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葡萄流通模式的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8-01-15唐秀英杨时苗杨琳琳杨文彩
唐秀英,杨时苗,程 斌,杨琳琳,杨文彩
(1.云南农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537600;2.西南林业大学 机械与制造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端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区域优势,促进绿色发展,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成为当下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2014年云南省蒙自市被列为全国葡萄生产优势区域,2015年蒙自市葡萄种植面积达2.3万亩,产量2.65万t,产值1.29亿元。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当地葡萄产业发展还不成熟,产量逐年增加导致葡萄流通缺乏秩序。在葡萄流通渠道多样化的情况下,哪种流通渠道效率更高呢?本文以云南省蒙自市葡萄为例,结合实证分析、实地调研,侧重供给侧农产品流通结构研究,对不同渠道的增值率、流通时间、流通损耗和农户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弥补当地葡萄产业理论研究缺乏的现状,并期望为葡萄的流通渠道提供决策参考。
2 研究综述
Goodwin B.K,Bates R.H等[1]以国家农业政策为背景,评估分析了市场发展状况、政府干预、经济以及国内外因素等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效率及农产品交易的影响;Zangeneh等[2]从农业供应链管理的角度通过模糊决策和层次分析法对改善农业供应链绩效进行了研究;Griffith G.R[3]的研究说明长期以来人们关注农产品营销链虽然导致了营销利润的持续增加,但农民所占份额却在下降。Sykuta M[4],Cameron H.M.G等[5]的研究表明组织和交易因素、信息技术水平等对农产品供应链价值分配、农产品流通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目前国内学者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主要有:陈耀庭等[6]在“不同流通模式下农产品流通效率比较研究”中利用流通成本、流通费用率、利润率、生产者分得比率四个指标对四种流通模式的流通效率进行测试,提出应鼓励农超对接,提高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扶持第三方物流来提升流通效率。张燕[7]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构建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以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提高流通效率。杨宜苗[8]以锦州市葡萄流通为案例分析了不同渠道流通成本和效率,得出“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流通效率最高。田敏娟[9]对成都市猕猴桃各种流通渠道模式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影响因素。
3 蒙自市葡萄流通渠道的现状分析
3.1 调研情况及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主要调查对象为蒙自葡萄种植户、收购商等与葡萄流通相关的个人或单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蒙自葡萄主产区(草坝镇和文澜镇)的种植户、村委会进行走访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其中有效样本135份。调查样本概况统计见表1。
表1 蒙自葡萄农户样本统计
3.2 蒙自葡萄的主要流通模式
项目组对蒙自市主要葡萄种植乡镇进行实地调研,根据蒙自葡萄流通参与主体及环节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四种流通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蒙自葡萄流通模式
(1)种植户+消费者。这种流通模式是较为传统的流通模式,指种植户通过分散销售摊点直接把葡萄出售给消费者。
(2)种植户+收购商+第三方物流+省外批发商+消费市场。这种流通模式是当前蒙自葡萄流通中种植户最愿意选择的流通模式,是一种以收购商为主体的流通模式。它是指收购商根据市场信息或订单直接上门收购葡萄,收购商承担包装所需物品及果品运输,由种植户采摘并包装。当收购商收购的果品数量足够装车便通过第三方物流运输发往外省,由对应发送地批发商接货销售。
(3)种植户+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消费市场。这是一种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流通模式,在蒙自葡萄流通中比例很少,合作社成立通常以种植户自发组建为主,同时合作社应承担以下职能:种植户果品收购、销售;种植户所需器械、化肥等采购;种植户果品储藏、加工、运输。
(4)种植户+批发市场+消费者。这是一种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流通模式,批发市场通常是由商人自发集资筹建的大型综合市场,种植户采摘葡萄后自己运送到批发市场出售,批发市场作为集散运转点将收集来的葡萄大批量销售到省外消费市场。
4 蒙自市葡萄流通效率评价体系构建
4.1 葡萄流通模式效率评价指标
葡萄流通模式效率评价体系构建以田敏娟[8]、杨宜苗[7]等学者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指标为基础,结合专家意见,确定了三大指标:收益指标、技术指标、满意度指标,其中技术指标包括流通时间和流通损耗两项,如图2所示。
图2 蒙自葡萄不同流通模式效率评价指标
“收益指标”是指葡萄在不同流通模式下流通时的增值率。
“技术指标”分为流通时间和流通损耗,这一指标是针对流通模式提出的衡量指标,主要反映流通模式的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从客观上反映了流通模式是否适应蒙自葡萄流通,同时体现出该流通模式的发展水平。
“满意度指标”反映了种植户对公平交易的满意度程度。
