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的图书馆职业精神

2018-01-14雷天锋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图书馆创新

雷天锋

关键词: 图书馆;职业精神;服务;创新

摘 要: 文章指出了新时代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内涵,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工作实践,提出了践行新图书馆职业精神的举措,包括馆风建设、阅读推广、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特色资源及馆读共建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背景

图书馆职业精神是在图书馆这一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它鲜明地表现为这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定的心理和素质。图书馆职业精神经过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人的积累和传承,具有丰富的内涵。

武 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肖希明认为,图书馆职业精神是图书馆从业人员在对图书馆整体利益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图书馆职业所承担的社会义务的文化自觉,包括“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人文精神,尊重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敬业乐业及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博士生导师程焕文认为,图书馆职业精神核心是“爱国、爱馆、爱书、爱人”;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于良芝认为,图书馆职业精神注重服务和人文关怀,尊重理性、知识、真理,尊重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热爱图书并倡导阅读,主张社会成员享有使用图书馆服务的平等权利。

目前,我国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滞后,职业精神的缺失使馆员缺少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这不仅伤害了读者对图书馆的感情,也损害了图书馆的职业权利和职业尊严,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对此,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教授指出,“中国图书馆界目前最匮乏的既不是经费,也不是人才,更不是技术,而是精神。”十九大以来,图书馆事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图书馆应该把握发展机遇,以建设图书馆职业精神为契机,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2 爱岗敬业、服务创新的职业精神

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以全新的视野探索图书馆职业精神,以此助推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2.1 爱岗敬業

2.1.1 爱岗敬业的内涵。爱岗敬业是指从业人员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中,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履行自己所从事的社会事务行为,以及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强烈事业心和忘我精神。图书馆承担着保存文化遗产、传播知识信息、传承文明等职能,提供图书借还、文献检索、参考咨询、科技查新等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和专业的信息组织与检索技能。对此,笔者认为,培养适应图书馆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今后图书馆继续教育的方向。

2.1.2 爱岗敬业的意义。由于图书馆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有的馆员每天都干着同样的工作,如在流通部,馆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为读者借还图书,在固定的时间段上架图书。部分馆员在某个岗位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干到退休。长期单调重复的工作,让少数馆员感到疲惫,丧失了工作热情。为了提高馆员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水平,图书馆员应敬业乐业,甘于寂寞,乐于奉献,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此背景下,图书馆提倡爱岗敬业精神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2.2 服务创新

2.2.1 服务创新的本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本质在于提升文献信息的服务水平。图书馆在做好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还应根据其发展方向和近远期规划,拓宽服务渠道,深入基层,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转变工作思路,改革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层次,以创新谋发展。

2.2.2 服务创新的核心。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核心是“以读者为本”,即从读者需求出发,利用新技术,创新管理手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建立一套灵活有效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机制,以提高图书馆的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读者营造自由舒适的信息利用环境。

2.2.3 服务创新的关键。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关键是内涵建设。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经过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图书馆的内涵建设可以概括为除建筑体以外的图书馆软件、环境、服务、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加强图书馆的内涵建设,要求图书馆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以适应当前“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要求。

3 如何践行新图书馆职业精神

3.1 推进优良馆风建设

图书馆要倡导“尊重知识、热爱工作”以及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首先,图书馆要以举办“中国梦”专题报告会为契机,号召全体馆员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 齐心协力开创图书馆事业新局面,将信息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图书馆要组织全体馆员认真学习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以《规程》为行动指南,加强图书馆资源体系与服务体系建设。最后,图书馆要开展服务质量月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业务知识培训、业务技能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达到规范馆员工作模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

3.2 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河 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世界图书日”前后举办了“读出你的心声”“重温经典诗词、品味生活之美”和“热爱生活、继承传统”等阅读推广活动,将优秀文化精髓融入时代语境,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3.3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中医药文化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包括《黄帝内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巨著。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他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是广大图书馆员的时代使命和应当肩负的历史责任。

3.4 建設特色资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医线装古籍非常丰富,共计4万余册,包括明、清时代的刻本、抄本等版本形式,居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前列。其中,该馆收藏的《急救良方》入选《第一批全国珍贵古籍名录》;包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在内的10部古籍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设有古籍展馆、古籍书库和特藏书库,并自建古籍书目数据库,2014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在中原地区各医学院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践行新图书馆职业精神,做好古籍文献的宣传、整理和研究工作,为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做准备。

3.5 深化服务层次

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从以文献为单元向以知识为单元转变,对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向专业性与系统性的信息服务渗透,实现信息增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试网、职称网、 名医信息网等网页或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增值信息服务。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自2018年开展高校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工作以来,力求客观全面地评价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为学校决策层制订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3.6 接受社会力量捐赠图书

2015年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新馆建成以来,该校58级校友张磊教授先后多次向图书馆捐赠图书,2018年1月捐赠《张磊医案医话集》30册。张磊教授长期从事教学和临床工作,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注重辨证论治,形成了自己的临证思维模式——“辨证思维六要”,总结了内科杂病治疗八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动、和、平”学术思想。《张磊医案医话集》是从张磊教授日常接诊积累的大量病例中抽出一部分代表病例集结成册,既有分类医案详解遣方用药之治病方法,又有近30篇医话总体论证的学医指南,这些医案医话是张磊教授临证治病的思想精华和70年医路历程的心得荟萃。该书被图书馆收藏后,为河南中医药大学广大师生传承弘扬张磊教授的学术思想搭建了新的平台。

4 结语

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为了有效地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图书馆更需要图书馆职业精神,图书馆职业精神是图书馆整体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密切联系读者,将时代精神融入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建设之中,提升服务水平,助力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中原中医药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  金美丽.对百年图书馆精神的思考 [J].云南图书馆,2009(3):16-21.

[2] 肖希明.论图书馆职业精神 [J].图书馆论坛, 2004(6):64-66.

[3]  范并思.论重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体系 [J]. 图书馆论坛,2007(6):43-48.

[4] 陈纪建.论“图书馆精神”及其“图书馆职业精神”:兼与范并思等先生商榷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58-65.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图书馆创新
图书馆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