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脓性肉芽肿的微波治疗临床观察

2018-01-14王怀湘李建明

关键词:肉芽肿化脓性皮损

王怀湘,李建明*

(火箭军总医院礼士路门诊部皮肤科,北京 100045)

化脓性肉芽肿是一种单发于皮肤、黏膜的暗红色良性增生性血管病变,皮损为孤立性红色丘疹或呈息肉状损害,中央隆起,周围正常的表皮组织向内生长,形成一收缩带,酷似领圈状[1]。化脓性肉芽肿的病变血管不具有收缩性,轻度搔抓触碰易于出血,可迅速长大,难于自愈。多因外伤、感染引起,好发于面部、头皮、前臂、手指、足部等暴露容易受伤部位,儿童和青年人多见。我们利用微波良好的热凝固原理对49例化脓性肉芽患者实施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7年2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化脓性肉芽肿患者49例,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17~68岁,平均(26.5±5.62)岁,病程1周~3月,平均(1.10±0.51)月。皮损部位:面部17例,头皮3例,唇部及口腔粘膜4例,胸部5例,前臂4例,手指11例,足部5例。皮损单发,直径4~10 mm,呈红色、暗红色水肿性丘疹或息肉状、蒂状结节,表面湿润光滑,界清,部分伴有糜烂、出血及结痂,多无自觉症状。单纯外用抗生素无效。21例有明确外伤史。

1.2 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皮损较大者给予利多卡因局麻。选用MTC-3型微波治疗仪(由南京启亚医疗仪器厂生产),最大输出功率100 W,脉冲辐射时间可自由设置。患者取坐位或者平卧位,常规消毒皮损区域。根据皮损大小、形态、深浅设置合理的治疗参数。皮损表面有出血者先压迫止血,以微波治疗针轻轻触压皮损中心,脚踏开启电源凝固,以瘤体轻微收缩、变苍白为宜。扁平型皮损直径小于5 mm的瘤体单点凝固即可,大于5 mm的瘤体视情予以多点凝固,隆起赘生型皮损可沿皮肤平面凝固,并去除表面多余部分,再略向深部凝固。术后创面给予金霉素眼膏外涂。嘱患者避免搔抓及搓擦局部。1个月后随访,未治愈者再次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皮损全部消退。有效:皮损消退超过50%。无效:皮损消退小于50%,或皮损虽完全消退,但原部位又有新皮损出现。

2 结 果

49例患者经过1次治疗,治愈46例,有效3例,一次性治愈率93.88%;经过2次治疗,共治愈49例,二次治愈率100%。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0.2±2.53)天。术后1例患者出现轻微瘢痕,其余患者无感染、水泡、瘢痕、色素沉着、减退等并发症。随访半年,无复发。

3 讨 论

化脓性肉芽肿并非真正的感染性肉芽肿,而是新生的血管形成的良性肿瘤,病理表现为真皮内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及血管扩张,故又名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分叶状毛细血管瘤。皮肤镜下最常见的结构是均一红色区域、衣领征、白色轨道征及血管结构,其中若同时具备均一红色区域、衣领征则具有诊断价值[2]。化脓性肉芽肿常因轻微外伤刺激导致出血,影响生活,患者求治心切。手术切除、冷冻、激光、电离子烧灼等治疗对化脓性肉芽肿均有效,但都有其局限性[3]。手术操作要求相对较高,遗留的线性瘢痕及对手术痛苦的恐惧,患者往往不愿手术。液氮冷冻难以准确掌握冷冻的剂量和深度,冷冻深度不够难以彻底破坏病变组织而复发。CO2激光对富含血液的病灶不能很好凝固、气化,致术中出血较多,治疗层次不清,操作困难,治疗过深可能损伤正常组织,术后遗留瘢痕也比微波明显[4]。

微波凝固加热属于内源性加热,利用电磁波辐射,使皮损局部迅速达到高温,造成组织凝固坏死。微波热凝固对富含液体的肿物效果最好,用于血供丰富的化脓性肉芽肿有明显的治疗优势[5]。微波体表凝固治疗为接触生效,组织受热均匀,止血优良,热穿透性适度,短时炭化不明显,无烟雾。本研究一次治愈率为93.88%,二次治愈率为100%。该方法操作简便、热凝固范围易调控,术中无出血,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愈合快,不易感染,不影响工作,对较浅皮损均可一次性治愈,大多数不遗留瘢痕,费用低,值得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猜你喜欢

肉芽肿化脓性皮损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聊聊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韦格纳肉芽肿以慢性中耳炎首发1例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兼结核潜伏感染者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1例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分枝杆菌感染肉芽肿体外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