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全股骨置换术治疗股骨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2018-01-15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6期
关键词:术式患肢股骨

(新密市中医院脊柱关节科,河南 郑州 452370)

股骨是最易发生恶性肿瘤的长骨,常以骨肉瘤及转移性恶性肿瘤为主。一旦股骨发生恶性肿瘤,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表现出肿瘤组织的浸润及对周围组织的破坏,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想要保留患肢则是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大多数患者要选择临床常规的截肢治疗[1]。对于股骨恶性肿瘤,人工股骨假体置换术是目前避免截肢的有效手术方案[2]。这种手术方案有效增强了患肢的负重能力,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更容易被患者接受[3]。

国内该手术方式应用已经较为广泛,但在基层医院病例则少之又少,我院近几年开展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共收治因股骨恶性肿瘤行人工全股骨置换术治疗的11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探讨该术式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组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全股骨置换术治疗的股骨恶性肿瘤患者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21~74(40.9±23.5)岁;骨肉瘤4例,股骨转移恶性肿瘤7例(原发肿瘤均为肺癌)。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影像学检查项目等。

1.2治疗方法

1.2.1 术前处理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化疗2周期(化疗药物依据肿瘤诊疗规范建议的化疗方案),其中有3例肺癌股骨转移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

1.2.2 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下于大腿外侧切口,注意保护坐骨神经,并保持外旋肌群和股外侧肌筋膜的连续性。术中尽量保留股外侧肌和臀中肌的连续性。重建时置入全股骨假体。并对残余的肌肉、软组织和缺损较大的韧带采用人工韧带进行重建。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1.2.3 术后临床处理 术后据患者临床疾病情况,继续按照肿瘤诊疗指南建议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术后患侧肢体功能锻炼:1)术后2周内开始进行等长收缩的锻炼,防止发生肌肉及关节挛缩,但患肢需要禁止做内收和同侧髋关节的屈曲运动; 2) 3周后开始支撑架辅助下进行患肢的部分负重锻炼。术后随访时间安排:前3个月每月1次,3~12个月每3个月1次,12个月后每6个月1次。患者于术后化疗期间每月复查患肢和肺部X线片,每6个月复查胸部及全身骨显像CT。

1.3观察指标末次随访时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HS)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痛和腿痛的程度,0分为无疼痛,10分为最严重疼痛;利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包括患者术后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等,最低0分,最高29分,分值高低与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的明显程度呈反比关系。

2 结果

全组11例患者中,随访成功10例,失访1例,失访率9.1%,随访时间为12~59(30.3±18.7)个月。随访结果显示,4例患者死亡,其中骨肉瘤2例,转移恶性肿瘤2例。末次随访显示,HHS评分为41~92(67.35±18.32)分。10例获得随访患者术前VAS评分和JOA评分分别为(4.67±1.23)、(23.15±2.84)分,术后1周分别为(3.87±0.84)、(24.08±1.9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分别为(2.66±0.974)、(28.35±2.03)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1.98±0.75)、(30.56±2.9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 讨论

目前,股骨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的治疗措施中,其中重建方式有异体骨骨干移植、自体瘤骨灭活再植等[4],但这些术式都需要患者在术后恢复期中进行长时间的制动,需要待植骨处完全愈合后才能进行有效负重。但股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可预期的生存时间无法精确考量,大多数患者的生存期限较短,术后进行全股骨置换术,可以较之前的术式更早恢复患肢的负重和行走功能,进而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6]。

由于人类长骨恶性肿瘤的生存期限问题,能在有限的生存期限内,给予患者相对较高的生活质量是很关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及随访的方式,收集我院采用全股骨置换术治疗的股骨恶性肿瘤患者相关资料,选取有效方式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舒适度及生活质量。关于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种类多,经过筛选,我们选用包含维度多,应用简单、广泛、有效的VAS评分及JOA评分,并于末次随访进行相关HHS评分。结果显示,全组11例患者中,随访成功10例,失访1例,失访率9.1%,随访时间为12~59(30.3±18.7)个月。随访结果显示,4例患者死亡,其中骨肉瘤2例,转移恶性肿瘤2例。末次随访显示,HHS评分为41~92(67.35±18.32)分。10例获得随访患者术前VAS评分和JOA评分分别为(4.67±1.23)、(23.15±2.84)分,术后1周分别为(3.87±0.84)、(24.08±1.9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分别为(2.66±0.974)、(28.35±2.03)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1.98±0.75)、(30.56±2.9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综上所述,全股骨置换术能够有效恢复肢体的负重和行走功能,避免截肢,此术式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好的帮助[7-8]。但本研究的局限性依然存在,该研究没有详细分析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患者在随访中发生死亡或失访的具体原因,这有待于继续收集更多病例进行详细完善分析。

猜你喜欢

术式患肢股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