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
2018-01-14莫文平
李 娜 莫文平 陈 莉 关 红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护生心理弹性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困难或挫折时,能够积极适应、保持或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随着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生不但需要夯实基础知识、精炼操作技能,更需要提高心理弹性水平以适应学业压力,尤其是毕业后将要面临的繁重、复杂、多变的临床护理工作。我国护生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1],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生心理弹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心理弹性的概念、测评工具、护生心理弹性影响因素、提高护生心理弹性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今后对护生实施心理弹性干预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心理弹性的概念
“弹性”产生于物理学中的弹性力学,后被应用于生物学领域。心理弹性由美国学者Anthony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心理学。目前心理弹性没有明确概念,不同学者分别从结果、过程、特质三个角度对心理弹性的概念进行阐释。Masten[2]从结果角度出发,将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经受重大创伤后仍然呈现积极结局。Kelly[3]从过程角度将心理弹性视为个体长期面临压力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抵抗致心理状态发生的动态变化。Werner[4]从特质的视角将心理弹性理解为个体具有天生承受和面对困境的能力,可以通过积极的调整来适应负性事件。
2 国内外护生心理弹性研究现状
2.1 量性研究
Pines等[5]在2014年开展了1项干预研究,在精神卫生护理学和护理管理学课程中结合案例对护生进行模拟训练,课程内容与心理弹性、心理授权和冲突管理个人风格有关。课程分为4个模块,实施时间超过2个连续学期。模块1侧重弹性概念和护士弹性行为;模块2让护生掌握职业授权策略;模块3重点分析5种冲突管理方式的优、缺点,通过设计5种相关的情景,为护生提供机会应用知识和技能去管理同事、患者间的冲突。每个情景为40 min模拟、30 min演练、10 min进行汇报;模块4包括一系列互动教学、小组会议讨论、角色扮演、视频播放等。Pines等[5]认为护理教育者应培养护生应对冲突的能力和技巧,当冲突发生时为护生提供管理冲突的机会,提高护生的心理弹性。国内的干预性研究[6-8]是有关情绪弹性训练对睡眠质量、心理安全、知觉压力等的影响,情绪弹性训练通过心理讲座、情感交流、角色扮演、冲突场景模拟等方式进行。国外有关护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如Crombie等[9]通过研究发现家人、朋友、同事的支持是护生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国内学者杨燕等[10]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其心理弹性现状和影响因素等。
2.2 质性研究
国外通过扎根理论、现象学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护生心理弹性水平及动态变化,如Reyes等[11]通过对38名本科护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了解本科护生对心理弹性的理解及其在专业学习期间心理弹性的演变。国内有关护生心理弹性质性研究尚未见报道。
3 心理弹性的测量工具
3.1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
该量表由挪威心理学家Friborg等[12]于2003年编制,包含自我效能、组织风格、社交能力、家庭凝聚力、社会资源5个维度,共33个条目。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07,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心理弹性越好。该量表用来测量保持心理健康水平的保护性因素。
3.2 康纳-戴维森韧性量表(the 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该量表由Connor等[13]在2003年编制,包含5个维度,分别是个人能力、忍受消极情绪、积极接受变化、控制、宗教影响,共25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9,稳定性系数为0.87。国内学者于肖楠和张建新2007修订并形成了中文版CD-RISC弹性量表[14]。CD-RISC 10量表根据CDRISC 25修订而成[15],包括10个条目,Cronbach′s α系数为0.85。国内学者王丽等[16]修订的中文版CD-RISC 10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Cronbach′sα系数为0.91。
3.3 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RS)
该量表由 Wagnild等[17]编制,包括个人能力、对自我和生活的接纳2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7级评分法,得分范围是25~175分,得分>145分属于高等心理弹性水平,121~145分属于中等心理弹性水平,120分以下属于低等弹性水平。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1,且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3.4 大学生心理弹性问卷
该量表由国内学者徐家华编制[18],分为社会和朋友支持、家庭支持、问题解决能力、自我心理弹性、目标感、社会交往能力、逆境下的心态、调动自身和社会能力等8个维度,共42个条目。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2~0.90。虽然尚无研究运用大学生心理弹性问卷来测量护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但综合文献回顾,该问卷可以用来测量护生的心理弹性。
4 护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4.1 个体因素
4.1.1 性别因素
