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角色视角下牛虻人物形象评析

2018-01-14林桂红

中州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牛虻老伯

林桂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牛虻》这部文学作品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非常轰动,书中革命者牛虻的形象曾鼓舞了大批中国读者,在当时被追捧为革命红宝书。今天读者仍能被它深深吸引,尤其书中父与子之间的深情与悲情。下面笔者将从父亲角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这个角度再次解读《牛虻》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牛虻(出走前叫亚瑟)有两个父亲,一个是亲生父亲蒙太尼里,另一个是他的名义上的父亲老伯顿。鳏夫老伯顿娶了自己两个儿子的家庭教师格兰弟丝为后妻,但年青貌美的格兰弟丝喜欢上了英俊年青的神父蒙太尼里,并与之生下了牛虻。由于蒙太尼里的职业不允许他结婚,他向老伯顿妥协,签下永不再与格兰弟丝见面的协议之后就去中国当了传教士。格兰弟丝带着牛虻留在老伯顿家里继续生活。12年后蒙太尼里回到比萨,老伯顿在弥留之际同意蒙太尼里以神父的身份来教育牛虻,条件还是不能与格兰弟丝见面。所以牛虻12岁是两个父亲陪伴的交接点。12岁之后,由蒙太尼里亲自教授其学业,格兰弟丝恪守对老伯顿许下的诺言不与蒙太尼里见面。牛虻19岁时,由于蒙太尼里是牛虻生父的身份被人披露,牛虻不堪忍受屈辱,出走他乡,32岁归乡,面目全非,无人能识,直到死前才告知蒙太尼里自己的真实身份。

一、牛虻父亲的角色资本研究

角色原本是戏剧中的一个概念,是指电视或电影中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现在泛指我们每个人在人生这个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关于父亲角色,保罗·阿马托提出的父亲角色模型论颇有影响。模型中的三个主要资源是由父亲提供用以确保和支持子女发展的,即人力资本、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其中人力资本主要指父亲的受教育年限,经济资本可认为是父亲的收入,社会资本可理解为父母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及家庭与社区之间的关系。[1]

(一)人力资本

1.博学进步的蒙太尼里

蒙太尼里在第一章出现时的身份就已经是神学院的院长了,关于他的教职,书中有多处提到,早期去中国当过传教士,担任过神学院院长,去布里西盖拉任过主教,直至提升为枢机主教。那时的教职人员不但拥有丰富的宗教知识,还通晓自然人文医学等知识。在第一章里,蒙太尼里让牛虻找的资料是《麻风病人的治疗》,说明蒙太尼里懂医;在第三章里,牛虻在蒙太尼里的桌上发现了但丁的《帝制论》。在这本书里,但丁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治观点,他强调政教分离,反对教皇干涉政治,是当时革命者引用最多的一本书。可见蒙太尼里不仅学识渊博,思想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2.理智隐忍的老伯顿

老伯顿一家素以开明隐忍著名。妻子格兰弟丝喜欢上温文尔雅的蒙太尼里神父,并生下牛虻。老伯顿没有将格兰弟丝母子扫地出门,而是选择了隐忍,让她与蒙太尼里签下永不见面的契约,自己担负起抚养牛虻的责任,临死前又让蒙太尼里作了牛虻的神父,承担教育牛虻的责任。虽然我们不知道老伯顿受教育程度,但以上做法说明老伯顿包容开明,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二)经济资本

1.善良慷慨的蒙太尼里

要谈蒙太尼里的经济状况,不得不先对19世纪时期的教会状况有个基本认识。19世纪中期之前,教会在欧洲一直处于统治地位,他们的权力甚至凌驾于世俗国王之上,直至1848年欧洲革命,意大利教皇势力才开始被削弱。但是教会仍然有大量的收入,主要来源:(1)信徒的捐赠;(2)教堂不动产出租获得大量收入;(3)教会兜售宗教商品。蒙太尼里所处的那个时期教会还有一定的权势,一般教职人员谈不上奢侈,也绝不清贫。小说提到蒙太尼里当了红衣主教后捐出了自己几乎全部的财产,只剩余四五百斯库多用于生活,而这笔钱相当于当时一个堂区牧师的年收入水平。可知蒙太尼里作为红衣主教是自己选择过着和普通教职人员一样的生活。

