僴通,武勇之貌”的解释(《诗经选·简兮》注),二章“有力如虎”即具体申述“武勇”之意。对此诗四章之“西方美人”,郑玄笺更点明:“彼美人,谓硕人也。”可见,美大、武勇,是男性的美人,即硕人必备的品格。

《诗经》其他诗篇,也反映了女性择偶“以硕颀为美”的观念。《齐风·猗嗟》三章均以“猗嗟昌兮,颀而长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猗嗟娈兮,清扬婉兮”开头。其中的“昌”“名”“娈”,均状男子之美。诗中又以“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渲染其容貌、眼睛、举止及射艺,但壮硕、“颀长”才是这位男子最基本的体貌特点。

在《郑风·丰》中,女子也用“子之丰兮”“子之昌兮”描述曾与她相恋有约的男子,“丰”“昌”,壮硕、健壮之意;《郑风·大叔于田》以“袒裼暴虎”(脱衣袒身搏击猛虎)写大叔之健壮有力;《周南·兔罝》以“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写男性之美,都体现了以“硕颀为美”的观念。这一观念也见于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如智果提到五种贤能的表现,排在前面的两种为“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国语》卷十五《晋语九》);陈平“为人长大美色”, 但因家贫,又不愿种地,到了结婚年龄,“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当地财主张负却坚信“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于是把孙女嫁给了他(《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这表明,《诗经》中女子择偶以硕颀为美,在先秦两汉时期是较为普遍的审美观念。

再看《卫风·硕人》。诗写庄姜之美,以“硕人其颀”总领全篇,诗中又以“硕人敖敖”“庶姜孽孽”“庶士有朅”再三致意。其中,对形容人物状貌的几个关键词,传统的解释是一致的。郑玄笺:“硕,大也。言庄姜仪表长丽俊好颀颀然。”不惜堆砌形容词,正说明“硕”是可总括诸美的审美概念。《毛传》说,“颀”“敖敖”,长貌;“朅”,武壮貌。郑玄笺称,“敖敖”犹“颀颀”也。“孽孽”,《韩诗》作“ ”,《吕氏春秋·过理篇》高诱注释为“高长貌”,《广雅》:“ ,高也。”“孽孽”為“ ”的通假字。“庶姜”指陪嫁女子;“庶士”,旧注以为是送亲之大夫。也就是说,陪嫁女子、送亲大夫与庄姜一样,都是高大健壮的“硕人”。换言之,此诗中出现的男女,都具有“硕人其颀”的特点。因此,其二章“手如柔荑”一段,对庄姜从手到眼睛的细致描摹,虽被誉为绘“美人”之典范,实际上却是为表现“硕人”之美服务的。清人方玉润以为此诗发端以下,“从旁摹写,极意铺陈,无非为此硕人生色”(《诗经原始》卷四),极有见地。

男子择偶以硕、颀为美的例子,也见于《诗经》的其他篇章。虽然古今注家对这些诗篇的理解不尽一致,但将如下诗歌中之“硕人”视为女性的学者,不在少数。兹择要列举如下: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二章)、“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三章)。《毛传》:“卷,好貌。”俨,《韩诗》作 ,《广雅·释诂》:“ ,美也。”今人多以为,此诗之“有美一人”为女性。

《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一章),“彼其之子,硕大且笃”(二章)。闻一多《风诗类钞》、程俊英《诗经注析》皆以为此诗是“欣妇人之宜子也”。

《小雅·车舝》:“辰彼硕女,令德来教”(二章),《小雅·白华》:“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三章)、“维彼硕人,实劳我心”(四章、六章)。《毛传》以为《车舝》“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硕女”即贤女;《白华》中的“硕人”,旧注多以为指褒姒。

上引诸诗,均以硕人、硕女为美女之代称,以硕大为美女之美貌标志。考诸史籍,苏秦说赵肃侯提到王者“有长姣美人”(《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田常“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虽只讲到颀、长,但从传统审美标准及身高与体态的比例来看,此“长姣美人”及“长七尺以上”女子,不可能是一骨感瘦女,必为同时具备“硕颀之美”的“硕人”,与《诗经》时代男性择偶的标准应是一致的。

朱自清先生曾说:“大人犹美人,古人‘硕‘美二字为赞美男女之统词,故男亦称美,女亦称硕。”(《古诗歌笺释三种·诗名著笺》之《硕人》笺释)这一论断,有其合理性,但我们并不完全赞同。因为我国早期的人物审美观是建立在“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大前提下的,在先秦时代,“硕”乃是表现人与万物生命力之美的统词。如“硕果不食”(《周易·剥》卦爻辞)、“草木硕美”(《穆天子传》卷二)、“草木荣华滋硕”(《荀子·王制》)、“禽兽硕大”(《文子》卷一《道原》)皆其显例,不烦多举。而与动植物分途,专赞男女相貌美之统词,应是“硕颀”,《硕人》中之“硕人其颀”,乃最经典的表述。否则,“硕”而不“颀”,矮胖子也;“颀”而不“硕”,细麻杆也。必硕颀合一,方可称硕人、美人,方才为佳偶之样本。

《诗经》以后的历代,以硕颀为美的审美观仍有相当广泛的影响,不仅为一般男女择偶所看重,且在科举择人、后宫选妃等领域,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继承。当然,后世择偶审美观,随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诸多的变化。如我国在宋代以后较长的历史时期里,对女性就增加了“三寸金莲”的新要求,女性美标准在总体上也趋向于弱化、柔化。而受科举取士等文化的影响,男性理想形象则表现出更多的文人化,乃至女性化特点。小说名著《红楼梦》中对宝、黛二人相貌的描写,就很有代表性。这意味着《诗经》两性均以“硕颀为美”的择偶审美观,已逐渐从“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及“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程颢语)的思想体系中溢出,有了更多的变化。

(作者系中國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审美观相貌异性
异性齿轮大赏
你的美貌从何而来 柯云路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生命里有门功课,名叫“接受”
相面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
钢琴演奏之音乐的美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你有让异性心动的本领吗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