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监测的效果分析
2018-01-15范凯
范 凯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输血科,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妇产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即为异位妊娠,若输卵管妊娠破裂或者流产,可出现大出血的情况[1]。紧急输血为临床抢救异位妊娠大出血的主要治疗措施,但是患者接受输血治疗以后极易有各种不良反应出现。本文主要分析在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患者中实施常规凝血检验对其不良反应监测的价值,特选取部分患者进行比对分析,详细内容阐述于正文当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接收的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平均年龄(26.68±1.76)岁;平均孕周(8.99±1.06)周。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无不良反应组为无输血不良反应或无感染的患者,不良反应组为有输血不良反应或感染者的患者。比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出血以后,医生需要及时取冷冻血浆为患者输入治疗。取患者2 mL静脉血待检,完成离心操作以后,使用分析仪展开凝血检测,完成输血治疗以后需要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并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与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PLT、HCT、Hb和RBC)水平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意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分析下文数据,发现输血后不良反应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低于无不良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的血常规指标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组患者的P T(1 0.8 6±2.0 1)s,T T(14.69±0.87)s,APTT(27.71±1.84)s,Fib(1.08±0.11)s;其PLT(139.91±10.76)×109/L,HCT(0.56±0.07),Hb(82.26±7.08)g/L,RBC(2.91±1.45)×109/L。
无不良反应组患者的PT、TT、APTT及Fib分别为(20.15±0.86)s、(27.93±1.64)s、(41.19±2.08)s、(4.25±0.81)g/L;其PLT、HCT、Hb及RBC分别为(139.85±10.42)×109/L、(0.13±0.06)、(82.09±7.01)g/L、(2.62±1.38)×109/L。
3 讨 论
异位妊娠为临床中常见的急腹症,通常该类患者均有凝血功能障碍存在,由于妊娠可将血液高凝状态进一步加剧,患者出现大出血以后其胎膜有破裂症状,且通常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伴随存在[2]。
临床相关调查表明[3],为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开展输血治疗,患者的凝血指标和血常规指标在接受治疗措施前后有较大变化出现。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的过程中若出现不良反应,则可一定程度上影响输血治疗的效果,且患者的凝血指标可明显下降,为此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是否有不良反应存在进行判断,可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和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
本次研究中,不良反应组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指标均较无不良反应组患者低,组间有明显差异存在;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比对,差异不明显。其可说明为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开展输血治疗的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出现可改变患者的凝血功能,为此在输血治疗前后,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力度,及时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监测的应用效果可观,合理应用可以减少输血治疗过程中恶性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