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与高校法制教育模式的构建
2018-01-14逯静
逯静
【摘要】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与高校教育理念有直接关系,文章重点探讨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不足的引发因素,以及造成高校教育落后的体制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高校法制教育模式創新的途径,提出加强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改革,帮助全面推进法制教育在高校的落实。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法制教育;教育模式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高校法制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由于高校对法制教育本身认知存在偏差,教育过程中重视程度并不高。将高校教育重点放在学生专业技能方面,这样虽然能够培养出专业技能达标的高校人才,但综合素质却难以达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法制教育开展需要高校投入师资力量资源,并引入社会资源来增强学生的法制学习意识。大学生法制教育开展过程中,受高校自身教育认识偏差的影响,部分学生更是认为法制教育仅仅为理论内容,并不具备实践应用意义。长期在此环境中开展各项法制综合教育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也会存在问题,不仅常规教学任务难以落实。教育教学任务创新更是因此受到影响。
(二)法制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
法制教育内容设置过于落后,并没有随着社会发展而及时更新,落后的法制教育内容不仅难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更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轨。我国法律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法制教育理念也应当及时创新。而当前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法制教育内容设置与司法完善相脱轨。法制教育内容落后,导致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并不能得到有效运用,最终造成高校法制教育形同虚设,法制教育内容落后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法制教育所应用的教学手段,只是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计划开展过程中,缺乏创新教学手段的引用。目前高校学生应用移动通信设备的频率十分高,如果大学生法制教育能够与移动通信设备相结合,将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法制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内容应用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当前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并不能达到这一教育目标。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开展的模式
(一)转变理念建立高校独立的法制教育体系
高校开展的法制教育,急需从传统理念方面做出转变。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应该改变对法制教育的认识,能够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来制定切实有效的法制教育模式。法制教育也应该引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中,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提升教育重视程度。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法律教育与德育教育的不同,法律是我国每个公民都需要遵守的,而德育是从学生内心净化的角度开展的,两者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便是强制性不同。法制教育具有强制性与独立性,所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要遵从的。高校可以将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同时在教学模式中确保两者之间的独立性,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接受法制教育。
(二)创新法制教育内容与时俱进
法制教育内容也急需创新,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对教育内容进行改革,重点强调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的实践应用意义。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道德法制教育内容,可以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创新法制教育内容应该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位置,从学生兴趣出发点来制定法制教育的具体环节。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程度,法制教育内容与时俱进的同时,还需要保障规范性,避免学生在法制教育学习中出现对法律认识的偏差。通过高校期问开展有效的法制教育,养成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
(三)开展多渠道法制教育模式
多渠道法制教育模式,可以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开展法制教育期间,不仅要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内容,还要能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来增进学生对所学习知识内容的理解。通过法制教育来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学生在未来进入职业竞争,已经能够有效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多渠道进行法制教育,重点要放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层面。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后,将会通过多种渠道来了解法制知识,对学生未来就业也有很大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要加大培训力度,让教师掌握先进的知识与技能,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培养选拔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十力量的过程中,为培养对象设立科研基金,创设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取得教学和科研成果的青年教师要加大扶持的力度,加大对培养对象的经费投入。另外,还可以进行专兼职教师结合,提高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业育.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模式重设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 (11):229-230.
[2]聂玲,现代法制视野下大学生反传销法律范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 (1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