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8-01-14刘雅楠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1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语文教学培养

【摘要】本文结合中外教学对培养创新意识的现状分析,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语文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出发,分别从课堂授课和课下指导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又结合教师的创新式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培养创新意识不仅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更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39-02

一、国内外教学创新意识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教学对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国虽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很多地方实施得并不彻底,没有落到实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仍在不断僵化着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只会做题而缺乏思辨能力,缺乏质疑精神。这种教育方式将学生们训练成了考试的机器,以致于出现了一大批只适合考试却很少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学生。在语文这一学科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让师生忽略其在创新方面的重要性。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要在趣味导入、探究质疑中引导学生们主动去探索、去汲取。改变就意味着创新,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趣味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认可,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而且还能在轻松、趣味的氛围中完成教学过程。但由于教学设备投入较大、师资素质不平衡等原因,致使趣味教学不能广泛开展,只局限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发达城市。这就造成了我国教学中对创新意识培养的断层。这是我国在现阶段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国外教学对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国外,由于他们的创新教学模式起步早、发展快,其教学成果已经显现出来。比如戈登的发散思维训练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在趣味学习中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吉尔福特的“困难解决”教学模式则是从自身的知识储备对问题进行发散性的完善,从而总结出问题的答案。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也在潜移默化中改进了教学行为。而最普遍、最令学生们接受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将“兴趣”带入课堂,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产品、游戏人物引入到知识中来,让学生勇敢猜测、勇敢想象,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而且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散孩子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阶段养成创新的好习惯。通过国内外的教授知识方式的比较发现,我国在培养学生创新方面尚有一些发展空间,这还需要更多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全面配合与研究。

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现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要提倡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本学科,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语文教学方面的创新刻不容缓。

(一)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去看

众所周知,小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智力、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大脑结构和神经系统都已经发育到了特定水平,特别是在额叶增长显著。尽管大脑额叶的精确功能、现代心理学、脑科学还没有找到最终的答案,但它的发展和个体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智慧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已经被大量的研究证据。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在校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儿童智力的发育和创新意识的激发。

(二)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看

1.基础性

“小学语文作为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基础学科。”小学时期获得的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将会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影响,所以这一时期的教学要注重基础性,夯实基础,才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一个坚固的支撑。

2.实践性

“在教学和学习中,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尤为重要”。我们从小学语文的教案中可以看出,其知识与技能目标基本都是通过实践从而达到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脱离了实践,即使他们在书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读书和写作中去。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阅读、说话、背诵等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或缺的还有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打破墨守成规。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

(一)课堂授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语文知识是来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方面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证实了这一方法是可行的。

1.精心導入激发创新意识

在课堂传授新知识的开始,一个好的导入方式能让学生们快速融入老师的思维,跟上课堂节奏。小学生对课本知识会有奇特的想法,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可以适度加入一些趣味性问题,将学生们对想学新知识的念想调动起来,使得他们积极与老师配合,来到新课程中。下面我们以小学三年级《“神舟”五号游太空》为例,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来导入。

伴随着倒计时的结束,“点火”“起飞”“脱离大气层”,一幕幕画面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每个人脸上都充满着兴奋,饱满的声音讲解着“神州”五号飞船一飞冲天的全过程,宇航员杨利伟在里面给大家招手问好,每个人都沉浸其中,仿佛回到了那个振奋人心的时刻,每个人都受到鼓舞,会被这个时刻产生的场面所震撼,并为之骄傲,会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瞬间迸发。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被调动了内在动力,热情被激发出来,使得在接下来的授课中注意力非常集中,而且每个人都能踊跃发言,从而完成了一节非常完美的授课。

2.提问引导激发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有一套非常典型的教学成功模型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对于力求成功的人,应给予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他去完成;而对于力求避免失败的人,应给予竞争性小的任务让他去完成。在教育实践中,也应如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提问和引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以《灰姑娘》中的一段课堂提问为例,说明引导式提问的重要性。

老师:同学们,对于故事里的角色,你们最喜欢谁?不喜欢谁?并说出理由。

生1:我喜欢灰姑娘,因为灰姑娘不仅漂亮,最主要的是心地善良。

老师:那再思考一下,要是你喜欢的这个小女孩没有赶上南瓜车,会怎样?

生1:若是她没有赶上小伙伴们拉的车,灰姑娘就会变回原来可怜的样子。

老师:回答得非常好,所以在生活中大家一定要尊重时间,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的话就会遇到麻烦。还有大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要打扮得干干净净,不然的话不仅会生病,而且身边的朋友会被你吓跑。如果某一天你邋里邋遢的来到学校,大家就会被你的样子吓晕(老师表演着晕倒的姿势,全班师生笑)。

老师:灰姑娘是怎么成为了舞会上最漂亮的人呢?

