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调体治疗上热下寒型疾病探析

2018-01-14

关键词:俞穴阳虚调理

黄 坤

(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中心,上海 200051)

在南方地区上热下寒是最长见的病症,属于阳虚体质的主要临床表现。对于上热下寒型病症的平衡针灸治疗,第一步是要对体质的类型进行准确的辨别,这样才对症治疗,为平衡针灸治疗的准确切入奠定基础,更好的治疗上热下寒病症。在对上热下寒型疾病进行平衡针灸治疗时,医生要结合患者实际的情况选择调体、辩证、治疗的穴位。通常情况下,通过平衡针灸进行阳虚体质调理指导思想为充肾气、健脾胃,平衡针灸是选择好基础调体穴位,如关元穴、命门穴等,还要注意对疾病类型进行辨证,在上热进行舌下筋络玉液处与金津处进行刺放,对于下寒则进行涌泉穴进行平衡针灸,这样可将阳气转到下焦,补充肾气,从而使阳气得以均衡。

1 针灸调理阳虚体质的思维和方法

医者通过对患者的生命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平衡针灸进行治疗。运用平衡针灸调体的主要目的就是优化当前的体质状态,充分发挥体质的优势,减收体质的短处,将眼光放长远,这样可以有效的减收疾病出现的几率,促使生命更加的健康。在对上热下寒阳虚体质进行平衡针灸治疗不能抱有治疗局部病灶的治理思维与方式,医者需要从整体厨房,对现有的临床治疗细微进行调整,变换视角观察,并且以调理健康体质为背景进行全面平衡针灸治疗。因此,在进行上热下寒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准确掌握上热下寒病症,选择补阳调阴的经络,同时配合基础调体穴位进行平衡针灸综合治疗。另外,在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脾胃的调理这样可以使上下经络通达,阳气可以更顺畅的运转,避免因为平衡针灸天枢穴以上的穴位因为阳热导致火逆,天枢穴以下的穴位出现下焦化热生火导致伤到肠道津液。由此可见,在平衡针灸上热下寒型阳虚体质的时候进行脾胃调理是关键,可以让阳气更好的在体内运转,促使体质状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除此之外,对上热下寒型阳虚体质进行调整的最佳时间段就是三伏天与三九天,在这两个时间进行平衡针灸可以有效的调理体质。对于妇女而言,在生产与月经之后进行平衡针灸治疗上热下寒阳虚体质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2 上热下寒的类型和针灸应对策略

所有阳虚体质呈现出差异性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脏腑的功能与形态以及气血津液的状态,上热下寒的状态并不是特别的分明。通常情况下,上热下寒阳虚体质会表现出复合、虚实向综合的状态。若上热之症越明显那么下寒中的阳气也就非常的少,反之上热的症状越不明显那么下寒中的阳气也就相对增长。对于上热下寒阳虚病症需要对体内的拦路虎进行清理,这样可以为治疗扫清治疗的上热下寒的阻碍,同时对辨证、调体的穴位精准选择与对症治疗的方式与思维相结合。一般情况下,通过平衡针灸对上热下寒阳虚冰镇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四种:首先,降胆肺。若患者在上热下寒的基础上长期熬夜、长期不吃早饭、大便不畅、鼻塞,并伴有口苦与慢性胆囊疾病,这就需要降胆肺,对胆俞穴、肺俞穴以及肩井穴进行刮痧治疗,在出现明显的出痧之后进行放痧,然后在通过平衡针灸进行相关调体穴位温灸,如肺俞穴、胆俞穴、尺泽穴等。其次,调脾胃。若在上热下寒阳虚的基础上经常出现消化不良、腹胀、关脉偏实等情况,那就表明脾胃失调。这就需要对脾胃进行调理,具体调理思路为对脾俞学、胆俞穴、胃俞穴以及肝俞穴进行拔罐以及刮痧治疗,痧重之后进行放痧,与此同时对关冲穴、井穴进行点刺放血,然后通过平衡针灸进行文温灸,主要温灸的穴位为足三里穴、中脘学以及内关穴。再次,清心肝。患者在上热下寒阳虚的基础上出现舌尖红、失眠多梦、脾气暴躁等症状,则说明患者心肝火旺,这就需要帮助患者清心肝。清心肝具体实施方法就是对肝俞穴、肺俞穴、心俞穴以及风门穴进行刮痧与拔罐,若出痧比较多那就需要放痧,同时对关冲穴或者井穴中冲进行点刺放血,然后通过平衡针灸的进行温灸,并在此基础上对靳三穴、行间穴以及劳动学酌情进行定神针。最后,补气血。若患者在上热下寒阳虚的基础上表现出痛经、贫血、瘦弱等症状,则说明患者气血两虚,患者需要补气血。补气血的主要思路就是对于胆俞穴与膈俞穴进行平衡针灸。

3 总 结

通过对平衡针灸调体研究,我们不难看出中医调体的是从大局出发,先对体质辨证,在从基础病症入手,治标、治本,亦或是标本同治。对于平衡针灸调理体质治疗病症的理论基础就是基础体质体病理论,预防疾病大于治疗疾病,通过辨别病症了解体质,进而对体质进行优化。

猜你喜欢

俞穴阳虚调理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心衰协定方联合西药治疗心阳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过劳肥”的中医调理
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阴吹验案
阳虚了会有这些表现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