2.富足安逸的老伯顿

老伯顿家的轮船公司有上百年的历史,经济富足,他们非常注重家族生誉,不但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也不可小觑。牛虻两个父亲的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可算优良,受教育程度较高。若在正常的家庭里,这两个父亲自身资本都没问题,甚至算得上优秀。

(三)社会资本

1.牛虻父母之间的关系

牛虻的母亲格兰弟丝,作为老伯顿的家庭教师,嫁给老伯顿后,他们关系如何呢?在19世纪早期的欧洲,妇女在家什么也不用干是男人事业成功的象征,而对于女人,结婚是父母攀附权贵的途径,根本不管对方的年龄、长相与道德如何。所以大多家庭貌合神离,并无爱情可言。[2]所以年青漂亮的格兰弟丝,喜欢上博学、英俊的蒙太尼里神父并生下牛虻也就不难理解了。但蒙太尼里的职业不允许他结婚,所以他与老伯顿签约断绝与格兰弟丝的关系,致使格兰弟丝无法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作为19世纪欧洲的女性,世俗不允许她们出门谋生,她们就是男人“感官的奴隶”[3]。所以格兰弟丝只能向老伯顿妥协,悔过自新。两人接下来不过是维系一个无爱的婚姻罢了。在牛虻好朋友琼玛的记忆中,软弱善良的格兰弟丝经常处于半惊恐状态,“像一个被查获的罪犯一般”[4]138。

2.牛虻与父亲的亲子关系

牛虻在12岁之前,身边虽有老伯顿这个名义上的父亲,但正像书中老伯顿大儿子所说:“当初你的母亲向我父亲忏悔她堕落的经过时,他老人家很慷慨,并没有跟她离婚。”[4]75接纳他们母子已经是慷慨,哪里还会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费心劳神,老伯顿虽常在身侧,但心思疏离。而蒙太尼里,虽然在12岁之后给予了牛虻一份长者的关怀,但是在牛虻心里,那是一份让他受宠若惊的神一般的关怀。这种关系被严重圣洁化,使他感受不到正常父爱的安全。

3.父亲社会声望对牛虻的影响

老伯顿家境优渥,有一定的社会声望,但牛虻每次回家却像回到地牢的感觉一样,家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窒息与压抑。蒙太尼里是神父,牛虻曾经由于蒙太尼里的身份以及对自己的关爱,感觉失去蒙太尼里自己就会去死,对蒙太尼里走过的地面都要膜拜,但在得知蒙太尼里是自己生父时,他的精神世界没有因为这层关系变得更加强大,反而是随之崩塌,真相没有使他喜悦,却使他蒙羞与愤怒。当外出13年归来后,自己的种种遭遇以及人们对蒙太尼里的种种好评,让他止不住内心对往日父爱的追思。他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仇视矛盾地纠结在心里。

牛虻的两个父亲都有优良的社会资本,但父母关系的不和谐、亲子关系的疏离和社会关系的错杂性使得牛虻虽生在富贵家庭,却没有充分享受父爱,这是他敏感、易受伤害、没有安全感的源头。

二、父亲角色的实践情况

根据费纳克斯(W.E.Fthenaiks)的理论,父亲的角色期望有四个:养家作用(赚钱养家,争取一个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工具作用(对孩子进行认知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并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社会作用(对孩子的成长保持一种开放接纳的态度,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及把自己的事业放在孩子的利益之后(如在孩子出生后的一段时间暂时放弃自己的职业)。[5]下面我们从这四个方面逐一进行对比,探讨牛虻两个父亲角色的实践情况。

(一)是否赚钱养家

蒙太尼里虽然经济状况良好,却没有支持牛虻的权利和名义。在第二章里牛虻和蒙太尼里出去旅游,牛虻也是从他哥哥那里收到一张支票。而老伯顿家境殷实,给牛虻提供一个虽不温暖却可以安住的家。在他死后,牛虻还能从哥哥那里拿到许多零花钱,从这一层面讲,老伯顿实践了养家的父亲角色。

