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深的诗意
2018-01-15黄唯理
黄唯理
认识许钦松是于八十年代初的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是在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进行的一次青年活动,无名的我遇见了已是名画家的他。看上去他个子不高,瘦瘦的身材,相貌更是平凡,一点也看不出我心目中的名家样子。然而对于我——当时还是一个初学画的小青年,他却热情指导与交谈,渐渐地我被他的自然与真诚打动,没有了一点对名人的敬畏的距离感。几天后,他还寄上了为我等几个年青画者绘赠的小品国画。
自那时起我就留意在展览中出现的许钦松的画作。
我钦佩许钦松对自然万物的关注及热情与灵感。伴随着他的作品无论是“浪迹”于“北部峡谷”“夕阳下的牧场”“阳光下的海滩”,还是梦回“在那个年代”、呤听“街头絮语”“踏谷歌”“月光曲”“林中清唱”,又或是伴着“夏夜的梦”“田野的风”把思絮与灵魂托付于“禅林”与“彩虹”……篇篇诗意的陶治,时时情怀的抒发,阵阵梦绕的快意。欣赏许钦松的作品还不禁“思绪如流云,空寂听天音”“有几多默想,几多妙谛在心”……这也许是他的作品深蕴着的文学般的品味;“禅”一般的意境在感染着观者。他善于捕捉源于生活的感觉,并把握敏锐的直觉以最适当的语言诉诸于作品,因此,他的作品显得耐看、朴实、真切、可感、可亲。
▲ 许钦松
▲ 许钦松
动人的作品不仅仅给人带来愉悦与美感,更应予人以久久不能忘怀的感动与哲思。从许钦松的作品:《潮的失落》《浪迹》《心花》《诱惑》等,我们可以感悟到:他不是简单地描绘其所见的物象,而是注重文学性的品味、注重挖掘其中的文化哲学深层意义、注重于中国艺术的特有的“道”的领悟。他既有概括、变化、变形、抽象的主观思想表现手法,也从事物内在本质去进行深思与锤炼,从“道”的高度去领悟事物。因此他的作品既有西洋艺术的技法与审美,又有浓浓的中国情、乡土情、中国文化及哲学的内蕴。
从高剑父、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赖少其等大家的实践上,从黄宾虹的“画无中西之分”的结论上,可以看出,中西艺术尽管在表现甚至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在深层的审美本质及精神意义追求上,其实是存在共同点的。这些在许钦松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近年,许钦松在紧握刻刀的同时,也执起了毛笔,创作了一批批中国山水画。在他的山水画中,我们看到他以自己的视野开阔、思维发散的倾向,以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优势,使其中国画充满个性的魅力。他融合了墨与油的趣味,将版画中的整体力度、肌理等优势巧妙地运用到山水画中,使其创作在保留传统中国山水画“清风徐来”“溪亭闲话”之静谧意境同时,更有“苍山如海”“大江东去”般的力量与气势感。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在融合中西艺术的实践中,我们既应注重生活、观念、技巧,更应保留中国艺术所特有的意境、诗意、内蕴,这是我观赏许钦松艺术后的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