4.2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参考张燕[9]、席利卿[10]、李威[11]、马勇[12]等学者对流通模式影响因素的研究,并通过专家意见,将蒙自葡萄种植户流通模式选择的层次结构分为四层(如图3所示)。第一层为目标层:“A流通模式选择”;第二层为准则层,其中包括三类影响因素:“B1收益性”、“B2生产交易成本”、“B3便利性”;第三层为第二层的细分,包括8项具体因素;第四层为方案层,包括:“D1收购商”、“D2专业合作社”、“D3批发市场”。
图3 蒙自葡萄流通模式选择层次结构模型
5 实证分析
5.1 蒙自葡萄流通模式效率评价
5.1.1 功效系数法模型测算
(1)根据调研数据确定反映各流通模式的各项评价指标,用 Xi(i=1,2,···,n)表示,各项指标见表2。
表2 各流通模式绩效评价指标
其中:收益指标P=(流通主体的葡萄出售价格-种植户生产销售成本-流通主体投入)/(种植户生产销售成本+流通主体投入)。
流通主体:收购商、合作社和批发市场。
流通主体投入:包装费用、运输费用、储藏费用以及人工费用。
流通时间T指葡萄从采摘到进入销售市场所需的时间,包括流通时间和储藏时间,此项为范围取值,但在后文计算时采用平均时间计算。
流通损耗W是指从葡萄采摘到进入销售市场过程中实际售出的葡萄量/种植户实际的葡萄产量。
(2)确定各项指标的满意值Xin和不允许值需要说明的是,就蒙自葡萄流通而言,对于Xis、当前并无统一政府或行业标准,因此调研过程中采用当地农业相关部门、有经验收购商、村委会负责人所给数据平均后所得。
(3)确定功效系数di,计算公式为计算后所得各指标功效系数见表3。功效系数是各指标实际值占该指标允许变动范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了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值越大,越接近满意值。
(4)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对应指标的权数fi。表3中功效系数是在假定各指标权重相同的条件下算得的,收益指标、技术指标、满意度指标之比为1:2:1。
表3 各指标功效系数表
(5)加权平均法计算各流通模式总功效值D。
5.1.2 结果分析。由表3测算结果可知,总功效值排序D1>D3>D2,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收益、流通技术、种植户满意度的情况下,以收购商为主体的D1模式(种植户+收购商+第三方物流+省外批发商+消费市场)为最优模式。
根据调研数据统计,从收益率来看,以收购商为主体的模式增值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这是因为收购商在产品交易中更注重利润,而合作社、批发市场的产品交易注重交易量及产品流通,因此模式D1的指标值和功效系数均高于其他两者。
从流通技术指标来看,以合作社为主体的流通模式高于其他两者,收购商处于弱势地位。由于流通时间受收购量和冷链仓储能力影响,而葡萄损失率一方面受市场行情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流通时间直接相关。相对来说,个体收购商在收购规模、冷链仓储能力方面都无法与合作社、批发市场等流通主体相比较。
从满意度指标来说,种植户更愿意将葡萄出售给收购商,从收益和便利角度考虑,一方面收购商愿意出运费、包装费,避免种植户自己增加销售成本;一方面种植户无需担心后续流通环节盈亏,收购商付款及时。
综合考虑四个指标,以收购商为主体的流通模式绩效最好,而以合作社为主体的模式和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模式相差不大,均低于以收购商为主体的流通模式。
5.2 蒙自葡萄流通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除了对流通模式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考虑在主要因素影响下更宜选择哪种模式。
5.2.1 构建判断矩阵并赋值。为避免出现特例影响评价准确性,尽量保持比较赋值理性,根据对草坝镇、文澜镇葡萄种植户、葡萄收购商、批发市场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的调查访问,对成对因素比较数值求平均值以确定判断矩阵A=[aij]n×n。
5.2.2 一级评价指标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采用方根法计算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根。已知判断矩阵A,首先将矩阵A中各行元素相乘,得向量MA=[4 .956,2.55,0.079]T,然后对MA中各元素开3次方根,得向量WˉA=[1 .705,1.366,0.429]T,再对向量WˉA正规化,得特征向量为WA=[0 .487,0.39,0.123]T。计算结果表明,A-B层判断矩阵中“收益性”重要程度为48.7%,“生产交易成本”重要程度为39%,“便利性”则为12.3%。
一致性检验指标CI为0,故CR亦为0,满足CR<0.1,由此可见,判断矩阵A满足一致性。
5.2.3 二级评价指标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分别对B层3个判断矩阵相对于C层进行权重计算并检验其一致性,3个矩阵均满足满意一致性。根据各判断矩阵对应各因素权重计算结果,列出B-C层层次总排序表,见表4。
表4 B-C层层次总排序表
一致性检验求得CR=0.043<0.01,可见各判断矩阵和B-C层层次总排序都有满意的一致性。
5.2.4 方案层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通过权重值表评价在C层各因素综合影响下蒙自葡萄三大主要流通模式的流通绩效。由于前面已经对层次单排序权重计算及其一致性检验给出详细介绍,因此对方案层(C-D层)各判断矩阵(C1,C2,…,C8)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根计算部分从略,根据计算结果直接进行方案层层次总排序介绍,结果见表5。
表5 方案层层次总排序表
一致性检验求得CR=0.033 8<0.1,表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方案层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
5.2.5 结果分析
(1)流通模式权重分析。分析前面模型推算结果,蒙自葡萄各流通模式权重排序见表6,葡萄种植户选择将葡萄售卖给收购商的权重>售卖到批发市场的权重>售卖到专业合作社的权重。
表6 蒙自葡萄流通模式权重
综合前面的模型测算结果可以看出,蒙自葡萄种植户选择“种植户+收购商+第三方物流+省外批发商+消费市场”流通模式最多,根据前文对不同流通模式的绩效评价,证明在当前的葡萄流通模式中,此种模式更为科学,同时测算结果也符合该地区葡萄主要流通模式选择现状。因此,可以考虑在发展过程中重点发展该模式。
D3模式针对的销售市场全部是省外市场(一般为广东省),在消费水平较高、产品质量把关较为严格的市场,能够更好的取得高利润。而其他两种模式则分散了销售市场,其中本地市场或省内市场对葡萄流通模式的增值率、流通体系标准化程度等方面要求低,因此渠道效率也相对较低。