(二)是否教育孩子进行认知和全面发展

蒙太尼里在牛虻12岁时成为牛虻的神父,在这期间,他给予了牛虻一个父亲才会有的关怀与爱。在认知方面,他经常帮牛虻补习功课。在生活方面,他关心牛虻的身体,如“你不应该这么急就进大学,看护病人和熬夜把你累坏了”[4]5。最关健的是他给了牛虻陪伴,他们经常见面,哪怕只是几分钟。精神生活方面,他给牛虻的是虔诚的神学、博爱以及善良教育。当他得知牛虻参加意大利密秘活动组织,开始担心牛虻的安全,而在牛虻入狱后,又积极活动保释牛虻出狱。蒙太尼里单方面地实践着父亲角色,却不是以父亲的名义。由于没有被牛虻正确解读,蒙太尼里父亲角色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牛虻直到19岁才得知自己是私生子这个事实说明老伯顿对牛虻健康成长的保护,尤其在弥留之际还请蒙太尼里来教育牛虻,对牛虻的成长也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这份父爱虽然存在,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远远不够的。

(三)是否对孩子的成长保持开放和接纳

蒙太尼里对牛虻的成长态度是矛盾的。他陪伴牛虻7年,给予了牛虻无微不至的关怀,使牛虻品尝了来自女友琼玛以外的温暖。当牛虻接受革命思想后,他虽然知道危险,也没有强行制止。当牛虻入狱,他动用自己关系去营救。但当牛虻最后向他建议一起逃跑、公开父子关系时,蒙太尼里却下不了决心放弃自己拥有的一切去做一位平凡的父亲。可见蒙太尼里始终不敢公开接纳自己的孩子。老伯顿倒是名义上接纳了牛虻,但作为格兰弟丝背叛自己的证明,老伯顿对牛虻几乎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尤其是死后还将他与蒙太尼里的协议交给大儿子保管,致使牛虻真实身份曝光,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接纳。

(四)是否把自己的事业放在孩子的利益之后

牛虻入狱及后来出走的直接原因,是蒙太尼里离开牛虻去赴任布里西盖拉教区的主教。蒙太尼里当时预感到牛虻的危险,在要不要去赴任的问题上他犹豫不决。于己,他应该去赴任,因为晋升是每个神父都梦寐以求的大事;于牛虻,他应该留下来,因为19岁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纪,这时他竟然将这个问题抛给了牛虻。蒙太尼里这样做显然失当。牛虻二次入狱,蒙太尼里虽然很想放牛虻逃跑,但是牛虻却以语言相激,扬言让他出狱就等同于蒙太尼里批准动刀子,承认革命,在教会的博爱与意大利的民族利益之间、在他人的安全与儿子的性命之间,蒙太尼里再次犹豫不决,束手无策。牛虻这次彻底绝望了,在他看来,无异被蒙太尼里第二次遗弃。他彻底绝望,只求速死。

而老伯顿虽然养育了牛虻,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了牛虻,但这种保护是不够的,更别说会让牛虻影响到自己的家族利益。小说中,他没有直接给牛虻留下可以自由支配的遗产,因此牛虻平时所需的零花钱还要向哥嫂索要,老伯顿在清楚将与蒙太尼里的协议交给大儿子保管的后果的情况下依然那样做。种种迹象说明,牛虻这两个父亲的角色的实践情况是不完整的、失当的。

三、父亲角色失当对牛虻的影响

(一)牛虻的身体与智商

牛虻在父爱缺失的环境中长大,19岁时的牛虻长得又瘦又小,弱不禁风,像个女孩儿。而且牛虻的智力情商表现也不佳。他很容易轻信,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在他看来却很有可能马上实现。他也不熟悉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情感表达,对于蒙太尼里多次发乎于情的表示没有丝毫领悟,还有好多次,别人都认为他们长得很像,像父子,不然就是叔侄,这些赤裸裸的话语恰若对牛弹琴,他对蒙太尼里的身份从来不曾怀疑,该是何等的迟钝。

(二)牛虻的性格与爱情观

1.脆弱冲动的性格

牛虻不爱绮达,却离不开绮达,因为黑夜让他抓狂,独处让他害怕,需有一“活物”陪在自己身边。在绮达与他人私奔后,他感觉自己自尊的外衣被人毫无保留地扯光了。琼玛不小心提到“瘸子”这个词,他脸色都会为之大变。在自己被一个神父出卖,而琼玛由于误会打了他一个耳光后,他冲动得想自杀。当得知蒙太尼里是自己生父时,他没有勇敢地接受这个新的角色,体谅父亲的苦衷,调整自己的生活,而是冲动地选择远走他乡,直到遭遇更大的不幸,这就是性格造成的悲剧。

