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峰的《刀背藏身》何以让人期待
2018-01-15高伟薛中君
高伟+薛中君
在中国功夫电影日渐式微的时代,“逆势狂奔”书写“不一样的武林”的徐浩峰再推武侠电影新作。由他执导的第四部写实硬派功夫电影《刀背藏身》在北京开机。
《刀背藏身》改编自徐浩峰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围绕长城会战中杀敌制胜的“长城刀法”的起源展开故事,描述了中国绅士武人的侠义风骨,隐匿民间的高手较量及国仇家恨大时代里的爱恨纠葛。
曾几何时,以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巨星演绎的功夫片作为中国独有的片种,曾经在全世界赢得了无数的尊重与荣耀。国产功夫电影在其创作发展历程中经历过数次热潮,一直以来,国产功夫片的数量、种类繁多,从以李小龙为代表的功夫片将中华武术带到全世界,到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创作票房奇迹,到张艺谋的《英雄》引发的武侠片热潮,几乎每年都有功夫类大片登陆银幕。然而近几年,纯粹的真功夫动作片在花拳绣腿与科技特效中已渐行渐远。
20世紀90年代以来,功夫片收获的口碑和奖杯都无法超越传统功夫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下的功夫片质量普遍粗糙,丢失了功夫片精细打磨的优良传统。另外,一些功夫片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模糊不清,缺乏鲜明的主题、博大的情怀和高远的境界,一些功夫片甚至以泛娱乐化的思维,拉低了功夫电影的艺术品位,以游戏和娱乐元素,消解了传统功夫电影情感安慰和人性关怀的大格局。一些功夫片过于强调动作,而未找到更新颖的故事表达方法,使得作品越来越套路化,这些都是导致功夫片遭遇市场困境的原因。
振兴功夫电影实质上是在呼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回归,时代呼唤有温度的功夫片精品力作。而徐浩峰的积极探索渐趋成派引发人们的美好期许。
在人们振兴功夫电影的期待目光下,徐浩峰开始走向电影圈的舞台中心。2016年底,他凭借《师父》拿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2017年3月又上了新片《箭士柳白猿》。4月,《师父》入围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并最终斩获最佳男配角。渐渐地,人们已经不再称他为“《一代宗师》编剧”“《道士下山》原著作者”。作为电影导演,徐浩峰渐趋自成一派。书写民国武林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情结。他其实是讲老辈的规矩如何走向崩坏。“不是一种武器取代了另一种武器,而是一种道德取代了另一种道德,才会发生某一个阶层的毁灭。”
当导演是徐浩峰青年时代立下的志向,但面对残酷艰难的现实,当年那位内向矜持、不擅交际的青年选择退一步,先写小说,大器晚成。
他的作品基本遵循着这样的脉络:礼崩乐坏的民国时期,恪守传统的主人公出现,企图恢复或坚持“规矩”,但“规矩”已失去与之相契的社会制度,最终只落得退而求其次的结局。然而,他们失位而不失势,依然保持高贵的人格。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历程亦是徐浩峰的夫子自道。当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大多失效,这个“老派人”便通过说史、编故事来缅怀、陪伴失落的文化,甘愿做个失落的人,过着退而求其次的人生。
他在武侠电影最式微时拍武侠,在“规矩”最没落的时候讲“规矩”。徐浩峰为自己前无古人的风格创造了“武行片”这个类型名词。
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徐浩峰导演成绩斐然,他的每部作品都在业内产生了颠覆性的震撼,为沉寂已久的功夫类型片注入了新的活力,逐步树立了写实硬派武侠的独特风格。此外,徐导更像是一位武侠功夫的文化传承人,他的新武侠电影在吸引众多专业电影人目光的同时,也备受武术界人士关注。《师父》上映后就曾在武术界引发震动,吸引了各地武馆及武术界人士进行观摩、学习。此次新作《刀背藏身》更是让各界人士翘首以待,在巴塞罗那电影学院举办的讲座活动上,除了电影人、学生、影迷,还出现了当地咏春教练的身影。
徐浩峰年少年习武,他自己构建一个武术体系有两个特点:第一,不好看,但好用;第二,徐浩峰拍功夫片,但讲的是人心胜功夫,时代又胜人心。《箭士柳白猿》《道士下山》《师父》三部作品,徐浩峰的风格渐渐成熟,并最终开创了一个新的武侠电影流派——写实风格的硬派武侠。
有人评价,徐浩峰剥离了文人基于浪漫想象设定出的侠客形象,赋予侠客以真人的气息。而基于浪漫想象的传统武人形象早已建构了人们对武侠世界的基本认知。所以徐浩峰的武侠追求注定与习惯了传统武侠设定的观众格格不入。
徐浩峰的电影重于武打写实、对话写意。对于其相对公整的布置,简单的画面,简洁的招式,聊胜于无的配乐等,多数人在赞许,也有不少人心生质疑;然而,电影中意涵丰富的对白,作为声音呈现却具有了笔墨山水的留白气息,更投射着中华武侠文化的独特特质。从文化深层来看,徐浩峰的作品,除了最极致的武术写实风格,更传递着传统武侠世界或者说中华传统社会的风骨和价值观。
(作者简介:高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薛中君,中国戏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