(2)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测算结果可知,葡萄种植户在选择流通模式时不仅考虑价格收益因素,还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见表7。由表7中权重可知,相对而言种植户更多的是考虑收益性和生产交易投入成本,而对于不同流通模式便利性基本相同,根据实地调查交通条件均不差,且当前市场交易支付基本不存在拖欠款问题。
表7 A-B层判断矩阵组合权重
根据对细分的8项二级因素权重分析,通过表5可以直观看出8项因素中权重超过20%的只有“C1售卖价格”和“C4葡萄质量”,说明种植户最为关心的是葡萄成熟时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盈利或亏损的关键指标。其次是果品因素,葡萄亩产量高、质量好,可以在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通过出售数量取得利润。
其次是“C2收购量”和“C3生产成本”,分别占权重为14.123%和10.218%,由于葡萄是时令鲜果,若成熟后长时间无法出售将会落颗,因此出售、收购量也比较重要,因为收购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价格、损耗率等。上文已经提出,生产成本是种植户要价的主要依据,同时生产投入决定了葡萄的生产质量,因此成本也是影响种植户选择流通模式的主要因素。
其他四种因素所占权重均小于10%,根据实地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种植户信息获取渠道窄,整个流通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葡萄种植户所在区域大多数交通非常便利,地头可以装车发货,因此这8个影响因素中“交通条件”所占权重最低。
6 蒙自市葡萄流通问题对策及建议
蒙自市葡萄种植近年来虽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种植规模和产量上均得到了突破性增加,但整体来说呈现出散户种植为主、外地农民租种为主的特点,同时在葡萄流通上呈现出流通模式固化、各流通主体脱节的现象。因此提高蒙自葡萄流通效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优化主要流通模式。虽然经检验以收购商为主体的模式适合当地葡萄流通,但该流通模式在葡萄流通过程各主体间信息交流严重不足,同时由于冷库储存成本高、数量少,因此造成中间收购商无法预测省外市场行情被动发货,自负盈亏。故应规范流通模式管理办法,完善流通过程中的硬件设施建设。
二是积极引导合作社经营模式,“化零为整”减小栽种风险。蒙自葡萄散户种植规模小、区域分散,还未形成大规模种植模式。葡萄市场需求变化大,单个种植户抗风险的能力差,形成合作社可以让有技术或有市场分析能力的人领导葡萄产业发展,标准化种植和大规模市场交易,在市场博弈中更有利。
三是着力探索新型流通模式。除了积极完善当下主要流通模式外,政府要引导新的流通模式,并大力发展其他流通模式(如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流通模式),借助高科技手段,打出蒙自葡萄品牌,分担固化模式压力。
四是加强技术指导,注重葡萄质量和品牌建设。一方面规范化种植,重视绿色栽种,提高葡萄质量;另一方面规模化种植,避免流通渠道中各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因信息不畅造成的果农损失。还应加强政策扶持,包括技术指导,农业补助等,努力实现特色农产品规范化生产。
[1]Goodwin B K,Mishra A K.Another look at decoupling:additional evidence on the production effects of direct paym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5,87(5):1 200-1 210.
[2]Zangeneh,Nielsen,Akram,et,al.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Servicesin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J].anagement&Production Engineering Review(MPER),2014,5(3):70-80.
[3]Griffith G R.Theimpactof supermarkets on farm suppliers[J].Australian Economic Review,2004,37(3):329-336.
[4]Sykuta M,James H S.Organizational economics research in the US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the contracting and organiz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86(3):756-761.
[5]Cameron H M G.Trends in Agriculture and Agribusiness:Knowledge Is Power[J].Journal of Business&Finance Librarianship,2006,12(1):3-32.
[6]陈耀庭,戴俊玉,等.不同流通模式下农产品流通效率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8-69.
[7]张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国鲜果流通模式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1.
[8]杨宜苗,肖庆功.不同流通渠道下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比较研究—基于锦州市葡萄流通的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2):79-88.
[9]田敏娟.成都市猕猴桃流通渠道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2.
[10]张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国鲜果流通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11]席利卿.农产品营销渠道纵向协作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12]李威.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缩短农业现代化进程[J].吉林农业,2015,(1):38.
[13]马勇.蔬菜种植户选择不同销售中介的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