国内学者林志智等[19]对754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发现女护生的心理弹性高于男生。原因可能是本科男护生的职业心理不稳定,容易排斥自身角色,父母对其未来从事护理行业并不看好等因素。另有研究表明[20],影响男护生心理弹性的因素包括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习成绩以及父亲的文化程度。护理教育者应重视对男护生进行心理弹性的训练,根据其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提高其心理韧性,促进其积极适应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增加职业认同感。
4.1.2 学历
赵士宏等[21]对本科护生、专科护生、中专护生的心理弹性进行调查,发现护生学历越高,护生心理弹性越高。李莎莎等[22]对二本和三本护生的心理弹性进行分析,发现二本护生的心理弹性高于三本护生的心理弹性。
4.1.3 心理压力
杨玉玲等[23]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压力与心理弹性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有研究[24]表明,护生在面对压力时较少使用功能性的应对行为。Thomas等[25]认为护生心理弹性培养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弹性对护生的保护作用之一就是可以减少心理压力[26]。护理教育者可以深入了解护生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过程中的压力源,对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弹性训练,以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1.4 学习倦怠
学习倦怠是由于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或动力不足而产生的,这种倦怠包括情绪低落、成就感低、沮丧、厌恶等,最终会导致逃避学习的行为。张丽芳[27]的研究发现,护生学习倦怠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心理弹性越好,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目标越明确,学习倦怠程度越低。帮助护生建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减少护生倦怠的心理,进而提高心理弹性水平,达到良性的心理循环。
4.1.5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组成人格的因素中引发和主导人的行为的心理结构。有研究[11]表明护生的性格和应对方式可以预测其心理弹性水平的高低。性格越外向,应对危险事件越积极,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神经质与精神质人格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者的情绪不稳定,会出现突然地心情低落,又突然地恢复正常,比普通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悲伤、愤怒等情绪,而且不良情绪会更持久[28]。护理教育者可以帮助护生塑造健全的人格,鼓励护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使其在面对负性事件时能稳定情绪,提高心理弹性,以适应多变的临床环境。
4.1.6 临床沟通能力
临床沟通能力是护理人员核心能力之一,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沟通达到预期目标或满足沟通者需要的一种心理特征[29]。研究[30]证明护生心理弹性水平与临床沟通能力呈正相关。善于表达自己见解,经常与老师、医生、患者、家属沟通的护生,能够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应对能力。引导护生通过沟通和交流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使其快速从消极的情绪中恢复,减轻心理压力。
4.2 环境因素
护生的社会支持通常来自家庭、朋友、同学、学校及老师等。Crombie等[9]的研究表明,父母、祖父母及其他长辈的鼓励与支持可以提高护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朋友尤其是同学对护生心理弹性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杨燕等[10]证明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会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学校或护理教育者可以从社会支持角度出发,对护生实施心理弹性的干预,使护生在临床实习及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学会利用社会支持来积极应对临床环境中的负性事件。
5 提高护生心理弹性的策略
有研究[31]显示,开设心理弹性课程,采取冲突管理、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演练、心理讲座、情感交流、反思日记等方式均可提高护生的心理弹性。Hodges等[32]通过引导护生反思促进其心理弹性的形成。当护生面对冲突或矛盾时,教师可以帮助护生认识压力事件,分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护生反思应作出哪些改变和努力。Stephens等[33]通过推特每周向护生发送4个与教育相关的信息或问题,强调的主题分别与社会支持、积极情绪、幽默、健康行为知识、自我认识和应对方式有关,例如“你的最大的长处是什么,他是如何帮助你的?”“谁对你的生活产生最积极的影响,你能从他/她身上学到什么?”。护生通过分享自己对每一问题的看法,深入了解自己的心理,从而建立心理弹性。
6 展望
培养护生的心理弹性,使其在未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适应不可预料的挫折性事件、保持身心健康、维持和谐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正确决策和处理冲突、提高护理工作胜任力是护理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护理教育者可以在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加深对护生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了解,构建护生心理弹性模型,为护生心理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护理教育者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深入了解护生心理弹性及动态变化。更多大样本的护生心理弹性研究有待开展,以促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1]孔令华,申世玉,李国鹏,等.高职护生的专业承诺、心理弹性与归因风格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8):31-34.