生2:因为有很多她的朋友们帮她。

老师:对啊,由此可以看出朋友的重要性,所以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在哪里,都离不开朋友,一定要珍惜身边的朋友。

这个示例中,因为这位教师提问的恰到好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思维热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就影响了小学生的人身观、价值观。

3.课堂表演激发创新意识

课堂表演是教师教授新知识的一个重要要领。因为少年时期正是处于活泼好玩的年龄,表演欲望很强烈,如果抓住了他们的这个特点,并且引导他们将表演的兴趣平移到学习中来,使得他们更加喜欢学习语文,愿意融入老师,激起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参与进来,与学生们一齐表演,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示例——人教版语文五年级的《晏子使楚》:教师采纳了这种教课模式,大家都参与其中。特别是表演晏子的那位学生,完全把晏子的语气表演得淋漓尽致,时而义正词严,时而幽默诙谐,加入自己的理解,并最终博得了大家的认可、喜爱和鼓励。在这堂课中,大家都踊跃发言,情绪积极,课堂效果非常明显,同学们都很愿意挑战文章中的晏子的角色,对于课文也都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4.发掘个性想象力激发创新意识

想象是种奇特的审美。丰富的想象力能够让学生们在课本的知识里发现美、感受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自身为启蒙点并带动学生,发散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不断创新。

下面我将结合小学三年级语文《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这一篇文章作为案例来谈一下在小学课堂上,老师如何通过教授新知识来萌发学生们的思想以及创新意识的体现。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除了热情的面貌和应有的专业常识外,更要注重创新教学,使课堂上有尽多的亮点。比如说一开始的课堂导入环节,老师可以拿出几片叶子供同学们欣赏,每个叶子先不说有多少品种,但就是一种品种,大家也会有很多见解,这就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或者在准备这些叶子的收集时,老师可以不自己将叶子带进课堂,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们作业,让他们在周末的闲暇时光去公园或者路边搜集各式各样的叶子,然后再来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交流,这样,学生们就开发了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一举多得啊。在欣赏叶子过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共享,去诉说叶子像什么形状,有多么多么美啊,多么多么奇异啊,同时也可以分享在搜集叶子过程中的趣事。由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然后再将课堂推入高潮,“叶子是为大树而生”,叶子不仅有表面的美还有为大树默默奉献的精神,同时还有光合作品,为我们人类也奉献着。这种从小到大、由内而外的授课方式不仅让小学生们更容易接受,也可以活跃课堂,让一些应该得到的教育和知识更容易接受一些。

(二)课外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重视学生的作业设计

在学生的作业设计上,老师应突破传统模式,将作业的设置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将课文中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取材方面要更加广泛,一些报刊杂志、名家名作都可以是作业材料的来源。作业的完成要面向社会、家庭和学校,比如动手动脑的小制作,就要求学生与家长的积极配合、互相协作;比如大家学习《曹冲称象》的时候,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学习《乌鸦喝水》的时候,启发学生如果你是这只乌鸦,你会想什么办法喝到水等等。这些作业的设置都是课堂知识的无限延展,是很好的创新点。老师在设置作业的时候还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次考查,对于基础知识薄弱、创新能力差的学生要循序渐进、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耐心启发。而对于思维活跃、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要让他们多层次多视角的思考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最适合的教育方式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2.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创新意识

联想集团的广告词是这么说的:“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句话重在强调创造的重要性,而创造又是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达到的成果。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外活动中尽量为学生打造自由的氛围,让学生们能夠畅所欲言,想象涌动,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尽量多给孩子们一些自由时间让他们去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多创办一些兴趣小组,让不同个性的学生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学校举办课外活动的时候,老师们可以利用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制作一些小发明、小创造,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探索。小学生在探索中不仅能够增强恒心和毅力,而且还能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老师,更要抓紧每个时机,给学生创造机遇,让学生从小培养爱探索、爱研究、爱发明、爱创新的好习惯。

四、结语

语文学科在整个教学中都占据基础性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老师在课堂上教授新知识时,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同学,尊重学生的意愿,活跃课堂,使老师和学生融为一体,真正实现“百家争鸣”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探索、不断进取,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学习知识并创造知识,才能在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王淑媛.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思[J].林区教学,2005(4).

作者简介:

刘雅楠(1994-),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语文教学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