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2018-01-14姜丽丽
姜丽丽
(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手外伤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且近年来的发生率呈逐渐增长趋势,由于手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生存的关键所在[1],因此发生手外伤后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由于手外伤患者多存在皮肤、肌肉、肌腱及神经的损伤,故在治疗时应注意修复软组织缺损部位,最大限度的保留手指的长度、手部的外形和功能[2]。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较多,近年来笔者采用穿支皮瓣修复进行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穿支皮瓣修复治疗)与对照组(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各33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4~61岁,平均(43.6±3.5)岁,外伤原因:压轧伤16例,刀伤7例,锯伤8例,绞扎伤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25~60岁,平均(43.5±4.7)岁,外伤原因:压轧伤15例,刀伤8例,锯伤7例,绞扎伤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外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②符合“手外伤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标准。③同意本研究中的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护理
对全部患者手外伤处进行彻底的清创,将坏死组织清除,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及过氧化氢反复冲洗,冲洗后采用碘伏溶液进行消毒,再行局部麻醉。
1.3.2 对照组
给予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依据手软组织缺损程度,于胸腹部设计皮瓣大小,将其切下并保留部分蒂部皮下组织,其面积在6 cm×3 cm~18 cm×12 cm之间。治疗后用胶布固定,避免出现皮瓣折叠、蒂部扭转、张力增大等情况。
1.3.3 观察组
给予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确定深筋膜的位置,即穿支皮瓣穿出处,并依此设计皮瓣、适当调整,钝性去除距血管干1 cm部位的暴露脂肪小叶,可将穿支血管充分暴露,再做一纵行切口,延长至深筋膜空腔部位,将小血管提起后,切除肌肉且穿支皮瓣,并自中心切开皮瓣边界,提起皮瓣后再游离。治疗处理方法同对照组。
1.4 疗效判定标准[3]
①优:手功能正常,皮肤、皮瓣组织无明显差异,外形正常。②良:手功能及外形基本恢复,皮瓣可见轻度臃肿。③可:手功能及外形有所改善,皮瓣与周围皮肤有差异。④差: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8.0统计学软件,采用t/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33例中,优9例,良13例,可10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33例中,优5例,良10例,可12例,差6例,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后的修复效果和手功能及外形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研究即重点观察了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该方法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案,其优势明显,如供应区广、选择性较强、恢复时间短等,这主要是因穿支皮瓣修复在切取时可以选择性的携带部分皮神经,并转移至受区有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综上可见,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可科学、合理地修复软组织缺损,且修复后手功能恢复快、外形佳,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