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性评价视角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学分制的分析
2018-01-14张文竹万家山
张文竹 万家山
【摘要】以大学生综合素养应养成学分制为研究对象,从发展性评价视角出发结合实践教育教学经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学分制发展性评价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与大学生评价制度创新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综合素养 学分制
【基金项目】1.基于校企协同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7xgkxm73);2.以新工科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IT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17jyxm0943);3.安徽省教育厅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5zj
jh07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20-02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学分制中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性
发展性评价(Developmental evaluation)是一种新兴的教育评价理念,主要是指在对评价信息进行系统性收集与综合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评价双方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旨在推动学生优化发展。发展性评价在实施与应用过程中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具备阶段性发展目标;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发展的综合性与全面性;提倡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等[1]。因此,在高等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学分制评价体系中,促进发展性评价的实践应用对教育评价改革以及学生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发展性评价改变了传统教育评价应用目标、功能与手段,为教育评价增添了新的功能与作用。使教育评价从单一的学生“等级”与“优劣”划分中得到解脱与释放。给予了教育评价人文关乎特征,使其更加注重学生内在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并注重“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除教育教学激励、鞭策外,对学生、教师共同发展,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发展性评价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客观需求与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十九大报告等对高等教育教学提出全新要求,指出高校教育要注重以师生身心发展为核心,进行教育教学深化改革,促进其全面发展。对此,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评价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基于发展性评价视角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学分制优化建议
(一)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学分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其宗旨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对此,在评价体系构建与完善过程中,应明确认知发展性评价的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而基于发展性评价特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即以学生特点与成长规律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确定教育评价目标与方法。例如,根据高职院校、本科院校教学宗旨与教育目标的差异性,制定教育评价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学生年龄、学习专业、专业课程、所在地域文化与环境等的差异,制定教育评价规划,保证教育评价目标、方法与内容的适宜性,避免出现“拿来主义”,从而保证教育评价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循序渐进,实现教育评价价值充分发挥
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长期的工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循序渐进,从目标、内容、方法、制度等层面出发进行全面创新与改革,加强学生在评价体系构建中的自主参与性,提升师生对教育评价的认同感、接受程度。与此同时,基于整體规划进行细化,可采用项目试点法,根据试点效果进行完善与推广,实现教育评价作用与价值的有效发挥。
(三)与时俱进,提升教育教学评价科学水平
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与时俱进,保证评价内容、方法与当代大学生发展需求的相统一。实现新理念、新技术的科学应用。如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根据信息分析结果进行内容与方法的调整;建立网络档案或以网络为手段构建交流平台,促进评价信息的共享。
结论:
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积极影响作用。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倡“双一流”教育教学的背景下,以高校内涵发展为指导,进行学生评价制度与体系的改革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发展性评价视角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学分制的研究为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提供指导建议,促进学生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永存,张建双.寝室实践行为学分制在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5):189-190.
作者简介:
张文竹(1988年2月-),女,汉族,安徽淮南人,201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光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