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粗糙”的家长
2018-01-14吴强
吴强
作為家长,我们每天和孩子朝夕相处,时时刻刻感受着他们的活泼可爱,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欢呼骄傲。孩子真的就像是一株株蓬勃的幼苗,每天都在茁壮成长,看着这一切,谁不感到高兴呢?同时,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孩子小小的心灵里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才能做好对孩子的教育。
眼要“大”一点
如今,大多数家长几乎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再加上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几乎是事无巨细,使孩子全天候都处在家长的“注视”之下,作业有一点差错,家长马上指出;活动的时候不主动,家长要说出来……孩子活动、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难逃家长的“火眼金睛”,与之相伴的,是家长的细心“指教”。
可是,要知道,这样做无形中会给孩子太多心理上的压力,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长是孩子自我体验的过程。家长过多过细的指导,使孩子少了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经常会发现,家长管得过多的孩子往往会变得脆弱、敏感,家长则愈发焦急,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有时候需要对孩子小小的失误“视而不见”,让孩子自己在现实中去体验,去改正,去成长。
心要“硬”一些
孩子受到的关注太多太细,不知不觉中,孩子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天气凉一点,赶紧加衣服;手粘一点土,赶紧去阻止;吃的饭菜唯恐不精细,跑步的时候生怕他跌倒……这样下去,孩子根本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要知道,鹰能够搏击长空,是因为从小在巢里就受到残酷的竞争。有一个真实的纪录片,描述了狐狸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把小狐狸赶出洞去,当小狐狸呜咽着一次又一次试图回到温暖的洞中时,老狐狸却一次又一次坚决地把小狐狸赶出去,直到小狐狸自己离开,走向风雪中开始自己生活。
动物如此,咱们的孩子也需要从小受到锻炼,长大后才能经风雨。其实,很多家长本身经过了无数磨炼和打拼,才取得成功,同时也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可真的到让孩子经受一些磨炼时,家长却舍不得了。要知道,这样做正是古人所讲的“名曰爱之,其实害之”啊。
梦想“缓”一下
每个人都曾有自己的梦想,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于是家长往往会把未能实现的梦想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们来完成。因此,喜欢音乐的父母让孩子去学钢琴,爱好美术的父母让孩子去画画,而不考虑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
有一位教育家讲过一个事例,说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喜欢捏泥人,还在幼儿园时捏出的泥人就惟妙惟肖,甚至连泥人盔甲上的小钉都历历可数,在这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可是,喜欢音乐的父母坚持让孩子学钢琴,结果是孩子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钢琴实在学不下去,最终也没有学成什么样子,而且还错过了自身特长的发展期,令这位教育家无比惋惜。
如果这个孩子的父母鼓励孩子学习雕塑等,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这种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常见了,正因为如此,我们反而视之为正常的现象,没有去考虑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往往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孩子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