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教育 共同前行
2018-01-14黄国松
黄国松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175-01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标志着人生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儿童的心理、生理及社会行为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学生在入学之初,都是带着对知识的崇敬,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求跨进校门的,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知识奥秘的愿望。小学一年级与幼儿园能否衔接得平稳、顺利,不仅直接关系到儿童小学阶段的学习能否获得成功,还关系到孩子的身心能否得到健康的发展。如何让幼小衔接过渡无痕,这对孩子今后一生的成长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寓教于乐,激发孩子们向往学校生活的热情。
入学前,家长或幼儿园老师应该抽点时间,带上孩子到学校参观一下,逛逛校园,领略教学大楼的雄伟气魄;访访老师,感受和蔼可亲学识渊博的老师;看看功能室,见识各种“神奇”的教具等等,这样,孩子们对学校生活没有了恐惧,只有满心的向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才会有动力。我们要善于利用周围熟悉的事物、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要保护并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对于孩子们提出的問题应细心解答。同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在生活中不经意的夸夸孩子,你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他觉得好光荣,很开心。
二、调试心理,帮助孩子们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
健康的心理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孩子提高生活质量,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在孩子和小伙伴玩得不愉快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可以告诉他该怎样与人相处;孩子犯了错误时,批评教育之后,也应该告诉他,老师也可能会像妈妈一样批评你,都是为了帮你改正错误,能成为一个好人。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师和家长帮孩子激发了学习热情、树立了信心、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技巧,准备接受批评教育的良好心态,升入小学后,相信孩子也一定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三、遵守守则,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
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胜过一时的分数,有一项调查显示,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的占27%,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有影响的占73%,可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老师和家长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1.帮助孩子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给孩子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每天给孩子留出固定的学习、活动、课外阅读时间。这些可以从暑假就开始,或者更早。接着,就要认真按作息时间监督一段时间,直到孩子形成规律和习惯。2.帮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鼓励孩子独立完成、检查作业,进行课外阅读。3.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时要注意执笔正确、书写规范,还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等等。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四、培养能力,增强孩子们适应学校生活的本领。
培养能力关键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目前,由于缺乏自理能力而举步维艰的孩子屡见不鲜,有的带着保姆上大学,有的需要父母陪读,更有甚者,因生活无法自理而退学……因为很多孩子自理能力差,根本原因就是家长对他们照顾得过分周到,能做的事情也不让他们做,就等于把他们的手脚束缚起来。老师和家长要加强孩子自理能力的训练,首先,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已经是小学生了,你已经长大了!”让孩子有自豪感,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应该做自己能做的事。这样,就在心理上容易克服散漫、孤独、依赖等毛病。在家里,家长还可以要求与孩子分床睡,自己洗澡;独自在附近的小店购物、独自去邻居家、独自专心吃饭;认清自己的东西,收拾书本、文具和小床,渴了喝水,热了脱衣,冷了加衣等等,让孩子逐步学会照顾好自己。
五、积极乐观,提高孩子们战胜困难挫折的能力。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爱往往导致了孩子缺乏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遭遇困难和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那么我们就必须教孩子们学会克服困难抵抗挫折。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让人快慰的成功,也会有各种令人烦恼和痛苦的挫折。只有认识到挫折教育的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孩子才会在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坚强、勇敢、自信的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挫折,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的人,才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幼小衔接长期牵动着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的心弦,成为大家共同研究的课题。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需要大家长期携手同行、和谐发展。幼小衔接阶段是人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不仅仅是暂时解决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的问题,更能对孩子一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