[2]Masten AS.Ordinary magic.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J].Am Psychol,2001,56(3):227-238.
[3]Kelley TM.Positive psychology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false promise or true breakthrough?[J].Adolescence,2004,39(154):257-278.
[4]Werner EE.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5,4(3):81-85.
[5]Pines EW,Rauschhuber ML,Cook JD,et al.Enhancing resilience,empowerment,and conflict management among baccalaureate students:outcomes of a pilot study[J].Nurse Educ,2014,39(2):85-90.
[6]叶艳胜,张志霞,叶蕾,等.情绪弹性训练对本科实习护生心理安全感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8):2633-2636.
[7]叶艳胜,张志霞,鲍翠玉,等.情绪弹性训练对专科实习护生睡眠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6,23(2):70-72.
[8]叶艳胜,张志霞,叶蕾,等.情绪弹性训练对本科实习护生知觉压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22):2775-2777.
[9]Crombie A,Brindley J,Harris D,et al.Factors that enhance rates of completion:what makes students stay?[J].Nurse Educ Today,2013,33(11):1282-1287.
[10]杨燕,颜琬华,李翠香.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5):65-68.
[11]Reyes AT,Andrusyszyn MA,Iwasiw C,et al.Nursing students'understanding and enactment of resilience:a grounded theory study[J].J Adv Nurs,2015,71(11):2622-2633.
[12]Friborg O,Hjemdal O,Rosenvinge JH,et al.A new rating scale for adult resilience:what are the central protective resources behind healthy adjustment?[J].Int JMethodsPsychiatr Res,2003,12(2):65-76.
[13]Connor KM,Davidson JR.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 Anxiety,2003,18(2):76-82.
[14]Yu X,Zhang J.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with chinese people[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7,35(1):19-30.
[15]Campbell-Sills L,Stein MB.Psychometric analysis and refinement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validation of a 10-item measure of resilience[J].J Trauma Stress,2007,20(6):1019-1028.
[16]Wang L,Shi Z,Zhang Y,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in Chinese earthquake victims[J].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10,64(5):499-504.
[17]Wagnild GM,Young HM.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Resilience Scale[J].J Nurs Meas,1993,1(2):165-178.
[18]徐家华.大学生心理弹性问卷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19]林志智,胡蓉芳,邓影倩,等.本科护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弹性的现况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3):3196-3199.
[20]苏盼,李树雯,张静平.本科男护生心理弹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8):1235-1239.
[21]赵士宏,韩烜烨,李秋洁.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59-1161.
[22]李莎莎,李飒飒,董小翠,等.护理本科生负性情绪调节能力与坚韧人格对情绪弹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19-22.
[23]杨玉玲,黄鸿,宋慧敏,等.藏区免费职业教育护生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12):48-51.
[24]Deary IJ,Watson R,Hogston R.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of burnout and attrition in nursing students[J].J Adv Nurs,2003,43(1):71-81.
[25]Thomas J,Jack BA,Jinks AM.Resilience to car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synthesis of the qualitative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experiences of student nurses in adult hospital settings in the UK[J].Nurse Educ Today,2012,32(6):657-664.
[26]Taylor H,Reyes H.Self-efficacy and resilience in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J].Int J Nurs Educ Scholarsh,2012,9(1):1-13.
[27]张丽芳.高职男护生学习倦怠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28]许莹,冯国军,张佳佳,等.高原军人心理弹性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0):920-922.
[29]李关,田薇,孙丽丽,等.手术室护士自我效能与临床沟通能力的 现状及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3237-3240.
[30]刘云.高职实习护生情绪智力、心理弹性与临床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31]王春娜,金鹏.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体系探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31-33.
[32]Hodges HF,Keeley AC,Grier EC.Professional resilience,practice longevity,and Parse′s theory for baccalaureate education[J].J Nurs Educ,2005,44(12):548-554.
[33]Stephens TM.Nursing student resilience:a concept clarification[J].Nurs Forum,2013,48(2):12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