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培养现状与探索

2018-01-14董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1期
关键词:培养现状

【摘要】班级心理委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提高对心委培养工作的实效性,使其发挥朋辈互助自助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调查高校心理委员的培养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从宣传、选拔、培训、管理考核四个方面进行方法探索,优化心理委员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心理委员  培养现状  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23-01

2004年天津大学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班级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危机干预反应机制,此后全国高校逐步响应。我校于2010年建立了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心理健康四级网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班级心理委员以真诚、平等、尊重的态度为同学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和帮助,承担并协助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活动,在大学生自我教育、相互教育、自助互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调查心理委员的培养现状,从中分析存在问题,进行方法探索,为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法,随机抽取大一至大三的心理委员,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75份,有效率91.7%。其中,大一班级心理委员有136人,大二134人,大三5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结合学校心理委员工作基本制度,设计了《班级心理委员培养工作调查问卷》,共14个项目,包含四个方面:心理委员对培养工作的满意度,心理委员工作基本知识的培训效果,学院对心理委员的活动开展,心理委员对培养工作的建议。

2.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培养工作调查结果

2.1心理委员对培养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委员对我校开展的培养工作满意度为88.4%,满意度较高。

2.2对心理委员工作基本知识的培训十分必要

对心理委员工作基本知识的培训,分为岗位基本认识与心理健康知识技能两方面。经过培训后,89.4%的心委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有了清晰了解;84.7%的心委对心理知识与技能的了解明显提高,上升了53.6%;有81.2%的心委表明学校的培养能帮助其自身心理成长。

2.3学院定期开展心育活动对心理委员职责发挥有显著帮助

有79.7%的心理委员表示学院经常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中开展最多的是心理知识讲座和心理课堂,其余依次为心理班会、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类的比赛相对最少。86.5%的心委认为心育活动的开展对其工作职责的发挥有明显作用。

2.4部分心理委员的工作知识和技能仍然欠缺

访谈发现,部分心理委员仍需加强角色认识,对日常工作内容、需关注哪些情况认识模糊;同时,工作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使心理委员虽然迫切想解决同学们的心理困惑、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但工作开展不知何处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

2.5对心理委员培养工作提出了五方面建议

首先,选拔采用自由竞选。投票选拔同学们有信任感、健康阳光、善于沟通的心委;第二,加强心理知识培训。提升心委心理知识储备,增强角色意识;第三,活动开展贴近学生实际。多一些实用性,少一些形式化;第四,帮助心委发挥实际作用。学院应多提供心委组织承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机会,切实发挥作用;第五,培养方式注重实践。通过工作交流会等形式,获取专业心理老师的指导,解决工作困惑与难点,增强心委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对高校心理委员培养现状的分析

3.1心理委员的选拔缺少规范公开

根据访谈结果,有部分心理委员是从班委或者普通学生中直接任命的,容易出现学生对心委工作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的现象,同时也容易出现心委中途退出的情况,造成班级心理健康工作暂时停滞,新的心理委员还未接受学校和学院的工作培训,缺少工作知识与技能。

3.2心理委员的工作知识掌握仍不扎实

部分心理委员仍然缺少清晰的角色认识,对心理知识技能的掌握不扎实。我校学生多为理工科专业,且大学之前普遍未接触过心理学知识和班级心理委员岗位,因此对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委员工作职责的了解很缺乏,经过系列培训后,情况有显著提升,但仍需不断巩固,增强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清晰度和灵活性。

3.3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不够实用

有心理委员反映学院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于形式化,心委在活动中发挥的朋辈作用有限。各学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对心委岗位的重视程度不一,因此有的学院活动开展极受欢迎,能起到帮助学生心理成长的作用,有的学院过于注重口号和形式化,活动开展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

4.对高校心理委员培养工作的探索

4.1加大心理委员角色的宣传和引导

充分利用入学教育、班会、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增强学生对心理委员的重视程度,也能为心委的工作开展营造出良好心理氛围。

4.2提高心理委員任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心理委员的选拔应规范、公开,兼顾学生的个人意愿和能力素质两方面。主动承担心委的学生,更有工作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公开选拔也保证了心理委员有一定群众基础,利于工作开展。同时,心理委员应具备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以及责任感、沟通能力、乐于助人等特质。一经担任,原则上应贯穿整个大学期间,不断积累心理知识与工作方法。

4.3增强心理委员培训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培训时间上,工作知识和技能不是短期内就能掌握和应用的,应坚持长期培训,且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培训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包含工作职责、问题识别应对、朋辈互助技能,以及自我心理成长;培训形式可多样化的进行讲座、工作研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团体辅导等;应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院的学生特点,有侧重性和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4.4加强心理委员管理的全面性和激励性

对心理委员工作的管理应注重全面性,不仅要关注心委日常工作的开展,也应关注心委的个人成长与发展,利用新老交流会、心理沙龙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岗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采用激励制,实行阶段考核和年终评定,每次活动评选最佳心灵使者,年终选拔优秀班级心理委员,提高心理委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黄乔蓉.大学班级心理委员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8(10):149-151.

作者简介:

董阳(1990.8-),女,汉族,陕西省渭南人,陕西科技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师。

猜你喜欢

培养现状
浅谈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财商能力培养现状研究
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