2.反常的爱情观

牛虻有两个女朋友,一个是肉体之爱,一个是心灵之爱。绮达是个交际花,他与她在一起,无论绮达多么爱牛虻,牛虻对她却从不言爱,坦言自己不相信也不尊重世俗的道德准则,男人与女人只要两情相悦,就可以在一起,不必以婚姻的形式缔结在一起,“我们任何一方对于这种关系感到厌倦的时候,就都有充分的自由可以拆散”[4]216-217。对于肉体情爱,他缺乏尊重。而对于琼玛,他的心灵之爱,他愿意付出一切,满怀奉献精神,“我是爱她的,可是你不要以为我准备向她求爱,或是为了爱情而烦恼,我只是准备去……去死”[4]247。他是怀着视死如归的心情为爱为事业去赴死的。然而在死之前都他都没有将自己的身份以及心里话对琼玛坦白,在爱情面前,他卑微至尘埃,难得善果。

(三)牛虻的社交能力

1.生涩的人际关系

这一点在牛虻离家归来后表现得特别明显。他言语尖锐,充满讽刺,“他简直是个不安静的魔鬼的化身”[4]119。他不了解社会规则,将有妓女标签的绮达带到上流社会的沙龙,差点引起众怒。他写的文章由于笔调辛辣、刻意中伤,导致人们不得不派出琼玛来劝说他把调子改得缓和一些。心里缺乏父爱的保护,别人随便说的话在他看来都是肺腑之言。如蒙太尼里明明表现出对卡迪拉神父的戒备,而卡迪拉神父的几句搭讪却轻易获得了牛虻的好感与信任,导致最终的泄密事件,说明牛虻对人际关系缺乏正确判断,与人交往时,心理界线不够分明。

2.强烈的革命思想

牛虻在离家出走之前已经加入了意大利革命秘密团体,而他加入革命的动机显然是与他当时的处境相关。母亲生病期间,他一人照顾,身体几被累垮,他对上帝的祈祷并不起作用。于是在他母亲的葬礼后,在极度沉痛与孤独的情况下,他的革命思想最终形成,要以武力的形式解除意大利人们的痛苦。革命对象先是奥地利侵略者,接着是国王。随后发现父亲对宗教的虔诚与付出时,又认为教会是罪恶的源泉,因为他夺走了自己的父亲。某种意义上说,打破父亲的桎梏是牛虻革命的直接动力,重新获得父爱是他的精神追求。

四、结语

通过梳理,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本书的价值。首先,从父亲角色这个角度,我们发现牛虻这个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身体的发育、性格的形成、爱情观以及社交能力、父亲角色失当对孩子的种种不良影响在他身上都有很贴切的呈现。作者能将一个文学形象塑造得如此逼真,据调查,牛虻的原型来源于一幅画。作者伏尼契还是少女时,被法国卢浮宫里的一幅画深深击中,她买下了这幅画的复制品挂在床头,“挂了七十多年”[6],对他朝思暮想,神思游离。为了纾解这种独特的情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伏尼契创作了这样一部亦真亦幻的伟大著作。

其次,作者通过蒙太尼里与牛虻这对父子关系,充分展现了意大利1848年革命的背景,将当时教会的普世观与意大利民族观这个迄今为止都没有充分协调的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发人深思。在重新思考家与国、父亲角色与社会角色的矛盾时,曾经被作为反派的蒙太尼里,反而渐渐被读者理解接纳,而对于主人公牛虻,他的革命动机与对生命的轻率却被重新审视。

最后,通过对牛虻这一文学形象的解读,我们认识到养育一个健全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共同努力。由于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面对的选择与诱惑越来越多,家庭教育变得越来越困难,也愈发重要。如何平衡自己的角色,在实现自己其他社会角色的同时,担当好为人父母的角色,与孩子积极有效沟通,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是每位为父者为母者都应当严肃对待的课题。

猜你喜欢

牛虻老伯
阅读转向中的形象重构
——《牛虻》的当代改编及其阐释困境
准时到达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牧场上的吸血鬼
老了也要用劲生活
死于蛛网的牛虻
死于蛛网的牛虻
付药费
死于蛛网的牛虻
秃尾巴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